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出版專業(yè)考試基礎知識逐章練習題1
1.標志著編輯工作正式啟動的是()
A.信息采集 B.選題策劃C.選題決策 D.組稿
2.編輯學研究的范疇不包括()。
A.讀者消費心理 B.讀者結構C.編輯風格 D.作者寫作習慣
3.下列關于出版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載體的不同和技術的差異,不同的出版物對復制會有不同的要求
B.出版過程的三個階段可視具體工作的需要作順序調整
C.各類出版物的發(fā)行過程都需要有進貨、儲運、包裝和結算等環(huán)節(jié)
D.不同類型的出版物的復制過程不同
4.認為編輯、復制、發(fā)行是構成出版的要素是因為()
A.編輯、復制、發(fā)行三者的工作性質與目標相同
B.作品只有經過編輯、復制、發(fā)行才能被公眾接受
C.從古至今,出版都是由編輯、印制、發(fā)行構成的
D.不經過編輯,不需要復制、發(fā)行就不構成出版行為
5.在編輯工作中,進行稿件加工的前提條件是()
A.簽訂出版合同 B.審稿C.組稿 D.選題策劃
6.在編輯過程中,整體設計是()
A.根據作者要求對作品物態(tài)的外觀設計B.出版物精神與物質生產的依據
C.發(fā)稿后校樣處理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D.使出版物具有審美價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7.出版界所說的“作品”是指()
A.所有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可以復制的智力成果B.文字作品和計算機軟件等
C.作者投寄的稿件D.可以轉化為出版物的作品
8.人類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
A.直立行走B.語言的產生C.刻契記事D.文字的出現
9.紙張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其出現的時間不晚于()。
A.南北朝時期B.西漢時期C.東漢時期
10.我國古代圖書貿易產生的時間為()。
A.戰(zhàn)國時期B.兩漢時期C.先秦時期D.南北朝時期
11.從()開始使用的簡策,被公認為屬于書籍的形制。
A.夏代中時期B.商代中后期C.周朝后期D.戰(zhàn)國時期
12.以下關于新聞出版總署的主要職責,錯誤的是()。
A.參與起草有關出版活動的法律法規(guī)B.審批大型出版項目的投資預算C.制定和實施出版行政部門的管理規(guī)章
13.一個決策者在作任何決策之前都必須()。
A.目標明確B.明確問題C.收集數據D.找出原因
14.《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屬于()。
A.國家法律B.行政法規(guī)C.部門規(guī)章
15.我國有關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規(guī)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B.《電子出版物管理條例》
C.《出版管理條例》D.《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
16.廣義的“出版物市場”是指出版物()關系的總和。
A.商品交換 B.權利義務C.買賣 D.轉移
17.關于目標管理,下列選項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A.必須堅持“三審制”,不能下放選題的決策權和稿件的終審權
B.目標管理一般分為出版社、部門、個人或項目小組三個不同層次
C.編輯部門實行目標管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個人承包”
18.我國出版行政管理的對象不包括()。
A.出版單位B.印刷復制單位和制作單位C.出版專業(yè)單位D.發(fā)行單位
19.下列關于出版社經營目標的論述正確的是()。
A.不斷擴大出書規(guī)模,獲取經濟利益是出版社經營的基本目標
B.出版社一般以單一利潤指標確定為自己的經營目標
C.一個正確的目標有利于協(xié)調各部門高效率地工作
20.下列關于出版社的經營管理的論述正確的是()。
A.是在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指引下,以取得經濟效益為目標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B.出版社的經營管理與一般企業(yè)的經營管理相同
C.必須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
D.為了取得經營活力,出版業(yè)必須以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為目標
21.在下列法律法規(guī)中,與著作權有關的是()。
A.《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 B.《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
C.《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D.《出版管理條例》
22.只有消費者()增加,圖書市場的購買力才能提高。
A.預期收入B.絕對收入 C.可任意支配收入D.相對收入
23.購買力是消費者購買出版物的()能力。
A.討價還價B.貨幣支付C.市場尋找D.分析辨別
24.出版物市場表現為消費者對某種、某類和全部出版物的()。
A.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B.合理需求和不合理需求
C.潛在需求和潛伏需求D.長期需求和短期需求
25.《伯爾尼公約》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A.自動保護原則B.非自動保護原則C.最低保護原則D.國民待遇原則
26.下列關于依法治國的內涵的敘述,錯誤的是()。
A.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B.依法治國的依據是憲法和法律
C.依法治國的對象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
D.依法治國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27.我國《著作權法》的立法依據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D.《出版管理條例》
28.出版物市場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出版物商品供給者、()、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和市場信息。
A.購買力B.出版物商品C.消費需求D.出版行政管理部門
29.著作權為著作權人所占有、使用和處分,具有排他性和絕對性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
A.專有性B.地域性
30.著作權的特征不包括()。
A.專有性B.地域性C.可復制性D.規(guī)范性
答案:1-5 DDABB,6-10 DDDBB,11-15 BBCBC,16-20 CCACA ,21-25:BABCA,26-30:DBCBD
1.標志著編輯工作正式啟動的是()
A.信息采集 B.選題策劃C.選題決策 D.組稿
2.編輯學研究的范疇不包括()。
A.讀者消費心理 B.讀者結構C.編輯風格 D.作者寫作習慣
3.下列關于出版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由于載體的不同和技術的差異,不同的出版物對復制會有不同的要求
B.出版過程的三個階段可視具體工作的需要作順序調整
C.各類出版物的發(fā)行過程都需要有進貨、儲運、包裝和結算等環(huán)節(jié)
D.不同類型的出版物的復制過程不同
4.認為編輯、復制、發(fā)行是構成出版的要素是因為()
A.編輯、復制、發(fā)行三者的工作性質與目標相同
B.作品只有經過編輯、復制、發(fā)行才能被公眾接受
C.從古至今,出版都是由編輯、印制、發(fā)行構成的
D.不經過編輯,不需要復制、發(fā)行就不構成出版行為
5.在編輯工作中,進行稿件加工的前提條件是()
A.簽訂出版合同 B.審稿C.組稿 D.選題策劃
6.在編輯過程中,整體設計是()
A.根據作者要求對作品物態(tài)的外觀設計B.出版物精神與物質生產的依據
C.發(fā)稿后校樣處理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D.使出版物具有審美價值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7.出版界所說的“作品”是指()
A.所有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可以復制的智力成果B.文字作品和計算機軟件等
C.作者投寄的稿件D.可以轉化為出版物的作品
8.人類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
A.直立行走B.語言的產生C.刻契記事D.文字的出現
9.紙張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其出現的時間不晚于()。
A.南北朝時期B.西漢時期C.東漢時期
10.我國古代圖書貿易產生的時間為()。
A.戰(zhàn)國時期B.兩漢時期C.先秦時期D.南北朝時期
11.從()開始使用的簡策,被公認為屬于書籍的形制。
A.夏代中時期B.商代中后期C.周朝后期D.戰(zhàn)國時期
12.以下關于新聞出版總署的主要職責,錯誤的是()。
A.參與起草有關出版活動的法律法規(guī)B.審批大型出版項目的投資預算C.制定和實施出版行政部門的管理規(guī)章
13.一個決策者在作任何決策之前都必須()。
A.目標明確B.明確問題C.收集數據D.找出原因
14.《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屬于()。
A.國家法律B.行政法規(guī)C.部門規(guī)章
15.我國有關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規(guī)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B.《電子出版物管理條例》
C.《出版管理條例》D.《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
16.廣義的“出版物市場”是指出版物()關系的總和。
A.商品交換 B.權利義務C.買賣 D.轉移
17.關于目標管理,下列選項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A.必須堅持“三審制”,不能下放選題的決策權和稿件的終審權
B.目標管理一般分為出版社、部門、個人或項目小組三個不同層次
C.編輯部門實行目標管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個人承包”
18.我國出版行政管理的對象不包括()。
A.出版單位B.印刷復制單位和制作單位C.出版專業(yè)單位D.發(fā)行單位
19.下列關于出版社經營目標的論述正確的是()。
A.不斷擴大出書規(guī)模,獲取經濟利益是出版社經營的基本目標
B.出版社一般以單一利潤指標確定為自己的經營目標
C.一個正確的目標有利于協(xié)調各部門高效率地工作
20.下列關于出版社的經營管理的論述正確的是()。
A.是在企業(yè)戰(zhàn)略目標的指引下,以取得經濟效益為目標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
B.出版社的經營管理與一般企業(yè)的經營管理相同
C.必須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結合
D.為了取得經營活力,出版業(yè)必須以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為目標
21.在下列法律法規(guī)中,與著作權有關的是()。
A.《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guī)定》 B.《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
C.《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D.《出版管理條例》
22.只有消費者()增加,圖書市場的購買力才能提高。
A.預期收入B.絕對收入 C.可任意支配收入D.相對收入
23.購買力是消費者購買出版物的()能力。
A.討價還價B.貨幣支付C.市場尋找D.分析辨別
24.出版物市場表現為消費者對某種、某類和全部出版物的()。
A.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B.合理需求和不合理需求
C.潛在需求和潛伏需求D.長期需求和短期需求
25.《伯爾尼公約》的基本原則不包括()。
A.自動保護原則B.非自動保護原則C.最低保護原則D.國民待遇原則
26.下列關于依法治國的內涵的敘述,錯誤的是()。
A.依法治國的主體是黨領導下的廣大人民群眾B.依法治國的依據是憲法和法律
C.依法治國的對象是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
D.依法治國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27.我國《著作權法》的立法依據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D.《出版管理條例》
28.出版物市場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出版物商品供給者、()、出版物商品需求者和市場信息。
A.購買力B.出版物商品C.消費需求D.出版行政管理部門
29.著作權為著作權人所占有、使用和處分,具有排他性和絕對性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
A.專有性B.地域性
30.著作權的特征不包括()。
A.專有性B.地域性C.可復制性D.規(guī)范性
答案:1-5 DDABB,6-10 DDDBB,11-15 BBCBC,16-20 CCACA ,21-25:BABCA,26-30:DBC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