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蓋梁承重支架其立桿底部應有通長的槽鋼或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上設有100mm×100mm鋼板座墊襯。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地距底座200mm處的立桿上。必須將高處的縱向掃地桿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桿固定,高低差不應大于1m.接頭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必須交錯布置。各接頭至主接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長度不小于1m,采用不小于兩個旋轉扣件固定。
37. 蓋梁施工腳手架部分與承重支架必須分隔設置。雙排落地腳手架在底模每邊設置寬度1m左右的作業(yè)通道。應確保腳手架防護高度高于作業(yè)通道面1.2m以上。嚴禁在吊運蓋梁模板及鋼筋等作業(yè)時隨意拆除腳手架的防護桿件。腳手架必須可靠接地。
38. 預應力筋切斷宜用切斷機或砂輪機,不得采用電弧切割。鋼帶厚度不小于0.3mm.用做管道的平滑鋼管和聚乙烯管壁厚不得小于2mm.管道的內橫截面積至少是預應力筋凈截面積的2~2.5倍。錨具、夾具以不超過1000套組為一個驗收批。連接器不超過500套組為一個驗收批。預應力筋和金屬管道在室外存放時間不宜超過6個月。
39. 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驗算傾覆穩(wěn)定系數不得小于1.3,撓度不得大于結構跨度的1/400.預拱度的值應設置在梁的跨徑中點。其他各點的預拱度應以中間點為值,以梁的兩端為零,按直線或二次拋物線進行分配。鋼筋接頭應設置在內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綁扎搭接的接頭數量在同一截面內,受接鋼筋不超過1/4,受壓鋼筋不超過1/2.骨架的施焊順序宜由中間到兩邊,對稱地向兩端進行,并應先焊下部后焊上部。每條焊縫一次成活,相鄰焊縫應分區(qū)對稱地跳焊,不可順方向連續(xù)施焊。張拉順序為上下、左右對稱。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合龍順序是先邊跨、后次跨、再中跨。焊縫連接縱向應從跨中向兩端,橫向應從中線向兩側對稱進行。施擰高強度螺栓應從板束剛度大、縫隙大之處開始,對大面積節(jié)點板應由中央向外擰緊,并應在當天終擰完畢。初擰扭矩應由試驗確定, 一般為終擰扭矩的50%.以每栓群高強連接副5%抽檢,但不得少于2套。
40.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站臺形式采用島式、側式、島側混合式。車站由站廳、站臺廳、行車道、出入口、通道或天橋、通風道以及設備、管理用房等部分組成。車站形式必須滿足客流需求、乘客安全、疏導迅速、環(huán)境舒適、布置緊湊,便于管理的基本要求。車站的樓梯、檢票口、出入口通道三者通過能力應滿足在6min內將一列車乘客、站臺上候車人員及車站工作人員全部撤離站臺的要求。確保下車乘客到就近通道或樓梯口的距離不超過50m.車站設備用房包括供電、通風、通信、信號、給水排水、防災、電視監(jiān)控等系統(tǒng)用房,其面積和要求應按各專業(yè)的工藝布置確定。站內地面應選用耐磨、防滑的材料。車站結構形式為矩形、圓形及馬蹄形三大類。標準軌距為1435mm.
37. 蓋梁施工腳手架部分與承重支架必須分隔設置。雙排落地腳手架在底模每邊設置寬度1m左右的作業(yè)通道。應確保腳手架防護高度高于作業(yè)通道面1.2m以上。嚴禁在吊運蓋梁模板及鋼筋等作業(yè)時隨意拆除腳手架的防護桿件。腳手架必須可靠接地。
38. 預應力筋切斷宜用切斷機或砂輪機,不得采用電弧切割。鋼帶厚度不小于0.3mm.用做管道的平滑鋼管和聚乙烯管壁厚不得小于2mm.管道的內橫截面積至少是預應力筋凈截面積的2~2.5倍。錨具、夾具以不超過1000套組為一個驗收批。連接器不超過500套組為一個驗收批。預應力筋和金屬管道在室外存放時間不宜超過6個月。
39. 現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驗算傾覆穩(wěn)定系數不得小于1.3,撓度不得大于結構跨度的1/400.預拱度的值應設置在梁的跨徑中點。其他各點的預拱度應以中間點為值,以梁的兩端為零,按直線或二次拋物線進行分配。鋼筋接頭應設置在內力較小處,并錯開布置。綁扎搭接的接頭數量在同一截面內,受接鋼筋不超過1/4,受壓鋼筋不超過1/2.骨架的施焊順序宜由中間到兩邊,對稱地向兩端進行,并應先焊下部后焊上部。每條焊縫一次成活,相鄰焊縫應分區(qū)對稱地跳焊,不可順方向連續(xù)施焊。張拉順序為上下、左右對稱。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合龍順序是先邊跨、后次跨、再中跨。焊縫連接縱向應從跨中向兩端,橫向應從中線向兩側對稱進行。施擰高強度螺栓應從板束剛度大、縫隙大之處開始,對大面積節(jié)點板應由中央向外擰緊,并應在當天終擰完畢。初擰扭矩應由試驗確定, 一般為終擰扭矩的50%.以每栓群高強連接副5%抽檢,但不得少于2套。
40. 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的站臺形式采用島式、側式、島側混合式。車站由站廳、站臺廳、行車道、出入口、通道或天橋、通風道以及設備、管理用房等部分組成。車站形式必須滿足客流需求、乘客安全、疏導迅速、環(huán)境舒適、布置緊湊,便于管理的基本要求。車站的樓梯、檢票口、出入口通道三者通過能力應滿足在6min內將一列車乘客、站臺上候車人員及車站工作人員全部撤離站臺的要求。確保下車乘客到就近通道或樓梯口的距離不超過50m.車站設備用房包括供電、通風、通信、信號、給水排水、防災、電視監(jiān)控等系統(tǒng)用房,其面積和要求應按各專業(yè)的工藝布置確定。站內地面應選用耐磨、防滑的材料。車站結構形式為矩形、圓形及馬蹄形三大類。標準軌距為1435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