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歷史名人的故事優(yōu)質(zhì)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有關(guān)歷史名人的故事篇一
    25歲時開始漫游各地,42歲那年被任命為供奉翰林。李白畢生寫詩。他寫起詩來既快又好,杜甫說他是“斗酒詩百篇”。他的詩歌,熱情奔放,氣勢宏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后世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dāng)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xué)下山,經(jīng)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xì)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睆拇艘院罄畎拙痛蛳訉W(xué)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xué)文又習(xí)武,專門學(xué)習(xí)劍術(shù)。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游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jīng)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jù)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xué)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xué)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fēng)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dāng)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fēng)流倜儻,卓越不群,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后是贊嘆,最后竟是擊節(jié)拊掌了,他說:“小家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BR>    李白自小志趣遠(yuǎn)大,稟性高潔。當(dāng)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dāng)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BR>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jié),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氐郊液笥胗X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有關(guān)歷史名人的故事篇二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shù)名垂史冊的英雄豪杰,他們?nèi)缤焐系姆毙?,不但閃爍著璀璨的光芒,而且數(shù)也數(shù)不清。我最喜歡的司馬遷也在其中。
    司馬遷在公元前145年出身于黃河岸邊的龍門。他生在官吏家,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xí)慣,并打下了堅實的古文基礎(chǔ)。
    司馬談去世后,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走遍全國收集來的資料。正當(dāng)他專心致志的撰寫《史記》時,一個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在他頭上。原來,司馬遷替李光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司馬遷悲憤交加,曾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一生,但一想到父親的囑托,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對自己說:“人總是要死的,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恥辱`、痛苦埋在心底,重新攤開竹簡,在上面寫下了工整的隸字。就這樣,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完成了現(xiàn)在人人傳頌的輝煌巨著——《史記》。
    這部著作,是司馬遷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并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那整個生命寫成的閃耀著光輝的著作。
    司馬遷的故事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無論受到多大的打擊與挫折,都要相信自己,相信只要精神不倒,一切都可以繼續(xù)。我們要活得有意義,活的重于泰山,不能輕言放棄自己的理想,否則就像司馬遷說的一樣,活的輕于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