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口算練習的幾點做法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少兒口算練習的幾點做法》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動手操作的訓練
    操作訓練是一種能力,為了幫助兒童學會動手操作。我對兒童從認識學具,分類合理保管學具:迅速正確取藏學具,都進行了具體訓練,一般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使之逐步形成好習慣。對于如何動手操作,任何敘述操作的過程等,都耐心地加以培養(yǎng)。例如:8+7=15,啟發(fā)兒童用圖形擺弄,拿出8個和7個圓形各放一邊,計算時先從7個圓形那一邊取出2個和8個結合起來就是10,再加上剩下的5個,得出一共是15個,從而,使學生理解進位的基本原理和湊十的過程,懂得口算的道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兒童可以擺脫實物的演示,利用表象進行計算,便是從具體到抽象,這樣啟發(fā)了兒童的思維,兒童的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二、口述算理的訓練
    面對小學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針對他們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調動口算的積極性,應盡可能地訓練學生說算理、講過程,使他們理解得數的來源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教學時,我感到認數是計算的前提,必須逐步擴大認數的范圍,從多方面理解數的組成,我引導學生一個一個地數、三個三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等。使學生逐步運用按群計數是能力。同時,加強序數和基數概念的教學,讓學生從計算中區(qū)分基數和序數的不同含義,掌握住一些數排列和大小。特別是在20以內進位加、退位減的教學中,反復訓練學生口述計算思維過程,即怎樣湊十,怎樣見減法,想加法,怎樣破十、退位等。不僅要求計算,而且要學生懂得怎樣計算。
    三、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訓練
    低年級兒童好動,如何使兒童的學習情緒保持輕松愉快,把口算活動變成樂事,必須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進行訓練,例如:20以內退位減法是第一冊書中的教學難點,在教這部分內容時,我利用實物、圖片等進行生動活潑的演示。如12-7=5,在教學過程中,我把12中亮出一個10,放在7的上面,隨即在7的下面出現一個3跑到2的下面,合起來就是5,這樣象他們所喜歡的動畫片一樣,情景逼真,逗人。再如,我拿出3朵紅花,請一個同學一人送一朵給6個同學,大家都愣住了,因為少3朵實在沒辦法分,在這種情境之中,我擬出一個算式13-6,兒童們都知道3減6還少3,必須用10-3得到7,這種思考方法,包含著破十的算理。但講述這個“破十”是在游戲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