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看著車站上那三個金光閃閃讓人激動不已的大字——“北京站”,我長舒一口氣。到了。
我眼前出現(xiàn)的,便是這個繁華都城的一隅風光。
這座古老的都城與中國歷任何帝都都不同。它沒有長安、洛陽的衰落之嘆,也不似南京、杭州的江南錦繡,更不像開封的過眼輝煌……但是毫不夸張地說,它與別的城市真正不同之處,只在于一點。
那便是霸氣,一種君臨天下的霸氣!只有這座都城,才能擁有那么多帝王將相的叱詫風云,只有這種霸氣,才配成為這個幅員萬里泱泱大國的統(tǒng)治中心!
這,就是北京。
終于看到了天安門,看到了毛主席紀念堂,看到了人民大會堂,我的心情卻有些慌亂:是什么力量將這么多宏偉建筑、名勝古跡齊聚在這里爭奇斗艷?又是什么力量驅使我從遙遠的江南來到這里欣賞這座千年帝都?是對帝都的崇敬亦或是對歷史的探尋?說不清,道不明,這便是北京的神秘,卻更加引人向往。
繞著二環(huán)線漫無目的地游覽,不覺到了德勝門。如今北京的城墻已拆去許多,但這座高大的城門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靜靜地豎立著,輕輕地訴說著。我執(zhí)意要停下,來看看這座宏偉的城門。猶記得,歷有過記載,說明軍曾在這兒抗擊過滿洲人。那么,四百年過去,那些刀光劍影的痕跡還在嗎?在城門邊走過一圈,沒有發(fā)現(xiàn),感覺似乎有一絲悵然。不過,這絲毫沒有抹滅那些難以忘懷的歷史印跡:李自成進京,清兵入關,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盧溝橋事變……
我知道,千百風華已過,那些斑駁的城門始終沒有把自己的身份降低,把自己的傳奇置否。
于是,北京,你又背袱了太多太多沉重的歷史包袱,便再也無法輕松下來。
夜晚,華燈初上,古老的北京多了一絲別樣的意味。走在前門大街上,古老的房屋,有軌的電車,以及開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全聚德”,一切都似回到從前,有種千年不變的美感,給人恍若隔世的錯覺。忽然間,眼前走過一群金發(fā)碧的外國游人??粗麄冚p松的神情,聽著他們爽朗的笑聲,我不禁在猜:哪個是轉世的利瑪竇?哪個是回鄉(xiāng)的司徒雷登?……
無需有人回答,歷史輕盈的腳步聲,已足以詮解一切。
(二)登城懷感
當車緩緩地駛離北京城區(qū),眼前便出現(xiàn)了重巒疊嶂的青蔥山脈。談不上有多么的巍峨,卻有一種別樣的北方的大氣。我明白,我們已經離開了華北平原,縱深開進那條著名得不能再著名的燕山山脈。
繼續(xù)不斷縱深,忽見得,一望無際的山巒上竟奇跡般得出現(xiàn)了一條巨龍般的城墻,我的心情迅即澎湃起來:是它,就是它,中國的象征,世界的七大奇跡之一!
沒錯,就是長城。
幼時曾聽說過英國、韓國也都有長城,只不過它們的長城只能叫作“LongDistWall”(很長的城墻),只有中國的長城才能叫作“TheGreatWall”(雄偉的城墻),便更突出了長城的長、大。今天我真的要踏上這“雄偉的城墻”,激動之情由然而生。
終于登上長城了。興奮得有些顫抖的手撫摸著那些有點斑駁的磚石,激動地有些麻木的腳輕踏著那些有點崎嶇的石階,俯看著山下我已走過的痕跡,眺望著遠方一條接著一條數不盡的城墻,一時間,只覺得天高地闊。所有的世俗瑣事都顯得如此渺小,只剩下古代的威嚴與神秘。這架勢,這氣魄,絕不是江南水鄉(xiāng)所能比擬的!我也曾爬過江南的很多山,但沒有哪一座,能給我有如此豪放的感受。長城周圍的燕山中看不到一條小河,更別談什么奔騰的大江了。但這,卻造就了一種單純的美,一種凌厲的美,一種不同江南女子柔弱,卻更似于北方大漢的粗獷豪邁之美。
坐在石階上歇腳,看著連綿的山脈,騰飛的“巨龍”,思緒也不由得回溯到歷史中去了。猶記得:這長城修于明代,是用來防范蒙古人和女真人而建的。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就站在了“中央之國“的北部邊境。那年月,明軍在這里經常和蒙古人發(fā)生戰(zhàn)爭,那長城上也應該有許多戰(zhàn)爭的印跡吧?轉了一圈,仍無法判定,畢竟長城上的傷痕已太多太多,但這絲毫不影響它賦予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站在烽火臺上,只覺得驚駭,如此壯麗的山巒、如此雄偉的“巨龍”,哪位文人騷客又能抵抗其誘惑?幾百年華已過,縱馬馳騁之背影,依稀可見,帝國夢幻雖破,悲愴嘹亮之軍歌,依稀可聞!壯哉!壯哉!
此時豪情壯溢的我,活躍的心早已騰飛,便隨性做詩一首:
浮華六百載已逝,只見得,刀光劍影依不變;
輝煌帝國滅昨日,燕山上,斷垣臥龍空自哀!
當想象終于耗盡,當一切終于回歸現(xiàn)實,也許,只有歷史的年輪,永不停息地轉動著……
(三)千年一嘆
故宮,為明、清兩代帝王的居所,自然有太多的珍奇古玩值得欣賞。今日,我走進舉世聞名的故宮鐘表館,一探帝王宮闈之后的真實生活。
鐘表館中的鐘表大多十分巨大笨重,又極其奢華,令人既驚嘆又有敬而遠之的心理。有些鐘幾乎全由黃金制成,精雕細琢的鐘面上,鑲嵌著一個又一個數不清的珍奇珠寶,每一顆似乎都價值連城。如此之多的珍寶金銀齊聚一個鐘面上,金光熠熠又帶著珠光寶氣,美得過于妖艷,美得過于奪目,便也成了一種變相的“丑”,成了美的無奈。除了這些以外,鐘的底座上,還有一些仿真的洋人,到整點的時候,它們就會運動起來進行跳舞、變魔術等活動。可缺憾的是,起初看起來覺得尚可,可時間一長,珍品一多,便產生了審美疲勞,再精致的物品也被看成普通之物了,不得不說,這又成了一種美的過分。終于談到鐘的主體部分——鐘面了。奇怪的是,這些鐘的鐘面都十分普通,且大多較小,有的似乎要貼到鐘面上才能看清時間——工匠們過于在乎鐘表的裝飾性和娛樂性,而忽視它們的真正作用……。
看著這些既“精美”又無用的御品,我不經深深長嘆一口氣……
這些鐘表出現(xiàn)之日,中國已經不再強盛,歐洲列強貪婪的眼光早已投向了這里,華夏大地已危機重重,而帝王后妃遠卻未預料到這點。他們仍在盲目陶醉于“中央之國,天朝上邦”的地大物博,仍在流連于“番邦外夷”的精美鐘表,卻沒想到,他們最瞧不起的“番邦外夷”卻將“中央之國”推向了最黑暗的深淵。
曾經有過這么一段話:“在一代雄主,百年偉業(yè)的庇蔭下,文化常常成了鋪張的點綴無聊的品咂,尖酸的互窺,有時直到兵臨城下還在作精心的形象打扮?!庇谑牵蟪幕实壅讨_國之君苦苦爭來的家業(yè)以及中華帝國的龐大,大肆揮霍,勞命傷財,又不思進取,成天尋歡作樂。最終,再富庶的國庫也被耗盡,只剩下了這一件件奢侈而無用的“精心的形象打扮”。在“內憂”之外還有愈加嚴重的“外患”,在全球侵略擴張的狂潮下,列強們早已把矛頭對準中國這塊巨大的肥肉。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一次又一次兵臨城下,一次又一次國權盡喪。
千年一嘆呵,嘆盡了多少炎黃子孫的辛酸血淚!這嘆的,不僅是對列強侵略的憎恨,是對昔日中國人倒退頑固盲目腐朽的悲哀,更是對燦爛的中華文明曾經被如此破壞的悲嘆!
江蘇省泰州市第二附屬中學初二:李昊宇
看著車站上那三個金光閃閃讓人激動不已的大字——“北京站”,我長舒一口氣。到了。
我眼前出現(xiàn)的,便是這個繁華都城的一隅風光。
這座古老的都城與中國歷任何帝都都不同。它沒有長安、洛陽的衰落之嘆,也不似南京、杭州的江南錦繡,更不像開封的過眼輝煌……但是毫不夸張地說,它與別的城市真正不同之處,只在于一點。
那便是霸氣,一種君臨天下的霸氣!只有這座都城,才能擁有那么多帝王將相的叱詫風云,只有這種霸氣,才配成為這個幅員萬里泱泱大國的統(tǒng)治中心!
這,就是北京。
終于看到了天安門,看到了毛主席紀念堂,看到了人民大會堂,我的心情卻有些慌亂:是什么力量將這么多宏偉建筑、名勝古跡齊聚在這里爭奇斗艷?又是什么力量驅使我從遙遠的江南來到這里欣賞這座千年帝都?是對帝都的崇敬亦或是對歷史的探尋?說不清,道不明,這便是北京的神秘,卻更加引人向往。
繞著二環(huán)線漫無目的地游覽,不覺到了德勝門。如今北京的城墻已拆去許多,但這座高大的城門卻幸運地保存了下來,靜靜地豎立著,輕輕地訴說著。我執(zhí)意要停下,來看看這座宏偉的城門。猶記得,歷有過記載,說明軍曾在這兒抗擊過滿洲人。那么,四百年過去,那些刀光劍影的痕跡還在嗎?在城門邊走過一圈,沒有發(fā)現(xiàn),感覺似乎有一絲悵然。不過,這絲毫沒有抹滅那些難以忘懷的歷史印跡:李自成進京,清兵入關,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盧溝橋事變……
我知道,千百風華已過,那些斑駁的城門始終沒有把自己的身份降低,把自己的傳奇置否。
于是,北京,你又背袱了太多太多沉重的歷史包袱,便再也無法輕松下來。
夜晚,華燈初上,古老的北京多了一絲別樣的意味。走在前門大街上,古老的房屋,有軌的電車,以及開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全聚德”,一切都似回到從前,有種千年不變的美感,給人恍若隔世的錯覺。忽然間,眼前走過一群金發(fā)碧的外國游人??粗麄冚p松的神情,聽著他們爽朗的笑聲,我不禁在猜:哪個是轉世的利瑪竇?哪個是回鄉(xiāng)的司徒雷登?……
無需有人回答,歷史輕盈的腳步聲,已足以詮解一切。
(二)登城懷感
當車緩緩地駛離北京城區(qū),眼前便出現(xiàn)了重巒疊嶂的青蔥山脈。談不上有多么的巍峨,卻有一種別樣的北方的大氣。我明白,我們已經離開了華北平原,縱深開進那條著名得不能再著名的燕山山脈。
繼續(xù)不斷縱深,忽見得,一望無際的山巒上竟奇跡般得出現(xiàn)了一條巨龍般的城墻,我的心情迅即澎湃起來:是它,就是它,中國的象征,世界的七大奇跡之一!
沒錯,就是長城。
幼時曾聽說過英國、韓國也都有長城,只不過它們的長城只能叫作“LongDistWall”(很長的城墻),只有中國的長城才能叫作“TheGreatWall”(雄偉的城墻),便更突出了長城的長、大。今天我真的要踏上這“雄偉的城墻”,激動之情由然而生。
終于登上長城了。興奮得有些顫抖的手撫摸著那些有點斑駁的磚石,激動地有些麻木的腳輕踏著那些有點崎嶇的石階,俯看著山下我已走過的痕跡,眺望著遠方一條接著一條數不盡的城墻,一時間,只覺得天高地闊。所有的世俗瑣事都顯得如此渺小,只剩下古代的威嚴與神秘。這架勢,這氣魄,絕不是江南水鄉(xiāng)所能比擬的!我也曾爬過江南的很多山,但沒有哪一座,能給我有如此豪放的感受。長城周圍的燕山中看不到一條小河,更別談什么奔騰的大江了。但這,卻造就了一種單純的美,一種凌厲的美,一種不同江南女子柔弱,卻更似于北方大漢的粗獷豪邁之美。
坐在石階上歇腳,看著連綿的山脈,騰飛的“巨龍”,思緒也不由得回溯到歷史中去了。猶記得:這長城修于明代,是用來防范蒙古人和女真人而建的。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就站在了“中央之國“的北部邊境。那年月,明軍在這里經常和蒙古人發(fā)生戰(zhàn)爭,那長城上也應該有許多戰(zhàn)爭的印跡吧?轉了一圈,仍無法判定,畢竟長城上的傷痕已太多太多,但這絲毫不影響它賦予人們無盡的想象空間。站在烽火臺上,只覺得驚駭,如此壯麗的山巒、如此雄偉的“巨龍”,哪位文人騷客又能抵抗其誘惑?幾百年華已過,縱馬馳騁之背影,依稀可見,帝國夢幻雖破,悲愴嘹亮之軍歌,依稀可聞!壯哉!壯哉!
此時豪情壯溢的我,活躍的心早已騰飛,便隨性做詩一首:
浮華六百載已逝,只見得,刀光劍影依不變;
輝煌帝國滅昨日,燕山上,斷垣臥龍空自哀!
當想象終于耗盡,當一切終于回歸現(xiàn)實,也許,只有歷史的年輪,永不停息地轉動著……
(三)千年一嘆
故宮,為明、清兩代帝王的居所,自然有太多的珍奇古玩值得欣賞。今日,我走進舉世聞名的故宮鐘表館,一探帝王宮闈之后的真實生活。
鐘表館中的鐘表大多十分巨大笨重,又極其奢華,令人既驚嘆又有敬而遠之的心理。有些鐘幾乎全由黃金制成,精雕細琢的鐘面上,鑲嵌著一個又一個數不清的珍奇珠寶,每一顆似乎都價值連城。如此之多的珍寶金銀齊聚一個鐘面上,金光熠熠又帶著珠光寶氣,美得過于妖艷,美得過于奪目,便也成了一種變相的“丑”,成了美的無奈。除了這些以外,鐘的底座上,還有一些仿真的洋人,到整點的時候,它們就會運動起來進行跳舞、變魔術等活動。可缺憾的是,起初看起來覺得尚可,可時間一長,珍品一多,便產生了審美疲勞,再精致的物品也被看成普通之物了,不得不說,這又成了一種美的過分。終于談到鐘的主體部分——鐘面了。奇怪的是,這些鐘的鐘面都十分普通,且大多較小,有的似乎要貼到鐘面上才能看清時間——工匠們過于在乎鐘表的裝飾性和娛樂性,而忽視它們的真正作用……。
看著這些既“精美”又無用的御品,我不經深深長嘆一口氣……
這些鐘表出現(xiàn)之日,中國已經不再強盛,歐洲列強貪婪的眼光早已投向了這里,華夏大地已危機重重,而帝王后妃遠卻未預料到這點。他們仍在盲目陶醉于“中央之國,天朝上邦”的地大物博,仍在流連于“番邦外夷”的精美鐘表,卻沒想到,他們最瞧不起的“番邦外夷”卻將“中央之國”推向了最黑暗的深淵。
曾經有過這么一段話:“在一代雄主,百年偉業(yè)的庇蔭下,文化常常成了鋪張的點綴無聊的品咂,尖酸的互窺,有時直到兵臨城下還在作精心的形象打扮?!庇谑牵蟪幕实壅讨_國之君苦苦爭來的家業(yè)以及中華帝國的龐大,大肆揮霍,勞命傷財,又不思進取,成天尋歡作樂。最終,再富庶的國庫也被耗盡,只剩下了這一件件奢侈而無用的“精心的形象打扮”。在“內憂”之外還有愈加嚴重的“外患”,在全球侵略擴張的狂潮下,列強們早已把矛頭對準中國這塊巨大的肥肉。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一次又一次兵臨城下,一次又一次國權盡喪。
千年一嘆呵,嘆盡了多少炎黃子孫的辛酸血淚!這嘆的,不僅是對列強侵略的憎恨,是對昔日中國人倒退頑固盲目腐朽的悲哀,更是對燦爛的中華文明曾經被如此破壞的悲嘆!
江蘇省泰州市第二附屬中學初二:李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