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企業(yè)法律顧問實務第三章:公司管理人員的義務

字號:

第六節(jié) 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義務
    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義務,亦稱受信義務,一般分為兩種具體義務:一是忠實義務;二是勤勉義務。我國《公司法》也做相應的規(guī)定,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
    一、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
    具體而言,根據(jù)《公司法》第149條第1款和相關法條的規(guī)定,忠實義務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得因自己的身份而獲益
    1、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通過子公司向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借款。
    2、公司應當定期向股東披露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從公司獲得報酬的情況。
    (二)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獲取某種秘密利益或所允諾的其他好處
    1、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職權收受賄賂或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的財產。
    2、禁止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接受他人與公司交易的傭金歸為己有。
    (三)不得侵占和擅自處置公司的財產
    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挪用公司資金,不得將公司資金以其個人名義或以其他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
    (四)不得擅自泄露公司秘密
    1、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擅自披露公司秘密。董事既不可利用內幕信息從事各種內幕交易從而獲取私利,也不得將內幕信息泄露給他人以謀取私利。
    2、如果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擅自泄露公司秘密,導致公司遭受損失,則公司有權要求其賠償損失并承擔其他相應的責任。
    (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同公司進行自我交易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或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同意,與本公司訂立合同或者進行交易。
    解釋:如果公司章程事先有規(guī)定,或者事先經股東大會同意,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同本公司進行交易。
    例題:某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李某擬將其所有的一套商住兩用房屋以略低于市場價格的條件賣給公司作為辦公用房。關于交易的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
    A、該交易在獲得公司監(jiān)事會批準后可以進行
    B、該交易在獲得公司董事會批準后可以進行
    C、該交易在獲得公司股東會批準后可以進行
    D、如果公司章程中規(guī)定允許此種交易,該交易可以進行
    答案:CD
    解析:如果公司章程事先有規(guī)定,或者事先經股東大會同意,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同本公司進行交易。本題答案應選CD。
    (六)不得利用職務篡奪公司的商業(yè)機會,不得同公司開展非法競爭
    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未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同意,不得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屬于公司的商業(yè)機會,自營或者為他人經營與所任職公司同類的經營業(yè)務。
    (七)不得進行其他違反忠實義務的行為
    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lián)關系損害公司利益。違反前款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勤勉義務
    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勤勉義務,又稱為注意義務、謹慎義務,是指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履行職責時,應當為公司的利益,具有善意管理人的細心,盡一個普通謹慎之人的合理注意。
    1、善意
    善意是對行為人誠信狀態(tài)的一種心理或道德評價。這主要是一種主觀的標準,主要針對的是行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能力,需要分析行為人對自己行為及后果的理解、判斷、控制和認知等方面的情況。
    2、注意
    注意是對行為人對其行為及其后果的注意程度的判斷。
    3、合理的相信其行為符合公司的利益
    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在進行商業(yè)決策的時候應該合理地相信其行為符合公司的利益。
    三、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義務的法律責任
    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需要承擔的法律
    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法律責任的形式
    1、民事責任
    (1)損害賠償。
    ①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執(zhí)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②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利用其關聯(lián)關系損害公司利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沒收所得(歸入權)。
    公司法》第149條第2款規(guī)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所規(guī)定的忠實義務所得的收入歸公司所有。
    例題:李某是某股份公司的董事,在其執(zhí)行職務時,利用職務之便,多次以公司的財產為朋友提供擔保,并獲取好處費,則公司可以采取( )措施維護自身的利益。
    A、將李某的違法所得收為公司所有
    B、持有公司10%股份的股東可以要求監(jiān)事會提起訴訟
    C、如果監(jiān)事會拒絕起訴而情況緊急,持有10%股份的股東可以自行起訴
    D、要求召開股東會解聘李某
    答案:A
    解析:根據(jù)公司法規(guī)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三)違反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或者以公司財產為他人提供擔保等行為的,所得的收入應當歸公司所有。
    2、行政責任
    (1)第203條規(guī)定,公司在依法向有關主管部門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等材料上作虛假記載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由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
    (2)第205條第2款規(guī)定,公司在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公司處以隱匿財產或者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財產金額5%以上10%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3)根據(jù)《證券法》的規(guī)定,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在6個月之內買入后又
    賣出或賣出后又買入本公司股票的,除承擔其所得收益歸公司的民事責任外,還將受到警告及罰款的行政責任。
    3、刑事責任
    違反本法規(guī)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公司董事因違法行為還可能被判處“提供虛假公司信息罪”、“受賄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等。
    (二)民事責任的追究
    對于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時,公司和股東有以下幾種追究其責任的方式:
    1、股東對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
    (1)股東通過監(jiān)事會或者監(jiān)事提起訴訟(“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侵犯公司利益;找監(jiān)事會)。
    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zhí)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監(jiān)事會或者不設監(jiān)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jiān)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股東通過董事會或者董事提起訴訟(“監(jiān)事”侵犯公司利益;找董事會)。
    監(jiān)事執(zhí)行公司 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請求董事會或者不設董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執(zhí)行董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股東代表訴訟
    監(jiān)事會、不設監(jiān)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jiān)事,或者董事會、執(zhí)行董事收到上述股東的書面請求后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30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180目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股東直接訴訟
    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提示:提起訴訟的時間,《公司法》未做限制,根據(jù)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股東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時起2年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其權利都可以獲得合法有效的保護;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例題1】楊某持有甲有限責任公司10%的股權,該公司未設立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楊某發(fā)現(xiàn)公司執(zhí)行董事何某(持有該公司90%股權)將公司產品低價出售給其妻子開辦的公司,遂書面向公司監(jiān)事姜某反映。姜某出于私情未予過問。楊某采取的下列行為中,可以有效保護公司的合法利益的是( )。
    A、提請召開臨時股東會,解除何某的執(zhí)行董事職務
    B、請求公司以合理的價格收回自己的股份
    C、以公司名義對何某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
    D、以自己名義對何某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
    答案:D
    解釋:股東代表訴訟(間接訴訟),是指當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他人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給公司造成損失,公司拒絕或者怠于向該違法行為人請求損害賠償時,具備法定資格的股東有權代表其他股東,代替公司提起訴訟,請求違法行為人賠償公司損失的行為。股東代表訴訟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公司利益和股東的“共同利益”,而不僅僅是個別股東的利益,為保護個別股東利益而進行的訴訟屬于股東直接訴訟。
    【例題2】劉某是甲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任職期間,多次利用職務之便,指示公司會計將資金借貸給一家主要由劉某的兒子投資設立的乙公司。對此,持有公司股權0.5%的股東王某認為甲公司應該起訴乙公司還款,但公司不可能起訴,王某便自行直接向法院對乙公司提起股東代表訴訟。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王某持有公司股權不足1%,不具有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資格
    B、王某不能直接提起訴訟,應先向監(jiān)事會提出請求
    C、王某應以甲公司的名義起訴,但無需甲公司蓋章或劉某簽字
    D、王某應以自己的名義起訴,但訴訟請求應是將借款返還給甲公司
    答案:BD
    解析:(1)提起訴訟主體是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故A錯誤;(2)股東直接提起訴訟。監(jiān)事會、不設監(jiān)事會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監(jiān)事,或者董事會、執(zhí)行董事收到上述股東的書面請求后拒絕提起訴訟,或者自收到請求之日起30日內未提起訴訟,或者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xù)180目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故C錯誤,BD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