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歲起,培養(yǎng)高情商寶寶全計劃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從0歲起,培養(yǎng)高情商寶寶全計劃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正所謂一歲看大,三歲看老。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后的三年是培養(yǎng)寶寶情商的時候。如果各位爸媽希望培養(yǎng)一個高情商寶寶,不妨從0開始,制定12個月寶寶智商培養(yǎng)計劃。
    0-1個月寶寶計劃
    投入時間和精力和寶寶建立親密關(guān)系,把寶寶抱在懷里、對寶寶微笑,和寶寶進行眼神的交流,及時對寶寶發(fā)出的信號和提示做出正確的反應(yīng)。爸媽在寶寶身上花費的時間越多,越能對寶寶的需求進行正確的判斷。
    當寶寶因為不快而哭鬧時,要馬上安撫她,爸媽平靜的語調(diào)、愉快的面部表情、歌聲、溫柔的姿態(tài)、搖擺或溫柔按摩都能讓寶寶舒服起來。為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而做的一切嘗試都能為寶寶建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當然也不用每時每刻都關(guān)注寶寶,寶寶覺醒時的獨處對寶寶的發(fā)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爸媽要體貼寶寶獨有的敏感和特殊需求,不要怕寵壞她。比如,有些寶寶總是要有人抱,這是因為她比其他寶寶需要更多的與親人的接觸,那就滿足她多多抱她,這不是溺愛,而是未來情感的發(fā)展的重要基礎(chǔ)。及時并且盡可能地滿足寶寶還能夠鼓勵寶寶更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1-3個月寶寶計劃  
    有時候,爸媽不明白寶寶的需要是什么,寶寶到底為什么在哭。不用擔心,寶寶其實明白你正在盡力嘗試,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guān)心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寶寶并不需要一位完美的媽媽或者爸爸,一位不斷嘗試直到成功的家長對寶寶就足夠了。
    當需求不被爸媽所理解和回應(yīng)時,對寶寶來說也有好處,寶寶會因此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培養(yǎng)了耐心。她也理解了一件事,媽媽和她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分開的兩個人。這種體會也能在未來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讓寶寶照鏡子也能促進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她可以凝視鏡中的自己,了解錯綜復雜的面部特征。嬰兒也可能啟動某種“互動”,與她的鏡像咕噥。
    在不同的時間段,寶寶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有時寶寶需要互動和玩耍;在有些時候,則需要平靜。爸媽要尊重寶寶不斷轉(zhuǎn)變的需要,在寶寶沒情緒時,不要強迫她。
    3-6個月寶寶計劃
    在和寶寶互動時,如果寶寶還沒準備好或者沒心情時,她會把頭轉(zhuǎn)開。爸媽要注意這些信號并做出反應(yīng)?;有偷慕涣魇呛苤匾模攲殞毑粫f話時,可能是聲音和表情、身體動作之間的對話。
    比如,爸媽在對寶寶說話時,停頓一下,看看寶寶會不會有所反應(yīng),如果他用聲音來回應(yīng)你,請重復她發(fā)出的聲音;用動作,就請重復她的動作。這些經(jīng)驗?zāi)軒椭鷮殞毾硎芘c他人之間的互動,爸媽要花更多時間在這方面。
    為了讓寶寶對自己的身體有個深刻的認知,還可以讓寶寶玩和身體有關(guān)的游戲,比如讓寶寶把手它放在她五官各部位,并向她解釋。盡管現(xiàn)階段的寶寶還不會說話,爸媽還是要抓住各種機會幫寶寶表達他想說卻說不出來的話,“你拿不到玩具,不開心,對嗎?”、“你和媽媽一起玩,很開心吧”,這樣做能讓寶寶更了解自己的想法。
    6-9個月寶寶計劃
    鼓勵寶寶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幫助寶寶,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目標,當然不要設(shè)計得太容易,有點難度的游戲?qū)Πl(fā)展寶寶的自信心和獨立性有好處。在自我認知方面,可以通過陪寶寶一起看她的照片,跟她指出哪里是頭發(fā)、哪里是眼睛,讓寶寶把照片上的部位和自己的身體各部位聯(lián)系起來。
    當你需要離開寶寶外出時,不讓寶寶知道而偷偷跑掉的方法只會加重寶寶的分離焦慮。直接和寶寶道別,告訴寶寶你大概什么時候能回來。雖然寶寶還聽不懂你的話,但是能聽出語氣語調(diào)是在安慰自己。慢慢地,寶寶就會習慣你的離開?!岸阖堌垺庇螒蛞材軒椭鷮殞毧朔蛛x焦慮。
    9-12個月寶寶計劃
    鼓勵寶寶獨立探索,必要時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不要完全為寶寶代勞。就算會引發(fā)一些不方便,也不要阻礙寶寶在好奇心方面的探索。讓寶寶覺得她能自由地嘗試新事物、探索她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寶寶能夠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基礎(chǔ)哦。給寶寶一定的選擇權(quán),比如選擇吃什么東西、玩什么玩具,這能幫助寶寶發(fā)展自己獨特的個性。
    在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之前,鼓勵她用身體運動、手部動作、面部表情和音調(diào)表達自己。過度保護寶寶對寶寶的發(fā)展不利,因為在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所有的需求都被滿足,寶寶等于失去了表達的機會。要讓寶寶知道,如果寶寶不進行表達,爸媽不可能每次都猜對寶寶的心思。只有通過表達,別人才能理解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