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字號:

本文是為大家整理的《宋詞三百首: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品簡介】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由柳永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柳永寫羈旅失意客中思家的代表作之一。上闋鋪寫深秋景象,“霜風”三句,以領字“漸”導引,表達出時間之推移并展開空間的層次和深度?!伴L江水無語東流”更增無窮傷感,耐人尋味。下闋直抒鄉(xiāng)愁?!跋爰讶恕边@幾句,嘆已之飄泊,以懸想對方之思我比較,相思沒有落空,感情纏綿悱惻。思婦幾次把別人的船只誤認為是丈夫的,幾至神魂錯亂。此種盼望丈夫歸來入癡入迷的執(zhí)著,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原文】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作者: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rǎn)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yóng)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zhēng)知我,倚闌干處,正恁(nèn)凝愁!
    【注釋】
    1、八聲甘州:一名《甘州》。
    2、瀟瀟:雨勢急驟。
    3、一番洗清秋:一番風雨,洗出一個凄清的秋天。
    4、霜風凄緊:秋風凄涼緊迫。霜風,秋風。一作“凄慘”
    5、是處紅衰翠減:到處花草凋零。是處,到處。紅,翠,指代花草樹木。語出李商隱《贈荷花》詩:“翠減紅衰愁殺人。”
    6、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時光消逝。物華休:美好的景物消殘。
    7、渺邈(miǎo):同“渺渺”,遠貌。
    8、歸思:歸家心情。
    9、淹留:久留。
    10、颙望:凝望,抬頭遠望。颙(yóng):仰慕。
    11、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天際識歸舟,云中辯江樹?!?BR>    12、爭:怎。
    13、恁:如此。
    14、凝愁:憂愁凝結不解。
    【翻譯】
    面對著瀟瀟暮雨從天空灑落在江上,經過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涼清朗。凄涼的霜風逐漸地迫近,江山一片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樓上。到處紅花凋零翠葉枯落,美好的景物漸漸地衰殘。只有長江水,不聲不響地向東流淌。
    不忍心登高遙看遠方,眺望渺茫遙遠的故鄉(xiāng),渴求回家的心思難以收攏。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么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xiāng)?想起美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著欄桿,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賞析】
    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的一首,其中佳句“不減唐人高處”(蘇東坡語)。
    開頭兩句寫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個“對”字,已寫出登臨縱目、望極天涯的境界。當時,天色已晚,暮雨瀟瀟,灑遍江天,千里無垠。其中“雨”字,“灑”字,和“洗”字,三個上聲,循聲高誦,定覺素秋清爽,無與倫比。自“漸霜風”句起,以一個“漸”字,領起四言三句十二字?!皾u”字承上句而言,當此清秋復經雨滌,于是時光景物,遂又生一番變化。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tài)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凄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游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凄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在“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致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凹t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败圮邸?,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恒、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盁o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理。
    “不忍”句點明背景是登高臨遠,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詞以寫景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處在于詞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遠眺,卻偏想故園之閨中人,應也是登樓望遠,佇盼游子歸來?!罢`幾回”三字更覺靈動。結句篇末點題?!耙嘘@干”,與“對”,與“當樓”,與“登高臨遠”,與“望”,與“嘆”,與“想”,都相關聯(lián)、相輝映。詞中登高遠眺之景,皆為“倚閨”時所見;思歸之情又是從“凝愁”中生發(fā);而“爭知我”三字化實為虛,使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更為曲折動人。
    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寫景抒情融為一體,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xiāng)懷人之意緒,展衍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復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這樣,柳永的《八聲甘州》終成為詞的豐碑,得以傳頌千古。
    【點評】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的詞在當時影響極大。他尤工于羈旅行役,他的羈旅行役詞寫的。這類詞反映了封建時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為衣食所奴役的卑態(tài),流露了厭倦游宦生活,否定了功名利祿的思想。
    《八聲甘州》是柳永享有盛譽的名作,不過顯得蒼涼激越。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牧。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BR>    詞中表達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時分,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這種他鄉(xiāng)做客嘆老悲秋的主題,在封建時代文人中帶有普遍意義。但作者在具體抒情上,具有特色。
    詞的上片寫作者登高臨遠,景物描寫中融注著悲涼之感。一開頭,總寫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頭兩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對”字作領字,勾畫出詞人正面對著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跋础弊稚鷦诱媲?,潛透出一種情心。“瀟”和“灑”字,用來形容暮雨,仿佛使人聽到了雨聲,看到了雨的動態(tài)。接著寫高處景象,連用三個排句:“漸霜風凄緊,關何冷落,殘照妝樓?!边M一步烘托凄涼、蕭索的氣氛,連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贊嘆“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趙令疇《侯鯖錄》)。所謂“不減唐人高處”,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壯闊大;凄冷的寒風和著瀟瀟暮雨緊相吹來,關山江河都冷落了,殘日的余輝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樓,所寫的每一個景色里,都滲透著作者深沉的感情。這三句由“漸”字領起。雨后傍晚的江邊,寒風漸冷漸急,身上的感覺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涼?!瓣P河”星是冷落的,詞人所在地也被殘陽籠罩,同樣是冷落的,景色蒼茫遼闊,境界高遠雄渾,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涼圖景,也滲透進了天涯游客的憂郁傷感。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這兩句寫低處所見,到處花落葉敗,萬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這既是景物描寫,也是心情抒發(fā),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變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許多感觸,何況又是他鄉(xiāng)做客之人。作者卻沒明說人的感觸,而只用“長江無語東流”來暗示出來。詞人認為“無語”便是無情?!拔┯小倍职凳尽凹t衰翠減”的花木不是無語無情的,登高臨遠的旅人當然更不是無語無情的,只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對長江水的指責無理而有情。在無語東流的長江水中,寄托了韶華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寫景為主,但景中有情,從高到低,由遠及近,層層鋪敘,把大自然的濃郁秋氣與內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暢而又興象超遠。
    詞的下片由景轉入情,由寫景轉入抒情。寫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懷念,換頭處即景抒情,表達想念故鄉(xiāng)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鄉(xiāng)思的矛盾心理。從上片寫到的景色看,詞人本來是在登高臨遠,而下片則用“不忍登高臨遠”一句,“不忍”二字領起,在文章方面是轉折翻騰,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臨遠是為了看看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太遠是望而不見,看到的則更是引起相思的凄涼景物,自然使人產生不忍的感情?!巴枢l(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實際上這是全詞中心?!皣@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這兩句向自己發(fā)問,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回顧自己落魄江湖,四處漂泊的經歷。捫心問聲,究竟是為了什么原因?問中帶恨,發(fā)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難歸的深切的悲哀。有問無答,因為詩人不愿說出來,顯得很含蘊。一個“嘆”字所傳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緒,和回顧茫然的神態(tài),準確而又傳神。“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又從對方寫來,與自己倚樓凝望對照,進一步寫出兩地想念之苦,并與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應。雖說是自己思鄉(xiāng),這里卻設想著故鄉(xiāng)家人正盼望自己歸來。佳人懷念自己,處于想象。本來是虛寫,但詞人卻用“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樣的細節(jié)來表達懷念之情。仿佛實有其事,見人映己,運虛于實,情思更為悱側動人。結尾再由對方回到自己,說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會埋怨我不想家,他怎么能知道我“倚闌”遠望之時,是如此的愁苦呢!“倚闌”、“凝愁”本是實情,但卻從對方設想用“爭知我”領起,化實為虛,顯得十分空靈,感情如此曲折,文筆如此變化,實在難得。結尾與開頭相呼應,理所當然地讓人認為一切景象都是“倚闌”所見,一切歸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動地表現(xiàn)了思鄉(xiāng)之苦和懷人之情。
    全詞一層深一層,一步接一步,以鋪張揚厲的手段,曲折委婉地表現(xiàn)了登樓憑欄,望鄉(xiāng)思親的羈旅之情。通篇結構嚴密,迭宕開闔,呼應靈活,首尾照應,很能體現(xiàn)柳永詞的藝術特色。
    柳詞不僅善于鋪敘,而且在鋪展舒張中講究轉折,往往在層次轉折的關緊之處巧妙地運用提領之詞,使描寫的景象更為清晰、抒發(fā)的感情更為婉曲。如上篇的“對”、 “漸”、“不忍”、“嘆”、“想”、“爭知”都用得十分妥帖自然,或鉤勒提掇,或畫龍點睛,收到極好的藝術效果,這也是柳詞的一個特點。
    這首詞傳情狀物,淳真自然,不用典故,不著意詞藻,淺顯通俗,平淡中見真功力。
    【作者介紹】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性的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的相關文章。
    【宋詞英譯】
    To the Tune of Ba Sheng Gan Zhou
    Liu Yong
    I face the pattering rain in the evening sky over the river.
    It refreshes the cool autumn at one sweep.
    Gradually the frosty wind grows colder and stronger,
    The landscape is cheerless and desolate,
    The sunset lights up the pavilion.
    All the flowers and green leaves have faded.
    Gradually the regaling views of nature die out.
    Only the water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lently flow to the east.
    I cannot bear to climb high and look far,
    For when I gaze towards my hometown, too distant to see,
    It is hard to suppress my longing.
    Bemoaning my wanderings in recent years,
    Why am I stubborn and stay away so long?
    I see my beloved staring into the distance vainly seeking
    A homeward boat that carries me to her.
    How can she know that I am
    Leaning against the parapet engrossed in such sorrowful thoughts?
    【詞牌簡介】
    《八聲甘州》既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詞牌《八聲甘州》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是從唐教坊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后用為詞牌。因全詞前后片共八韻,故名八聲,慢詞。與《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詞不同。《詞語》以柳永詞為正體。曲牌《八聲甘州》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屬仙呂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