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記敘文:春節(jié)走親戚

字號:

說起走親戚,那可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習俗。在我的記憶中,每年過年,我的媽媽、爸爸就帶著我們回農(nóng)村我的外婆家。那時候交通不方便,坐火車1個多小時到了縣城,縣城到村里沒有公共汽車,我們再步行1個多小時才能到外婆家。那時候的禮物品種單一不像現(xiàn)在琳瑯滿目,印象中西安的水晶餅是每年送給外婆的禮物。還有就是爸爸、媽媽過年炸一些麻花、油餅,給外婆帶上,到了縣城,我們步行的途中,餓了還可以吃一點。來到外婆家,大姨、二姨早已到了,農(nóng)村非常冷,親戚們都坐在熱炕上,聊家常、談未來。舅媽、表姐在廚房拉風箱燒火做飯一陣忙活,饅頭、哨子面、辣子、醋、什么菜我都不記得了一起端上了炕桌。長輩們都坐在炕上吃飯,孩子們當然就在地上圍著小桌站著的、坐著的,你一口、我一口吃的津津有味。
    說起走親戚,那可是中國人親情的延續(xù)。大姨家住的村子和舅媽家的村子離得很近,二姨家的村子離縣城、離舅媽家都很遠。記得有一年過年下著雪,我和妹妹從縣城冒著雪一步一步走了兩個多小時到了二姨家,二姨看著我們滿身的雪花摟著我倆哭了。二姨趕緊進廚房為我們做了荷包蛋,我和妹妹端著熱氣騰騰的荷包蛋,吃到嘴里,暖到心里。每年去看大姨,大姨和大嫂在鍋灶邊忙前忙后,為我們烙餅煮面。我們臨走的時候,她總想著給我們帶點啥吃的,她家里后院有個窖,她當時六十多歲的年紀,手腳麻利的蹭蹭蹭就下到了窖里,給我們?nèi)×撕枚嗉t薯。到了舅家,舅媽更是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我們,為我們做好吃的,炒雞蛋的香味一直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親情就是這樣,血濃于水。親戚就是這樣,越走越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