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匯報頻道為大家整理的2013年6月大學生入黨思想匯報范文:《大國策》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敬愛的黨組織:
最近我看了一篇名叫《大國策》的文章,出自我國少壯派中將中國空軍副政委劉亞洲之筆。我深深地被這篇文章中所透露出的戰(zhàn)略家的新穎的戰(zhàn)略思想所吸引,同時也深深地敬佩他在探尋祖國長遠發(fā)展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無私奉獻。
這篇文章是圍繞著“國家戰(zhàn)略”這四個字論述的。首先,他向我們介紹了“國家戰(zhàn)略”的真正含義。其實,國家戰(zhàn)略目標并不是“實現(xiàn)強國夢”之類的口號,它應該是可以讓人們真實感知得到的,必須是可以觸摸的到得具體的計劃方向。的確,我們需要經營戰(zhàn)略產業(yè),不謀天下者不足以謀一域,一個大國不能為發(fā)展而發(fā)展,所以我們只有有了明晰的戰(zhàn)略方向,才能使我們在紛繁復雜的國際事務中游刃有余。擺脫雨來打傘,風來穿衣,就事論事的“刺激——反應”模式,增加主動性從而達到以攻為守的效果,免得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國家戰(zhàn)略的制定需要我們認清自身的條件狀況。緊接著,劉亞洲就把中國形象地比作大象。在他認為,世界是一片叢林。西方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從來就倡導的是充滿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法則。在這片叢林中美國無疑是獅子,而中國就是大象。獅子是叢林,具有強大的攻擊武器。大象是叢林巨獸,體型龐大,防御性極強。在劉亞洲看來,無論是獅子還是大象,它們都是叢林中的強者,是為大家所公認的。如今,中國是新興國家中最典型的代表,她崛起的輪廓伴隨著她的快速發(fā)展而越發(fā)清晰。我們不再是以往積貧積弱的中國,經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如今我們已經成長為一個次強國。既然我們的戰(zhàn)略地位已經曝光,就不可能再縮回去。故而,中國無需再隱藏自己,獅子不必咆哮,大象不必躲藏。應該在自身戰(zhàn)略目標的指導下積極投身國際事務而不是一再忍讓。當中國的形象已經在別人心目中改變后,就不能再用以往的方式與別人打交道。大國必須有大國的氣度,大國必須有大國的手段。
接著,劉亞洲就結合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狀詳細地講述了我國當前應有的戰(zhàn)略思想。首先,他向我們提出了“知雄守雌”這個概念。其實質也就是毛主席提出的“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的戰(zhàn)略思想。所謂的“知雄守雌”就是要心懷雄心同時又識時局。只有知雄守雌才會在自己得勢之時仍保持平常心,做到不仗勢欺人,又能在身處劣勢時不卑躬屈膝作賤自己。故而我們在國際交往中更多地應選擇合作而非對抗,進行經濟競爭而非軍事競爭。接著,他又提出了一個國家信仰的重要性,強調我們應當致力于經營信仰。在他認為一個國家可以包容各種思潮,但只能有一種國家精神。雖然我國國力漸處于強勢,精神上卻漸處于弱勢。所以當前,整合文化,統(tǒng)一國家精神是當務之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國家精神那就會失去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即使這個國家的物質財富在不斷地快速增長,那么她也會因為政府的官員缺失信仰而****橫行;因為商人和技術人員只追求個人利益卻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職業(yè)道德敗壞社會風氣;會因為各民族間的國家認同感的逐漸淡化而為國家分裂勢力的滋生提供機會。最終導致一個國家的經濟崩潰,社會*。如今,我國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矛盾的作用,故而經營信仰至關重要,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攘外必先安內”。最后,劉亞洲從戰(zhàn)略的角度審視了我國與他國的國際關系的定位。
在與他國的關系定位上,劉亞洲先是詳細論述了他對中國處理與美國關系的立場和觀點。在他認為,中國和美國并不是敵人,在目前他們并不存在實質性的戰(zhàn)略沖突。美國擁有明晰的戰(zhàn)略目標,具有實現(xiàn)其全球霸權理想的計劃構想。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為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目的服務的。如今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極。但是,當歐洲各國緊緊地抱成一團而形成一個整體——歐盟時,世界就成了兩超多極。所以,美國的戰(zhàn)略重心是歐洲而不是亞洲,中國要想與美國較勁還為時過早。因此,中國在目前也只能充當美國的假想敵,是未來可能的強敵,而不是現(xiàn)實中的敵人。所以中國現(xiàn)在也沒有必要把美國當成現(xiàn)實中的敵人,與美國的關系,合作大于對抗。我們只需穿梭于美洲與歐洲之間盡享漁翁之利。對于國際關系,劉亞洲用了一個很形象的對比。他說世界就像是一個牌局,小國是牌,大國是打牌者。要想成為一個熟練的打牌者,我們需要熟練的駕馭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在三角關系中游刃有余。在此,他又例舉了中國在對日關系上的戰(zhàn)略用意。在他認為日本是一個極具野心的民族。這個國家從來就缺少資源,故而日本的國家戰(zhàn)略一定是為獲取更多的資源而服務的。如今,中國的資源也日漸枯竭,也就是中國這片土地不再是塊大肥肉了,并且隨著中國的日漸強大,日本想再此侵入我國已不可能。所以日本的戰(zhàn)略目標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qū)以及太平洋下的海底資源。而西伯利亞是俄羅斯的疆土,疆域遼闊但人煙稀少。太平洋又是美國的勢力范圍。在此問題上我們大有文章可做而不是生活在歷史中一味地敵視日本,應該以自身的國家戰(zhàn)略為指導靈活機動的駕馭國際關系。在適當時機也可以以支持日本為由向俄羅斯和美國討價還價。
除此之外,劉亞洲還在該文中介紹了許多極具創(chuàng)意的新穎思想,對我很有啟發(fā),且不論這些思想是否成熟,是否完善,但是我們需要這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想別人所不敢想的,講別人所不敢講的,做別人所不敢做的。只有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匯報人:
2013年6月17日
敬愛的黨組織:
最近我看了一篇名叫《大國策》的文章,出自我國少壯派中將中國空軍副政委劉亞洲之筆。我深深地被這篇文章中所透露出的戰(zhàn)略家的新穎的戰(zhàn)略思想所吸引,同時也深深地敬佩他在探尋祖國長遠發(fā)展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無私奉獻。
這篇文章是圍繞著“國家戰(zhàn)略”這四個字論述的。首先,他向我們介紹了“國家戰(zhàn)略”的真正含義。其實,國家戰(zhàn)略目標并不是“實現(xiàn)強國夢”之類的口號,它應該是可以讓人們真實感知得到的,必須是可以觸摸的到得具體的計劃方向。的確,我們需要經營戰(zhàn)略產業(yè),不謀天下者不足以謀一域,一個大國不能為發(fā)展而發(fā)展,所以我們只有有了明晰的戰(zhàn)略方向,才能使我們在紛繁復雜的國際事務中游刃有余。擺脫雨來打傘,風來穿衣,就事論事的“刺激——反應”模式,增加主動性從而達到以攻為守的效果,免得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國家戰(zhàn)略的制定需要我們認清自身的條件狀況。緊接著,劉亞洲就把中國形象地比作大象。在他認為,世界是一片叢林。西方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從來就倡導的是充滿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叢林法則。在這片叢林中美國無疑是獅子,而中國就是大象。獅子是叢林,具有強大的攻擊武器。大象是叢林巨獸,體型龐大,防御性極強。在劉亞洲看來,無論是獅子還是大象,它們都是叢林中的強者,是為大家所公認的。如今,中國是新興國家中最典型的代表,她崛起的輪廓伴隨著她的快速發(fā)展而越發(fā)清晰。我們不再是以往積貧積弱的中國,經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如今我們已經成長為一個次強國。既然我們的戰(zhàn)略地位已經曝光,就不可能再縮回去。故而,中國無需再隱藏自己,獅子不必咆哮,大象不必躲藏。應該在自身戰(zhàn)略目標的指導下積極投身國際事務而不是一再忍讓。當中國的形象已經在別人心目中改變后,就不能再用以往的方式與別人打交道。大國必須有大國的氣度,大國必須有大國的手段。
接著,劉亞洲就結合中國的歷史與現(xiàn)狀詳細地講述了我國當前應有的戰(zhàn)略思想。首先,他向我們提出了“知雄守雌”這個概念。其實質也就是毛主席提出的“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的戰(zhàn)略思想。所謂的“知雄守雌”就是要心懷雄心同時又識時局。只有知雄守雌才會在自己得勢之時仍保持平常心,做到不仗勢欺人,又能在身處劣勢時不卑躬屈膝作賤自己。故而我們在國際交往中更多地應選擇合作而非對抗,進行經濟競爭而非軍事競爭。接著,他又提出了一個國家信仰的重要性,強調我們應當致力于經營信仰。在他認為一個國家可以包容各種思潮,但只能有一種國家精神。雖然我國國力漸處于強勢,精神上卻漸處于弱勢。所以當前,整合文化,統(tǒng)一國家精神是當務之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國家精神那就會失去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即使這個國家的物質財富在不斷地快速增長,那么她也會因為政府的官員缺失信仰而****橫行;因為商人和技術人員只追求個人利益卻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和職業(yè)道德敗壞社會風氣;會因為各民族間的國家認同感的逐漸淡化而為國家分裂勢力的滋生提供機會。最終導致一個國家的經濟崩潰,社會*。如今,我國的主要威脅來自內部矛盾的作用,故而經營信仰至關重要,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攘外必先安內”。最后,劉亞洲從戰(zhàn)略的角度審視了我國與他國的國際關系的定位。
在與他國的關系定位上,劉亞洲先是詳細論述了他對中國處理與美國關系的立場和觀點。在他認為,中國和美國并不是敵人,在目前他們并不存在實質性的戰(zhàn)略沖突。美國擁有明晰的戰(zhàn)略目標,具有實現(xiàn)其全球霸權理想的計劃構想。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為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目的服務的。如今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極。但是,當歐洲各國緊緊地抱成一團而形成一個整體——歐盟時,世界就成了兩超多極。所以,美國的戰(zhàn)略重心是歐洲而不是亞洲,中國要想與美國較勁還為時過早。因此,中國在目前也只能充當美國的假想敵,是未來可能的強敵,而不是現(xiàn)實中的敵人。所以中國現(xiàn)在也沒有必要把美國當成現(xiàn)實中的敵人,與美國的關系,合作大于對抗。我們只需穿梭于美洲與歐洲之間盡享漁翁之利。對于國際關系,劉亞洲用了一個很形象的對比。他說世界就像是一個牌局,小國是牌,大國是打牌者。要想成為一個熟練的打牌者,我們需要熟練的駕馭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在三角關系中游刃有余。在此,他又例舉了中國在對日關系上的戰(zhàn)略用意。在他認為日本是一個極具野心的民族。這個國家從來就缺少資源,故而日本的國家戰(zhàn)略一定是為獲取更多的資源而服務的。如今,中國的資源也日漸枯竭,也就是中國這片土地不再是塊大肥肉了,并且隨著中國的日漸強大,日本想再此侵入我國已不可能。所以日本的戰(zhàn)略目標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qū)以及太平洋下的海底資源。而西伯利亞是俄羅斯的疆土,疆域遼闊但人煙稀少。太平洋又是美國的勢力范圍。在此問題上我們大有文章可做而不是生活在歷史中一味地敵視日本,應該以自身的國家戰(zhàn)略為指導靈活機動的駕馭國際關系。在適當時機也可以以支持日本為由向俄羅斯和美國討價還價。
除此之外,劉亞洲還在該文中介紹了許多極具創(chuàng)意的新穎思想,對我很有啟發(fā),且不論這些思想是否成熟,是否完善,但是我們需要這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想別人所不敢想的,講別人所不敢講的,做別人所不敢做的。只有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匯報人:
2013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