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詩經(jīng)欣賞:漢廣

字號:


    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少兒詩經(jīng)欣賞:漢廣》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品介紹】
    《漢廣》是《詩經(jīng)》里面《國風(fēng)》中的一首古詩。這是一首戀情詩。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帳的愁緒。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更多《詩經(jīng)》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詩經(jīng)賞析欄目。
     
    【原文、譯文及注釋對照】
    
《詩經(jīng)·周南·漢廣》譯注
 
 
題解:詩人追求漢水游女,終于失望的戀歌。
原    文 譯    文 注    釋
南有喬木1,
    不可休思2;
    漢有游女3,
    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4,
    不可方思5。
    翹翹錯薪6,
    言刈其楚7;
    之子于歸8,
    言秣其馬9。
    漢之廣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
    言刈其蔞10;
    之子于歸,
    言秣其駒11。
    漢之廣矣,
    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
    不可方思。
南有大樹枝葉高,
    樹下行人休憩少。
    漢江有個漫游女,
    想要追求只徒勞。
    浩浩漢江多寬廣,
    不能泅渡空惆悵。
    滾滾漢江多漫長,
    不能擺渡空憂傷。
    雜樹叢生長得高,
    砍柴就要砍荊條。
    那個女子如嫁我,
    快將轅馬喂個飽。
    浩浩漢江多寬廣,
    不能泅渡空惆悵。
    滾滾漢江多漫長,
    不能擺渡空憂傷。
    雜草叢生亂縱橫,
    割下蔞蒿作柴薪。
    那個女子如嫁我,
    快飼馬駒駕車迎。
    浩浩漢江多寬廣,
    不能泅渡空惆悵。
    滾滾漢江多漫長,
    不能擺渡空憂傷。
1.喬木:高大的樹木。
    2.休:息也。指高木無蔭,不能休息。思:語助。
    3.漢:漢水,長江支流之一。游女:漢水之神,或謂游玩的女子。
    4.江:江水,即長江。永:水流長也。
    5.方:桴,筏。此處用作動詞,意謂坐木筏渡江。
    6.翹翹(qiáo橋):本指鳥尾上的長羽,比喻雜草叢生;或以為指高出貌。錯薪:叢雜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為燭,故《詩經(jīng)》嫁娶多以折薪、刈楚為興。
    7.刈(yì義):割。楚:灌木名,即牡荊。
    8.歸:嫁也。
    9.秣(mò莫):喂馬。
    10.蔞(lóu樓):蔞蒿,也叫白蒿,嫩時可食,老則為薪。
    11.駒:小馬。

     
    【F-009】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釋】
    1、喬木:高聳的樹。
    2、休:庥(休xiū)蔭之“庥”,“休”與“庥”本是一字?!安豢赦印毖圆荒艿玫剿母彩a,形容樹的高聳。思:語尾助詞,無實(shí)義。下同。
    3、漢:水名。源出今陜西寧羌縣北,東流入今湖北省,至漢陽入長江。潛行水中為“游”。游女:指漢水的女神。喬木不可休,游女不可求,都是喻所求之女不可得。
    4、泳:古讀如“養(yǎng)”。
    5、江:長江,長江在古時專稱江,或江水。
    6、方:訓(xùn)“周匝”,就是環(huán)繞。遇小水可以繞到上游淺狹處渡過去,江水太長,不能繞匝而渡?!安豢捎尽?、“不可方”也是喻彼女不可求得。
    7、翹翹:高大貌。錯薪:雜亂的柴草。刈(yì):割。
    8、楚:植物名,落葉灌木,又名荊。以上兩句似以“錯薪”比喻一般女子,“楚” 比喻所求女子
    9、之子:猶言“那人”,指彼女。于:往。歸:女子出嫁叫做“歸”。
    10、秣(莫mò):喂牲口。“馬”字古讀“姥”,即“暮”字的上聲。上兩句和末章的三、四句是設(shè)想和彼女結(jié)婚,喂馬是為了駕車親迎。
    11、蔞(樓lóu):蔞蒿,菊科植物。一說“蔞”為“蘆”字的假借。也是喻所求女子。
    12、駒:五尺至六尺的馬。
     
    【題解及原文】
    這是男子求偶失望的詩。全篇用比喻和暗示。
     
    【余冠英今譯】
    有顆高樹南方生,高高樹下少涼陰。漢江女郎水上游,要想追求枉費(fèi)心。好比漢水寬又寬,游過難似上青天。好比江水長又長,要想繞過是枉然。
    叢叢雜樹一顆高,砍樹要砍荊樹條。有朝那人來嫁我,先把馬兒喂喂飽。好比漢水寬又寬,游過難似上青天。好比江水長又長,要想繞過是枉然。
    雜草叢叢誰高大,打柴要把蘆柴打。有朝那人來嫁我,喂飽駒兒把車?yán)?。好比漢水寬又寬,游過難似上青天。好比江水長又長,要想繞過是枉然。
     
    【白話翻譯】
    南方有樹多高大,誰有福分在樹下。漢水游女好美貌,只是不能追求到。漢水波涌江面寬,怎么游水到岸邊!長江源遠(yuǎn)又流長,如何并行結(jié)成雙!
    大樹枝條雜又多,我斬荊棘受折磨。女子如果愿出嫁,喂飽馬兒去接她。漢水波涌江面寬,怎么游水到岸邊!長江源遠(yuǎn)又流長,如何并行結(jié)成雙!
    大樹枝條雜又多,我斬萎蒿一垛垛。女子如果愿出嫁,喂飽馬駒接回家。漢水波涌江面寬,怎么游水到岸邊!長江源遠(yuǎn)又流長,如何并行結(jié)成雙!
    更多《詩經(jīng)》欣賞文章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詩經(jīng)賞析欄目。
     
    【講解】
    這是一首戀情詩。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鐘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惆帳的愁緒。
    關(guān)于本篇的主旨,《毛詩序》所說贊文王“德廣所及也”,并不足據(jù),《文選》注引《韓詩序》云:“《漢廣》,說(悅)人也?!鼻尻悊⒃础睹娀啪帯愤M(jìn)而發(fā)揮曰:“夫說(悅)之必求之,然唯可見面不可求,月慕說益至。”對詩旨的闡釋和詩境的把握,簡明而精當(dāng)?!皾h有游女,不可求思”,是體現(xiàn)詩旨的中心詩句;“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重疊三唱,反覆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在水一方的“游女”,瞻望勿及,企慕難求的感傷之情。魯齊韓三家詩解“游女”為漢水女神,后頗有從者,這給本詩抹上了一層人神戀愛的色彩。不過一部《詩經(jīng)》,總體落實(shí)在現(xiàn)實(shí)人生,“十五國風(fēng)”,皆為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間歌謠,因此似乎沒有必要將此詩與神話傳說聯(lián)系起來。
    從外部結(jié)構(gòu)看,《漢廣》全篇三章,前一章獨(dú)立,后二章疊詠,同《詩經(jīng)》中其他重章疊句的民歌,似無差異。但從藝術(shù)意境看,三章層層相聯(lián),自有其詩意的內(nèi)在邏輯??晌龆鵀槎?。
    首先,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傳神地暗示了作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勞動過程。方玉潤曾寫道:“首章先言喬木起興,為采樵地;次即言刈楚,為題正面;三兼言刈蔞,乃采薪余事”(《詩經(jīng)原始》)。方氏由此把《漢廣》詩旨概括為“江干樵唱”,否定其戀情詩的實(shí)質(zhì),仍不免迂闊;但見出起興之句暗示了采樵過程,既有文本依據(jù),也是符合勞動經(jīng)驗(yàn)的。
    其次,從結(jié)構(gòu)形式看,首章似獨(dú)立于二、三兩章;而從情感表現(xiàn)看,前后部分緊密相聯(lián),細(xì)膩地傳達(dá)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滅,這一曲折復(fù)雜的情感歷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詩篇于此未作明言,對這位青年當(dāng)年追求思戀的一往深情,讓讀者得之言外。詩篇從失望和無望寫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無望表達(dá)得淋漓盡致,不可逆轉(zhuǎn)。一般把首句視為起興;如果換一種讀法,把“漢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喬木,不可休思”便可視為比喻,連同“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構(gòu)成一組氣勢如潮的博喻;瞻望難及的無限悵惘之情,也表現(xiàn)得更為強(qiáng)烈。當(dāng)年苦戀追求,今日瞻望難及。但心不甘、情難拔,于是由現(xiàn)實(shí)境界轉(zhuǎn)入幻想境界。三、三兩章一再地描繪了癡情的幻境:有朝“游女”來嫁我,先把馬兒喂喂飽;“游女”有朝來嫁我,喂飽駒兒把車?yán)5镁钞吘故腔镁?,一旦睜開現(xiàn)實(shí)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滅的深淵。他依然癡情而執(zhí)著,但二、三兩章對“漢廣”、“江永”的復(fù)唱,已是幻境破滅后的長歌當(dāng)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兒傷心不忍聽之感??傊娬虑昂笙鄬Κ?dú)立,情感線索卻歷歷可辨。
    陳啟源《毛詩稽古編》把《漢廣》的詩境概括為“可見而不可求”。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義所謂的“企慕情境”,即表現(xiàn)所渴望所追求的對象在遠(yuǎn)方、在對岸,可以眼望心至卻不可以手觸身接,是永遠(yuǎn)可以向往但永遠(yuǎn)不能到達(dá)的境界。《秦風(fēng)·蒹葭》也是刻劃“企慕情境”的佳作,與《漢廣》比較,則顯得一空靈象征,一具體寫實(shí)?!遁筝纭啡獩]有具體的事件、場景,連主人是男是女都難以確指,詩人著意渲染一種追求向往而渺茫難即的意緒。《漢廣》則相對要具體寫實(shí)得多,有具體的人物形象:樵夫與游女;有細(xì)徽的情感歷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滅;就連“之子于歸”的主觀幻境和“漢廣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寫都是具體的。王士禛認(rèn)為,《漢廣》是中國山水文學(xué)的發(fā)軔。《詩經(jīng)》中僅有的幾篇“刻畫山水”的詩章之一(《帶經(jīng)堂詩話》),不為無見。當(dāng)然,空靈象征能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而具體寫實(shí)卻不易作審美的超越。錢鐘書《管錐編》論“企慕情境”這一原型意境,在《詩經(jīng)》中以《秦風(fēng)·蒹葭》為主,而以《周南·漢廣》為輔,其原因或許就在于此?!?陳文忠)
    【寒砧讀后】此詩如果把情境設(shè)想為:一樵夫在江邊偶見游女,頓生傾慕,可是卻求之不得。現(xiàn)在,那個女子就要出嫁了,連送親的馬匹都準(zhǔn)備好了。樵夫隔江相望,傷心已極,因作此詩。這樣比起上面賞析文章的解釋似乎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