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實驗背后,科學道理告訴你

字號:


     
    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太空實驗背后,科學道理告訴你》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制作水膜和水球:表面張力
    太空中的液體處于失重狀態(tài),表面張力決定了液體表面的形狀,水膜實驗中,表面張力使水膜像橡皮膜一樣搭在金屬環(huán)里
    航天員向水膜上不斷注入水時,水的受力主要是無數(shù)個水分子之間的引力,這些水就能夠均勻分布在水膜周圍,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由于張力,會盡量使液體表面積小,而球面的表面積小
    表面張力
    在水表面的一個水分子因上層空間氣相分子對所受合力不等于零,其合力方向垂直指向液體內(nèi)部,結果導致液體表面具有自動縮小的趨勢,這種收縮力稱為表面張力
    擴散原理
    對水球進行染色用到的是擴散原理。因為沒有重力,所以染料沒有固定去向,向四面八方均勻擴散
    氣泡受力
    地球上,水中的氣泡受到的壓力上小下大,因而自然向上
    太空中的氣泡受力是均勻的,因而會安靜地呆在水球中
    資料來源:新華社許青天 制圖
     
    

     
 
 
     

質量測量:牛頓第二定律
    天宮一號里的“質量測量儀”直接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王亞平操作的儀器測得的是聶海勝撞向一個平面時的速度v,儀器又記錄下了時間t,因此根據(jù)v=at計算出加速度a,再根據(jù)已知的彈簧回復力,根據(jù)F=ma,算出聶海勝的質量
     
    

     
 
 
     

單擺運動:太空失重
    在地面上,一旦松手,在重力和拉力的合力下,小球會作單擺運動
    在太空中輕輕推小球一下,小球會在細繩的牽引下做圓周運動。而在地面上,需要給小球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克服地球重力的阻礙,實現(xiàn)圓周運動
     
    

     
 
 
     

陀螺運動:角動量守恒
    轉動的陀螺具有定軸性,定軸性遵守角動量守恒原理。航天員瞬時施加的干擾力不能產(chǎn)生持續(xù)的力矩,由于角動量守恒,旋轉陀螺的旋轉軸就不會發(fā)生很大改變
     
    上海航天院多項成果應用于天宮音畫傳輸
    “太空授課”畫質堪比升級版DVD
      (劉錕)昨天,當300多公里外的天宮一號傳來我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授課的清晰視頻時,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電子所的專家們熱淚盈眶。太空授課的每一個畫面,航天員的一顰一笑,都離不開背后電子所20多年的默默耕耘。
    電子所老專家陳相周說,這次長達40分鐘的授課中,電子所研制的圖像、話音產(chǎn)品,以及高速通信處理器發(fā)揮重要作用,整個過程的圖像和話音信號通過高速通信處理器整合后,由中繼衛(wèi)星傳送到地球。
    “如果說神舟五號的圖像是VCD水平,那么神八以后就是DVD水平?!彪娮铀鶎<依钯t笑言,這次太空授課的畫面質量可以達到“升級版DVD”水準了。據(jù)介紹,神五時,只在返回艙內(nèi)安裝了一個攝像頭,如今早已增加到4個,可以拍攝艙內(nèi)和艙外多個視角。隨著攝像頭像素和每秒傳輸幀數(shù)的提高,數(shù)據(jù)鏈路的寬帶要求也大大增加。為此,電子所科研人員采取國際新的圖像壓縮編碼技術。到天宮一號和神八時,已實現(xiàn)天地間雙向傳輸圖像數(shù)據(jù)。
    天宮一號上采用了更為先進的壓縮編碼技術,由于借力中繼衛(wèi)星,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是飛船的近4倍。因此,用天宮一號艙內(nèi)攝像頭拍到的王亞平太空授課圖像,將比飛船傳輸?shù)降孛娴膱D像更為清晰,這也是為何選擇在天宮而不在飛船授課的原因。
    早在神五時代,天地通話已不是問題。從神六開始,飛船上就可搭載一個海事終端設備,初步驗證采用ACC編解碼技術后,可以較好地傳輸音樂,音質賽過MP3、MP4。針對女航天員,電子所研制的話音設備可以將來自音源的話音信號經(jīng)過一系列信號處理,因此王亞平的話音比在地面聽上去更悅耳。
    細心的觀眾可能發(fā)現(xiàn),在太空直播的央視畫面的右上方有“天鏈”兩字?!罢翘戽溡惶栔欣^衛(wèi)星的全覆蓋,才使40多分鐘的太空授課保持不中斷”。2012年7月25日,我國發(fā)射“天鏈一號03星”后,實現(xiàn)了“天鏈一號”中繼衛(wèi)星全球覆蓋。專家表示,神十是第一個“享受”我國中繼衛(wèi)星全球系統(tǒng)服務的載人飛船,可實現(xiàn)天地24小時隨時視頻通話。
          去太空做實驗,真是件美妙的事
     ( 彭薇)
    在太空中,陀螺的運動軌跡是怎樣的?飄浮的水珠可以形成水膜嗎……昨天,中國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空間站當了一回“老師”,滬上航天特色學校的120多名青少年愛好者匯聚中福會少年宮,收看這難得一見的“太空課堂”。
    王亞平接連展示太空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制作水膜和水球等實驗,臺下觀看的孩子們摒住呼吸,目不轉睛。
    很多孩子對太空中的水很感興趣。自然條件下,水是從高往下流,在太空環(huán)境中是怎樣呈現(xiàn)的?當王亞平制作出“水膜鏡子”時,孩子們張大了嘴巴:“雖然太空上不可能有‘飛流直下’的壯觀水景,但可以變出晶瑩剔透的水球?!?BR>    有趣的太空實驗讓孩子們應接不暇,航天員演示結束,他們意猶未盡,許多小手齊刷刷舉起來,小腦袋里有提不完的問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05所工程師鄒曉宏則現(xiàn)場鼓勵青少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太空不再那么神秘,但宇宙還有很多未知,等待你們?nèi)ヌ剿??!庇^摩結束,閔行紫羅蘭學校四年級學生黃尚熙一臉興奮:“我要趕緊回家,再翻一翻《十萬個為什么》。我以后也想當個航天員,去太空做實驗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中福會少年宮科技老師周建中說,“太空實驗以一種新穎而神奇的方式,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索宇宙、探索科學的熱情。也許幾十年后,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加入這一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