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級)社會工作者實務備考練習題2

字號:

2014年(初級)社會工作者實務備考練習題2
    單選題
    1.采用小組工作方法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小組成員可能會變成“心理上行刑的暴徒”。因此,小組帶領者應注意(  )。
    A.尊重保密權
    B.尊重自決權
    C.平衡對小組和個人所負的責任
    D.干預小組動力,保護小組成員免受傷害
    2.王女士的丈夫有婚外情,常不回家,但又不想離婚。王女士十分痛苦,前來求助。社會工作者合適的處理方式是(  )。
    A.感受王女士的痛苦,陪同她一起哭泣
    B.告知現(xiàn)代社會婚外情現(xiàn)象很普遍,不用太擔心
    C.講某婦女離婚后生活更幸福的故事,引導王女士向她學習
    D.傾聽王女士訴說痛苦感覺,給予她隋感支持
    3.周芳與丈夫結婚三年多來遭丈夫的家庭暴力多達數(shù)十次,而每次被打之后周芳都是獨自去醫(yī)院檢查治療,而后又繼續(xù)和丈夫生活在一起,從來不跟任何人提起丈夫的暴力行為。而在不久前,周芳被丈夫追打出了家門,無奈之下,她只能向社會工作者王丹求助。面對周芳的這種情況,王丹的以下做法中,妥當?shù)氖?  )。
    A.如果周芳愿意的話,為她尋找庇護的場所
    B.認為周芳太軟弱,直接替她向公安機關報案
    C.帶周芳找她丈夫的單位領導,要求嚴肅處理和批評其丈夫
    D.理解周芳的看法也認為這個事情不能聲張,勸她夫妻間的事情能忍則忍
    4.某紡織廠根據(jù)女職工多的實際情況,出臺了相關措施:設置哺乳室,方便女工給孩子喂奶;調整懷孕女工工作崗位,減輕勞動強度,保證工資待遇;由工會出面慰問哺乳期女工。這些措施滿足了婦女(  )的需要。
    A.自我發(fā)展
    B.特殊保護
    C.自我實現(xiàn)
    D.性別公正
    5.小李針對兒童福利院中聽力及語言障礙的孩子開展的教育屬于(  )。
    A.技能教育
    B.特殊教育
    C.初級教育
    D.一般教育
    6.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制定了殘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費的政策,這滿足了殘疾人(  )的基本需求。
    A.權利保護
    B.特殊保護
    C.社會救助
    D.社會福利政策
    7.在臨終服務對象心理反應的(  )階段,社會工作者要真誠地對待服務對象,但不要揭穿服務對象的防衛(wèi)機制,經(jīng)常陪伴服務對象,愿意與服務對象討論有關死亡的話題。
    A.否認期
    B.憤怒期
    C.抑郁期
    D.討價還價期
    8.某社區(qū)貧困家庭有位10歲腦癱兒童,父母雙雙下崗,家境貧困,無錢支付高昂的康復醫(yī)療費,也無力送孩子讀書,長期封閉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內向,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社會工作者小劉經(jīng)過需求評估,認為(  )需要不是該殘疾兒童當前的主要需要。
    A.醫(yī)療康復
    B.基本生存
    C.接受教育
    D.價值實現(xiàn)
    9.審判機關、監(jiān)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看守所在法律文書生效后——日內,將矯正對象的各類法律文書及其相關材料送達其長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責令矯正對象在法律文書生效后——日內到居住地司法所辦理登記手續(xù)。(  )
    A.3;5
    B.5;3
    C.7;5
    D.5;7
    10.何磊因與人發(fā)生沖突,持刀將對方砍成重傷而被拘押和起訴,妻子兩個月前因乳腺癌去世,現(xiàn)家中只有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再無他人照顧,也無任何經(jīng)濟來源。此時社會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務是(  )。
    A.尋找收養(yǎng)機構
    B.尋找I臨時安置場所
    C.為他們申請低保
    D.進行心理輔導
    答案部分:1.【答案】D 采用小組工作方法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小組工作在理想的情況下,成員會在彼此身上發(fā)現(xiàn)力量并找到支持,承擔起指引小組方向的責任。在小組帶領者的呵護下,成員成為彼此的支持性治療媒介。但是,小組也可能會變得具有破壞性,讓老人在情緒上感到極其焦灼不安,小組成員會變成“心理上行刑的暴徒”。這時小組帶領者需要出面解決小組內的沖突,如果破壞性行為延續(xù)的話,就要作出解散小組的決定。小組沒有權力為了存在下去而無視對成員的責任。因此,小組帶領者應注意干預小組動力,保護小組成員免受傷害。
    2.【答案】D 長期以來,在父權文化(如“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的影響下,婦女的聲音和經(jīng)驗常常遭受輕視或者忽視,而尊重和傾聽婦女的聲音和經(jīng)驗,恰恰是婦女社會工作的起點。因此,社會工作者應傾聽王女士訴說痛苦感覺,并給予她隋感支持。
    3.【答案】A 四個選項中,BCD項都違反了社會工作的理念和工作原則。故答案選 A。
    4.【答案】B 《婦女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婦女在經(jīng)期、孕期、產(chǎn)期和哺乳期應受特殊保護。本題中的各項措施,涉及婦女的孕期、哺乳期,這是婦女獨特的生理特征,因此是對婦女的特殊保護和照顧,滿足了婦女特殊保護的需要。
    5.【答案】B 教育康復也稱為特殊教育,其主要對象是機構中和城鄉(xiāng)社區(qū)的各類殘疾人,不僅有肢體、智力、聽力、語言、視力等類的殘疾人,而且在年齡上包括從嬰幼兒、學齡前到學齡期殘疾兒童、青少年,以及部分殘疾成年人(含老年人)。故選B。
    6.【答案】D 在貫徹落實《殘疾人保障法》的工作中,殘疾人社會工作者需要采取具體措施,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從而幫助他們更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一些城市制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優(yōu)惠政策,但是殘疾人搭乘公交車卻有具體困難,這就需要進一步為殘疾人消除物理性障礙,使殘疾人真正享受到福利政策的照顧。
    7.【答案】A 對臨終服務對象以下五個心理反應階段,社會工作者要做好針對性的工作。(1)否認期。要真誠地對待服務對象,但不要揭穿服務對象的防衛(wèi)機制,經(jīng)常陪伴服務對象,愿意與服務對象討論死亡的話題。(2)憤怒期。要傾聽服務對象的心理感受,允許服務對象有發(fā)怒、抱怨、不合作等發(fā)泄行為,做好家屬的工作,給予服務對象寬容、關愛和理解。(3)討價還價期。要予以指導和幫助,使服務對象更好地配合治療,控制癥狀。(4)抑郁期。要給予服務對象精神支持,陪伴服務對象,預防自殺,盡量滿足服務對象的合理要求。(5)接受期。要尊重服務對象,減少外界干擾,不強迫與服務對象交談,加強生活護理。
    8.【答案】D 生存是所有生物體的共同需要,是人的基本的需要,因此8項正確;同時接受教育是兒童的權利,殘疾人也普遍有接受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殘疾兒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此D項正確。此外,醫(yī)療康復也是殘疾兒童的需要,因此C項正確。
    9.【答案】C 審判機關、監(jiān)獄管理機關、公安機關看守所在法律文書生效后的7日內,將矯正對象的各類法律文書及其相關材料送達其長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責令矯正對象在法律文書生效后5日內到居住地司法所辦理登記手續(xù)。
    10.【答案】C 犯罪嫌疑人如果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甚至的提供者,其被收押和等待審判期間會使家庭經(jīng)濟陷入困難境地。矯正社會工作者此時的重要工作任務,是依據(jù)當?shù)氐南嚓P法律法規(guī),為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尋找社會資源以維持生計,如幫助申請社會救濟、幫助尋找暫時性工作等。故正確答案是C。
    11.學校社會工作的重點是(  )。
    A.教育要求
    B.學生學習成績
    C.學生的成長
    D.學生心理健康
    12.小歐是一名殘疾人社會工作者,為了提高當?shù)貧埣踩说纳钯|量和生活地位,她向當?shù)卣ㄗh,必須積極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環(huán)境。針對殘疾人身體不便的困難,主要的措施是(  )。
    A.呼吁社會各界理解殘疾人
    B.以多種形式開展對殘疾人的幫扶活動
    C.建設無障礙環(huán)境
    D.積極宣傳助殘日
    13.下列關于學校社會工作的個案選擇,陳述正確的是(  )。
    A.通常情況下,學習成績不佳都是個案輔導的對象
    B.學校個案工作對象選擇的主要途徑是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推介
    C.劉紅因父母離異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班主任建議其見社會工作者,劉紅不愿意,社會工作者堅持將她列為個案輔導的對象
    D.孫鳳品學兼優(yōu),但是近她父親由于經(jīng)濟問題被“雙規(guī)”,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社會工作者將孫鳳列為輔導對象
    14.社會工作者小石在社區(qū)中發(fā)起了“愛心對對碰”活動,推動居民互相了解,彼此結對子,尤其加強鄰里和服務對象之間的聯(lián)系。這種網(wǎng)絡化社區(qū)支持的特點是(  )。
    A.促進同輩群體的支持
    B.建立鄰居協(xié)助網(wǎng)絡
    C.利用居民個人人際關系
    D.發(fā)揮社區(qū)志愿者作用
    15.社區(qū)為弱勢群體提供福利,服務對象不包括(  )。
    A.外來經(jīng)商務工人員
    B.貧困者
    C.優(yōu)撫對象
    D.婦女
    16.能夠發(fā)展社會資源和青少年潛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強的社會工作服務是(  )。 ’
    A.發(fā)展性的青少年社會工作
    B.預防性的青少年社會工作
    C.治療性的青少年社會工作
    D.支持性的青少年社會工作
    17.優(yōu)撫安置社會工作中的(  )是深入的社會工作治療的一種。
    A.軍休干部醫(yī)院社會工作
    B.復員軍人慢性病醫(yī)院社會工作
    C.榮譽軍人康復醫(yī)院社會工作
    D.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院社會工作
    18.社會工作者小高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一些軍休班干部從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到褪下軍裝的平民,很難適應社會角色的轉變,情緒低落。經(jīng)過認真籌劃,小高為軍休班干部開辦了一個“有為老年”主題小組,幫助組員分享離休生活的感受,并倡導組織了“夕陽紅”志愿服務隊。在擔任校外輔導員、奧運志愿者的過程中,軍休班干部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在小高開展的服務中,特別關注了(  )要素對軍休班干部的意義?!?010年真題】
    A.物質
    B.組織
    C.精神
    D.服務
    19.社會工作者霍明了解到其所服務的社區(qū)中有好幾位身體殘疾的兒童,因此他打算針對這些兒童開展文化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等相關活動,這屬于殘疾人社會工作方法中的哪種類型?(  )
    A.技能康復
    B.教育康復
    C.社區(qū)康復
    D.醫(yī)療康復
    20.社會工作者張翔就職于某救助機構,他采用藝術治療的方式對流浪兒童進行思想轉化,通過美術、音樂、手工剪紙、雕塑等形式,引導流浪兒童參與藝術實踐和創(chuàng)造,達到了較好的效果。張翔的這種服務是針對兒童開展的(  )。
    A.思想教育
    B.技能培訓
    C.繼續(xù)教育
    D.行為矯治
    答案部分:11.【答案】C 學校社會工作以學生為本,工作路徑自下而上,工作重點是學生的成長,工作方法突出由內而外,工作重點為促進學生心靈改變和人格成長,工作對象可以是學生、家長、教師以及社區(qū)。
    12.【答案】C 為了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必須改善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種種障礙,十分不利于殘疾人參與社會交往活動。因此,針對殘疾人身體不便的困難,主要的措施是建設無障礙環(huán)境。故選C。
    13.【答案】B ACD項個案的來源均沒有遵從自愿的原則,故都不正確。故選B。
    14.【答案】B 社會工作者認為社區(qū)中的鄰里、社區(qū)商店員工、物業(yè)公司職工、保潔員、保安員等在為服務對象提供支援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并且可以用自然、快捷的方式為服務對象提供支持。具體做法是:社會工作者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召集和推動鄰居了解服務對象,強化鄰里和服務對象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互助性支持,有效減低正規(guī)服務的烙印效果。故正確答案為B。
    15.【答案】D 社區(qū)為弱勢群體提供福利服務的對象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優(yōu)撫對象、青少年、貧困者和外來經(jīng)商務工人員。
    16.【答案】A 所謂發(fā)展性的青少年社會工作,是指能夠發(fā)展社會資源和青少年潛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強的社會工作服務。
    17.【答案】D 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院社會工作屬于精神病理社會工作(或心理衛(wèi)生社會工作),它是深入的社會工作治療的一種,同時也部分從事環(huán)境的調適服務工作,主要包括心理治療和個案管理。
    18.【答案】C 精神要素在許多方面是優(yōu)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面臨的主要心理和社會挑戰(zhàn)。優(yōu)撫安置社會工作服務對象不少屬于老年群體。按照費希爾在觀察和描述精神對
    于老人的重要性時總結的五個共同主題,社會工作者在為優(yōu)撫安置對象提供社會工作服務時:(1)要引導服務對象珍惜現(xiàn)在,包括欣賞時間的珍貴,以及真實地活在離開部隊后的當下,“學習享受活著”。(2)要引導服務對象找到往事的意義,以曾經(jīng)的軍旅生涯經(jīng)歷來建構生命的意義,這是人生回顧過程的重要作用。(3)在人生回顧的過程中,幫助服務對象直面自己的局限。(4)引導服務對象坦然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重新激活疏遠的關系,尋求與自己、與他人的和解。(5)引導服務對象“拓展個人愛和同情的圈子”,力所能及地關懷他人、服務社會。由題意可知,小高開展的服務中,特別關注了精神要素對軍休班干部的意義。
    19.【答案】B 教育康復的重點是從出生到學齡前的殘疾嬰幼兒和少年兒童的早期干預,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后的與職業(yè)康復、就業(yè)安置等相關的教育工作。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B。
    20.【答案】D 流浪人員因為其生活環(huán)境的惡劣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造成他們有偏差行為。有的好逸惡勞,有的坑蒙拐騙,這些行為方式對于社會和其本人來說都是危險的。社會工作者要采用專業(yè)方法糾正他們的行為,為他們能順利回歸社會創(chuàng)造條件。有些救助機構的社會工作者采用藝術治療的方式對流浪兒童進行思想轉化和行為矯治,通過美術、音樂、手工剪紙、雕塑等形式,引導流浪兒童參與藝術實踐和創(chuàng)造,達到了較好的效果。故選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