當黑夜壓倒了一切浮華喧囂,我定坐在書桌前,腦海里卻天馬行空,思緒飛躍古今中外,想法與想法的碰撞火花四濺。而讓我的頭腦經(jīng)受這一場風暴洗禮的,正是攤開在我面前的書本上的一句話,它是歷史學家維特克用來概括古今歷史的一句名言:“上帝讓誰滅亡,總是先讓他瘋狂?!?BR> 這讓我想到了梵高,那個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天才畫家。梵高是瘋狂的,他割斷耳朵,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維特克的話是對的,梵高果不其然地滅亡了,在瓦茲河畔結(jié)束了自己瘋狂的一生。然而,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給了梵高精神病的同時也給了他超常人的天賦,雖然他在生前被認為是個一無是處的瘋子,卻在死后被后世喻為天才,贏得了身后名。
無疑,梵高是個天才。這不僅僅來源于天賦,更是來源于他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深知自己與眾不同的強大自信:他摒棄了一切后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一心追逐內(nèi)心的情感抒發(fā)。這,是怎樣一種勇氣?哦,恐怕用“勇氣”來形容這種精神是不夠恰當、完全的——這種不惜與世界背離的固執(zhí),恐怕也只能用“瘋狂”來形容了,難怪當時沒有人可以理解他。然而時間證明了梵高是對的,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及20世紀初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自由抒發(fā)內(nèi)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等方面,得到啟發(fā),從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這便是天才,瘋狂的天才,他固執(zhí)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只因真實世界非他所愿。最終,在我們看來,他滅亡了,可是他認為自己滅亡了嗎?也許答案是否定的。這就是天才的瘋狂之處,他有著一種足以*世界的革命精神,他始終堅定地不愿順從于他認為錯誤的人生軌跡,執(zhí)著于追求心之所向,他為自己選擇了最完美的人生軌跡,因為也許在他心中,順從于這個令他無法接受的世界才是人生的滅亡。
這又讓我想到了哥白尼,一個早已滅亡了的瘋狂科學家。我在想,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能讓他將真理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也許不僅僅是倔強,更是一種對理想瘋狂地追求,這種瘋狂令他忽視了死亡,不是不懼怕,而是根本看不到。因為,這理想已占據(jù)了他的整個生命,便再也容不下任何其他感知。就如同古往今來的革命者們,其實不過都是有理想的瘋狂者罷了,如同英國作家莫里斯,懷著自己對烏托邦的幻想,希望創(chuàng)造出一個僅以手工業(yè)為生的理想王國。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的逐步形成,他這個絕對理想的設計方案還是因為最現(xiàn)實的資金問題而滅亡了。
理想和現(xiàn)實的距離永遠都是那么遙遠,這似乎就是這世上胸懷革命意識的理想主義者的悲哀吧。但,這種不盲目屈服于現(xiàn)實,并且試圖去超越現(xiàn)實的勇敢嘗試,才正是革命意義的所在。如若不是,難道那些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一味順應社會潮流的行為才能夠被稱作是對待生命最真摯的態(tài)度嗎?
大道頹廢時,孔子周游而不遇,但他并沒有順從于社會潮流,而是寧可居無定所、四處漂泊,也要將自己的學說宣傳到底;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不過是農(nóng)民出身,再加上有早已滅亡了的農(nóng)民起義者陳勝、吳廣的例子在先,他還是選擇揭竿而起,率領(lǐng)志愿軍們?yōu)樾轮袊⊙獖^戰(zhàn)。他們瘋狂嗎?我想是的。但是,他們瘋狂的有理。他們圖的是什么?他們?yōu)楹我獮樽约哼x擇這樣一種艱辛的生活方式?說到底,還是為了心中偉大的理想。這些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就是因為他們有這股子瘋狂的沖勁,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敢于拼搏,敢于堅持,不怕吃苦,甚至不怕滅亡。這些人,是瘋狂的革命者,更是偉大的理想家。
雖說有維特克的名言在先,可近代心理學上還有一句話:“當你十分迫切且專一地去做一件事情時,全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苯K于,這些偉人們成功了,他們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理想所給予我們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在它面前,任何障礙都會低下頭,這種因追求理想而產(chǎn)生的瘋狂,反而是你的護身符,它讓你力大無窮、所向披靡,連上帝都不會蔑視你偉大的理想。
所以,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有一次,為了心中的理想,瘋狂地去奮斗。哪怕困苦、哪怕艱辛、哪怕會失望、哪怕會受傷、哪怕要與全世界抗衡、哪怕要滅亡,但,只要你清楚,這是為了心中那如星光般閃爍的理想,你都會,在所不辭。
無疑,梵高是個天才。這不僅僅來源于天賦,更是來源于他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深知自己與眾不同的強大自信:他摒棄了一切后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一心追逐內(nèi)心的情感抒發(fā)。這,是怎樣一種勇氣?哦,恐怕用“勇氣”來形容這種精神是不夠恰當、完全的——這種不惜與世界背離的固執(zhí),恐怕也只能用“瘋狂”來形容了,難怪當時沒有人可以理解他。然而時間證明了梵高是對的,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xiàn)主義以及20世紀初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自由抒發(fā)內(nèi)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等方面,得到啟發(fā),從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這便是天才,瘋狂的天才,他固執(zhí)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只因真實世界非他所愿。最終,在我們看來,他滅亡了,可是他認為自己滅亡了嗎?也許答案是否定的。這就是天才的瘋狂之處,他有著一種足以*世界的革命精神,他始終堅定地不愿順從于他認為錯誤的人生軌跡,執(zhí)著于追求心之所向,他為自己選擇了最完美的人生軌跡,因為也許在他心中,順從于這個令他無法接受的世界才是人生的滅亡。
這又讓我想到了哥白尼,一個早已滅亡了的瘋狂科學家。我在想,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能讓他將真理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也許不僅僅是倔強,更是一種對理想瘋狂地追求,這種瘋狂令他忽視了死亡,不是不懼怕,而是根本看不到。因為,這理想已占據(jù)了他的整個生命,便再也容不下任何其他感知。就如同古往今來的革命者們,其實不過都是有理想的瘋狂者罷了,如同英國作家莫里斯,懷著自己對烏托邦的幻想,希望創(chuàng)造出一個僅以手工業(yè)為生的理想王國。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的逐步形成,他這個絕對理想的設計方案還是因為最現(xiàn)實的資金問題而滅亡了。
理想和現(xiàn)實的距離永遠都是那么遙遠,這似乎就是這世上胸懷革命意識的理想主義者的悲哀吧。但,這種不盲目屈服于現(xiàn)實,并且試圖去超越現(xiàn)實的勇敢嘗試,才正是革命意義的所在。如若不是,難道那些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一味順應社會潮流的行為才能夠被稱作是對待生命最真摯的態(tài)度嗎?
大道頹廢時,孔子周游而不遇,但他并沒有順從于社會潮流,而是寧可居無定所、四處漂泊,也要將自己的學說宣傳到底;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不過是農(nóng)民出身,再加上有早已滅亡了的農(nóng)民起義者陳勝、吳廣的例子在先,他還是選擇揭竿而起,率領(lǐng)志愿軍們?yōu)樾轮袊⊙獖^戰(zhàn)。他們瘋狂嗎?我想是的。但是,他們瘋狂的有理。他們圖的是什么?他們?yōu)楹我獮樽约哼x擇這樣一種艱辛的生活方式?說到底,還是為了心中偉大的理想。這些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就是因為他們有這股子瘋狂的沖勁,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敢于拼搏,敢于堅持,不怕吃苦,甚至不怕滅亡。這些人,是瘋狂的革命者,更是偉大的理想家。
雖說有維特克的名言在先,可近代心理學上還有一句話:“當你十分迫切且專一地去做一件事情時,全宇宙都會聯(lián)合起來幫助你?!苯K于,這些偉人們成功了,他們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理想所給予我們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在它面前,任何障礙都會低下頭,這種因追求理想而產(chǎn)生的瘋狂,反而是你的護身符,它讓你力大無窮、所向披靡,連上帝都不會蔑視你偉大的理想。
所以,人的一生中至少要有有一次,為了心中的理想,瘋狂地去奮斗。哪怕困苦、哪怕艱辛、哪怕會失望、哪怕會受傷、哪怕要與全世界抗衡、哪怕要滅亡,但,只要你清楚,這是為了心中那如星光般閃爍的理想,你都會,在所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