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蒙古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優(yōu)質

字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蒙古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清澈的河水,蔚藍的天空,翠綠的小丘,如雪的羊群,飛馳的駿馬……勾勒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把我們帶到了廣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文中用一大段來描寫草原的美景。抓住了天、小丘、平地、河以及各種牲畜來描寫,動靜結合,把草原的美景展示的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小丘,翠色欲流,與天相接,一望無際,更體現(xiàn)了草原的美和廣闊。這樣美麗的草原,給人以無限遐想。藍天,碧草,誰不想靜靜品味這神奇的景色?誰不想將自己融入這美輪美奐的景色之中?
    草原的景色令人流連忘返、心曠神怡,而蒙古族朋友的熱情又把我們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主人到幾十里外盛裝迎客,進了蒙古包,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語言雖然不通,但心卻永遠連在了一起。敬酒、獻歌、蒙漢聯(lián)歡,蒙古族朋友的豪爽好客讓我們有了一種親切感,有了一種家的感覺??腿撕椭魅怂坪跤姓f不盡的話,無聲勝有聲,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可以代替一切。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蒙漢兩族的情誼超越了一切種族、語言的局限,兩族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草原的美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而蒙族人民的熱情更讓我們感到濃于水、高于山的情誼。
    蒙古名著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末了,合上書本思緒萬千,誠然我已進入那浩瀚的蒙古草原,騎著那彪悍的蒙古最有名的烏珠穆芯馬與蒙古人的神靈蒙古草原狼一起去迎接自然界最惡劣的挑戰(zhàn),心潮澎湃。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最龐大的漢族人,歷來對于狼存在著極大的偏見,甚是天生對狼有一種仇恨與害怕的心理。千百年來流傳了多少對狼不利的故事與成語,而這恰恰阻礙了我們對狼的真正認識,真理往往在偏見中慢慢轉化成了謬論,而我們很幸運,想不到在中國的漢人中竟然會有人傾畢生經(jīng)歷去研究狼并把它化為筆下的文字寫出了《狼圖騰》這樣一部曠世奇書,這在對狼充滿了無知和偏見的漢文化環(huán)境下是何等的可貴!作者這種拋卻偏見,實事求是,探微求真的優(yōu)良作風值得所有人學習,而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更是肩負著教育祖國未來接班人的重任,更應該去學習和擁有這樣的作風。
    上述只是《狼圖騰》帶給我的一點點啟發(fā),更為重要的是,作者從實際出發(fā),揭開了人類歷史上各個國家和朝代興盛消亡的真實面目——擁有何種國民性格和國民性格的比例。當年魯迅先生就已經(jīng)知道和提出了這個問題,只是他還沒有研究出來真正的原因,而書的作者姜戎先生經(jīng)過一生的探索終于成功。這個問題對目前正處在社會轉行和全球化襲來的中國社會可以說是有著極其偉大的作用,也是未來教育所要極力加大投入的地方。
    中國是歷史上最早進行農(nóng)耕生產(chǎn)的國家,也是儒家文化發(fā)展最好的地方,可就是因為儒家文化倡導百姓以農(nóng)為本,與民休息,輕徭薄賦,重農(nóng)輕商,并主張施仁政,以馴化軟化國民戰(zhàn)斗競爭反抗的性格,來換取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眾所周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最缺乏競爭性的,俗話說商場如戰(zhàn)場,而真正的戰(zhàn)場更加是以命相搏了,其競爭性之大更是不必說了。所以儒家思想是極受中國歷代帝王所用,以典章制度制國安民,求的和平發(fā)展。不過這種以儒家文化和農(nóng)業(yè)為本制度下的漢族國家卻屢屢在科技、經(jīng)濟和人口都占巨大優(yōu)勢的情況下殘敗在充滿狼性競爭的游牧民族手下,歷史歷歷在目,漢出的匈奴,晉后的五胡華亂,宋朝并存的遼國金國,還有整個統(tǒng)治了中國的蒙古族元朝和滿清,這些無一不是軟弱的國民性格也就是羊性的農(nóng)耕性格造成的,這種性格實乃萬惡之源,它將導致一系列最不可饒恕的罪惡:不思進取、坐井觀天、叛國投敵,甚至全民族人淪為亡國奴!世界上許多創(chuàng)造過燦爛文化的農(nóng)耕民族就是因其性格軟弱而被殘酷的世界無情淘汰。世界已經(jīng)發(fā)展到高度文明,而人口激增,環(huán)境污染,生存空間和資源日益短缺,民族性格問題就更加突出,因此必須更加重視民族性格問題,身為教育工作者,也必須把對學生進行積極良好的的性格塑造納入教學計劃當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們象狼一樣有積極的競爭和不服輸?shù)男愿窈蜆O好的適應能力,優(yōu)良的集體團隊精神,愛護家人和朋友,有組織 性紀律性忍耐性等等未來社會必須的性格和精神。
    蒙古草原的狼群和牧民世世代代對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保持很好,他們崇拜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自然,對于自然給予他們的東西都不會過多的掠取,總是盡量保持一個動態(tài)平衡,狼和人都不打小的獵物,放牧也不是定點而是游牧,草原的載畜量他們也是從不超過。直到農(nóng)耕民族因人口壓力和____特殊政策的影響下進入了草原并把草原開墾為農(nóng)田,打光了狼,還定點放牧,嚴重的破壞了草原的生態(tài)平衡,短短幾十年就把一大片極好的草原變成了沙漠,大自然是公平的,肆意的破壞它它的懲罰就會來到。2003年北京春天漫天的沙塵下作者完成了書的創(chuàng)作,讀到最后心中真是無比的心痛。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的保護實在是刻不容緩了,不僅僅是我們自己要從我做起,還要用實際行動去帶動別人一起參與,只有全民參與才可使我們的家園越變越好,都說事情要從娃娃抓起,我們也要從未來出發(fā)努力教育好我們的每個孩子去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