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長經(jīng)驗分享:父母是最容易犯錯的老師

字號:

朱永新:父母是容易犯錯的老師
    一卷遮百丑,只要分數(shù)好,其他都可以做手腳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這已經(jīng)成了教育界的共識。
    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朱永新在家庭教育論壇上進一步指出,人生有四個重要的場所:第一個場所是母親的子宮,胎兒在那里吸收母親的營養(yǎng),感受母體的氣息,通過母親來感受外部世界的變化,所以說家庭教育實際上在母親的子宮里就開始了;第二個場所是家庭,人的第一聲啼哭是人生的第一個獨立宣言,這個時候人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過家庭來進行的,因此家庭是人離開母體以后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第三個是教室,要締造完美的教室,讓孩子健康成長。不過,孩子從教室、學校離開還是要回到家庭;第四個場所是職場,人在這里要拼搏,有很多事情要處理,但是,職場累了還是要回家。
    “所以,家庭是人生永遠離不開的一個場所,是人生重要的一個港灣,溫馨的一個港灣。人生從這里出發(fā),人生將回到這里?!敝煊佬抡f。
    朱永新同時指出,家庭教育確實重要,但是“家庭是容易出錯的地方,父母是容易犯錯的老師”。
    童年的秘密還遠遠沒有被發(fā)現(xiàn)
    為什么兒童的秘密沒有被發(fā)現(xiàn)?
    “如果被發(fā)現(xiàn)了的話,我們的教育不會如此?!敝煊佬抡f,兒童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黑匣子。對兒童的喜怒哀樂、兒童情感的形成、習慣的形成,兒童時期對人一生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我們并不是很清楚,科學研究還沒有到達能夠揭示兒童秘密的時代。因為教育科學的兩大基礎——生命學和心理學還沒有成熟。
    朱永新介紹,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孩子自出生到5歲,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諸方面從周圍世界中攝取的,要比他5歲之后所攝取的多許多倍。這就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說明了5歲前家庭教育的意義。
    “童年不是未來生活的準備期,而是一段真正的、獨特的、光彩奪目的、不可再現(xiàn)的生活?!敝煊佬抡f,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
    蘇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說:人的性格、思維、語言都在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形成。童年本身就是人非常重要的時期,人的任何一個時期都不是僅僅為今后一個時期作準備的,童年本身對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孩子進學校以前,其認知風格、行為習慣、情感態(tài)度甚至于價值,都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學校只是起到改造和進一步校正的作用,進一步幫助孩子成長。
    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使兒童無所適從
    要考駕照才能開車,這是一個社會常識?!叭欢?,做父母卻不要任何‘證’就可以了。做父母比開車要復雜100倍、1000倍!”朱永新說,一個孩子從生理到心理再到養(yǎng)育方式是一門大學問?!暗牵覀兙谷徊恍枰邮苋魏闻嘤柧涂梢宰龈改噶?,這不公平?!?BR>    確實,如果一個社會到處都是無證駕駛的司機,那么這個社會一定是危險的,如果父母都沒有經(jīng)過培訓,那么這樣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少彎路要走,在教育上“走彎路”對一個孩子的一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正因為我們的社會缺少對父母的培訓,因此家庭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家庭教育方向的不一致。
    “家庭教育方向不一致使兒童無所適從?!敝煊佬抡f,由于過于關注成績,現(xiàn)在學校的教育功能正在弱化,如果家庭教育的功能再不強化,那么,“這個社會和孩子就真的很危險。”
    父母是容易犯錯的老師
    “人生有兩次真正長大的機會,是成為父親,是失去父親。成為父親,開始你對家庭肩負責任,對未來挑起重擔;失去父親以后,你所依賴的人走了,你的擔子更重了?!敝煊佬抡f,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壞,但是,如果父母用錯誤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會變得更壞。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父母也是容易犯錯的老師”,朱永新說,我們常??吹讲簧僖荒昙壓⒆拥母改?,跟老師說的第一句話是“孩子就拜托給你了”,似乎意味著孩子跟自己沒有關系了。事實上,無論孩子在哪里,總是離不開父母的影響和教育,甚至餐桌上的一句話都會折射在孩子的心理上。
    朱永新總結(jié)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第一個是望子成龍。
    “望子成龍沒有什么不好,哪個父母不這樣?”朱永新說,問題出在標準上。
    大家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一樣的,但是我們的教育用的卻是同一個標準,即哈佛的標準、北大的標準、清華的標準,其實就是分數(shù)的標準?!暗谝幻肋h只有一個,你做第一,別人就做不了,幾十個人就拼一個第一,那不是在互相殘殺嗎?”朱永新說,“事實上這個方向就錯了。應該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只有成為他自己,他才能生活得幸福,潛能才能得到發(fā)揮。”很多父母親就用的分數(shù)標準“壓榨”孩子,后,孩子生活中留下的只有悲傷。
    父母要知道孩子喜歡什么、合適什么,這才是重要的。
    第二個是重智輕德的功利化。
    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就是一卷遮百丑:只要分數(shù)好,其他都可以做手腳。在家里只要孩子考得好,獎勵就來了,甚至告訴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學習方法教給其他的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好書借給其他的孩子。孩子漸漸地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只關注自己,甚至對家人都不關注,“這樣的孩子能走多遠呢?如果教育不關注人的品格發(fā)展,這樣的教育肯定走不遠?!敝煊佬抡f。
    第三個是家長沒有和孩子一起成長。
    朱永新指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后,就沒有成長的動力了,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在職場打拼已經(jīng)夠累了,回到家里又要做家務,沒有精力和孩子一起成長,“而這樣恰恰使孩子無法成長?!敝煊佬轮v起去年7月在山東淄博遇到的一個爸爸的故事。
    這個爸爸是個企業(yè)家,工作非常忙,很少在晚上11點之前回家。后來孩子所在的學校參加了新教育實驗,老師要求每天晚上進行親子共讀。為了跟兒子共同完成這個作業(yè),這個爸爸減少了應酬,每天晚上8點鐘回家,講故事給孩子聽。
    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各方面的進步都非常明顯??吹搅撕⒆拥倪M步后,爸爸也受到了激勵并在親子共讀中體會到了自己成長的樂趣,于是他們共同堅持,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5年了,一起讀了165本書?!爸灰憬o孩子播下善良的種子,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這顆種子就會慢慢發(fā)芽?!?BR>    “好父母不應把教育孩子當做是枯燥的責任和義務,而應該當做是自己人生的一種樂趣和享受。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繹教育的精彩。對于父母來說,要進入童年的“神秘之宮”,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一個孩子。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把父母當成一個偶然闖進他們那個童話世界之門的人。”朱永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