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議論文:戰(zhàn)爭與和平

字號: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边@是每當其他國家指責我們的軍費又增加了多少多少的時候,政府回應這些指責的第一句話。這句話一點也不假,我們確實是愛好和平的。
    中華民族不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更是一個善于運用比喻的民族。大到計生、禁毒、反“兩搶”,我們將之比喻為“打一場人民戰(zhàn)爭”;小到一次大掃除、一場考試、一場球賽,我們將之比喻為“打一場殲滅戰(zhàn)、攻堅戰(zhàn)”。這些生動形象具體的比喻往往讓我們熱血沸騰,干勁大增。這些比喻也不假。
    問題是,類似于“愛好和平的民族”這些好話是人都會說,而“一場人民戰(zhàn)爭”“一場殲滅戰(zhàn)、攻堅戰(zhàn)”這些比喻卻折射出國人的心理弊端。
    從前的中華民族遭受了太多的蹂躪,那些慘痛的歷史教訓當然應該永遠被記住。記住是為了時時鞭策我們自主自強?;蚨嗷蛏傥覀兌紩袑η致赃^我們的國家的仇恨,這是無可厚非的,我們應該化仇恨為不斷向前的力量,而不應該時時把仇恨掛在嘴上。這些道理人人都應當明白,也正是這樣做的。
    可是無意識之中,大多數人還是把仇恨掛在嘴上了。在當前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不應該也不可能向侵略過我們的國家討回血債,但國人心中的郁悶還是無法排解,只好無意識地把“戰(zhàn)爭”這個曾經深深傷害了
    我們的感情的名詞比喻為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切困難,以此排泄心中的不滿。這一切都是大多數人無意識之中流露出來的,并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渾然不知,還大得其樂,是為瘋狂的集體無意識。
    類似于“戰(zhàn)爭”這樣充滿暴力比喻的詞語比比皆是俯拾皆是,大到黨報政刊,小到宣傳標語動員口號,無不充斥著它們的“倩影”,連我們平時對體育活動,特別是球類活動的稱呼也深深印上它們的烙印。如英文中的“play basketball”,“play”的本意是“玩”,我們卻把它引申為“打”,“打藍球”等等不一而足?!按颉碑斎皇且粋€充滿暴力的詞語,而英文中的“打”是“hit”,卻從沒聽說過有“hit basketball”的。
    少數人思想犯了毛病,多數人是可以把它糾正的。而大多數人思想犯了毛病,也就是“集體無意識”時,那情況就嚴重得多了。當然,幾個充滿暴力的比喻是無法對“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這個真理造成絲毫的影響的,但我們仍然要防微杜漸,把不好的苗頭扼殺于搖籃狀態(tài),這才符合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語言的暴力比喻是一件小事,卻折射出了國人心理的大問題。讓我們全體動員起來,打一場漂亮的人民戰(zhàn)爭,把“語言的暴力比喻”這個深深植根于我們思想中的敵人殲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