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敘事作文:關于死亡的記憶

字號:

墳墓
    墳墓并不完全是讓逝者長眠的地方,更多的,是讓活著的人緬懷和祭祀。人走了,永遠地走了,也把活著的人里那有著他的世界那裝著他的心也帶走了,帶進那個黑暗狹小的空間,逝去的人拋開一切,到下一個輪回去?;钪娜藚s要背負著他的生與死,而活著。只要有墳墓,活著的人便不孤單,無論有多少悲痛和話語,都有一個墳墓可以用來埋葬。墳墓,是為了讓逝去的人安心離開,讓活著的人堅強活著。
    尸體
    《少年包青天》里有一句臺詞尸體是會說話的。每一具尸體都記錄著他的生與死,著裝,身材,面容,傷病,腐毀…。。每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都可能是一個故事。尸體留下來了,靈魂也離開了。赤**地躺在太平間,正如出生時赤**地來。但活著和死去都甚尊嚴,所以無論尸體成了什么樣,活著的人都要為他做一番工作。法醫(yī)和殯儀館工作人員都是值得尊重的工作,他們讓逝去的人獲得應得的尊嚴。
    葬禮
    大多數(shù)時候,葬禮都是盛大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農村的葬禮,有一套煩瑣的儀式和禁忌。頭七天停棺守靈時,不要被貓一類的動物沖撞了;抬棺的人起棺后便不能著地,落地生根,逝者的魂魄就走不了了;送葬的隊伍前要有一個引路人,撒著冥錢,跟路上的鬼神買路;過橋時要告訴棺材里的人過橋了;手里燃著的香火不能滅,要一直燃著燃著……葬禮不是給逝者看的,是給活著的人的。無論心懷什么想法目的,活著的人都要披麻戴孝走這一趟。這是血緣的餓必須,也是死亡的尊嚴。
    老人
    或許,正常情況下,老人是離死亡最近也是最能坦然的人。一次摔倒,一次感冒,一陣氣悶便可能是老人致命的死因,脆弱得就像——嬰兒。一個老人,走過悲歡離合走過愛恨情仇,最終走向自己的終極,走向自己的新始。無論渾濁或清朗,老人的眼睛總是讓我難以直視,那是一種攝自生命深處的力量,震撼人心。人老了,皺紋多了,頭發(fā)花白了,手腳不利索了,但看著一個平和的老人,就好象看著自己的未來自己的死亡,讓人心安。
    鬼怪
    農村里老人去世得叫做老了,做仙去。誤闖進家里的蝴蝶不能傷害。這是先人有事要來托夢。這是禁忌,不能對抗。鬼是活人眼中死后的世界,是活人內心世界的反映。迷信的說法,逝去的人是有所不甘,冤孽未了,便會成了鬼,了結債緣。小時侯很怕鬼,腦中滿是或猙獰或詭異或邪毒的摸樣?!读凝S》里美艷溫婉的女鬼倒讓我覺得不真實。長大后也不太怕了,可以一個人大大咧咧深夜看鬼片。只覺得更多的,人比鬼更可怕。但我還是相信鬼的存在,人對死亡總有一些想法。
    生死
    史鐵生認為死,從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人是一點一點死去,先是這兒,再是那兒,一步一步終于完成。司馬遷認為死有輕于鴻毛重于泰山。某非洲部落計算年齡是以60歲為基數(shù)倒數(shù),你生命配額用完了,剩下的都是神賜的福。愛基斯摩人更簡單,每一次睡眠就是一次死亡依次新生,徹底的死亡不過是永久的睡眠。秦始皇修建龐大帝陵,帶著兵馬俑到另一個世界征戰(zhàn),埃及法老修筑金字塔,希望死后復生,重回帝國。我的想法是,死亡是每一個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
    長生
    不少書都提過,人害怕死亡,害怕更多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對死亡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古往今來,無數(shù)帝王都追求著長生不老不死。西方的吸血鬼,東方的僵尸,都是長生的意愿的強烈體現(xiàn)。但所有人都明白,一切都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一直認為《我和僵尸有個約會》的成功之處,在于道出了一種死亡哲學。生與死都不可怕,毫無意義的生命才是可怕。無論什么樣的生命,都必須好好活下去。自己的生命由自己做主。愛比死亡更強大。
    后記
    我奶奶去世之后,我一直沒有上前看她的遺體,不是不敢看她的模樣,只是不想。守靈夜我一直沒睡,守在旁邊,這是我僅剩的的陪在她身旁的時間。但我很安心。這不是紀念的文章,這是學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