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日記:清明回故鄉(xiāng)

字號:

這篇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日記:清明回故鄉(xiāng),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日記:清明回故鄉(xiāng)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每當(dāng)這個時候,我便格外傷懷。因為,我的雙親已經(jīng)離開了我們。想起他們,我便感到孤獨。我的老家雖在,但物是人非??扇耸怯杏洃浀?,每次回到故鄉(xiāng),走進老屋,看著那些積存了感情記憶的家什還是父母健在時的樣子,一時感覺父母還住在家里,母親只是抽空到菜園里挖地種菜去了,父親說不定又去哪家串門了。先前每次回家,他們不在家里,我總能在菜園里找到母親,在舅婆或是鄰居家里找到父親。如今,我上哪找到他們呢?他們已經(jīng)永久地離開了這個家,后山上一小塊土地藏著我們無盡的思念。一年一到兩次去后山祭拜他們,我們都是匆匆地來,匆匆地離去。
    記得父親在世的時候,每年清明節(jié),都是他帶著我和哥哥去上墳。清明節(jié)的頭一天,父親便買來上好的草紙和鞭炮,下午他在家里剪掛錢和冥衣,晚上習(xí)慣性地囑咐母親第二日早上要準(zhǔn)備哪些菜肴。第二日吃過早飯,我和哥哥提著裝著箸菜和草紙鞭炮的籃子跟在父親后面要去五六個地方祭拜祖宗。父親教我們怎樣擺祭品和怎樣行禮,跟我們說某某地方埋著哪位先人,有時在路途當(dāng)中還說說某個先人的一點掌故。那時,我不懂得悲傷,那些先人在我的意識里只是一些陌生的長輩而已。那些都帶著“公”的長輩,我也是在今年正月期間詳細讀了《凌氏宗譜》才知曉一個大概的。從凌氏何公于宋至道年間(995——997)由浙江余姚遷新安祁門西鄉(xiāng)金山殿下首店頭算起,我們這一支凌姓是由第二十一世仕槐公大約在540年前遷居赤嶺口繁衍下來的。到我已是第四十二代了。父親若在世,一定有興趣和我談起家譜的話題,遺憾他老人家走得太早。他熟稔的家譜之外的凌村歷史也隨他一同消逝了。
    父親走后,每年的清明節(jié)我便和二哥侄子去上墳祭祖了。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們不再像以前跑那么好幾個地方,就給后山的父親、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一些親人上墳。剩余時間我便用來陪陪年邁的母親。此時,我已經(jīng)懂得了悲傷,但我在母親面前不敢言更不敢哭??晌一氐匠抢锏臒o數(shù)個夜晚,卻又是那么疼痛地思念著老家年邁的母親。
    后來,母親也走了。老家在我心中成了一個永遠的記憶。她老人家?guī)ё吡宋宜械臓繏?。漸漸的,我回老家的次數(shù)減少了,一年難得幾次回去。但清明這一天,我是必須要趕回老家,和哥哥姐姐們到后山給我們的雙親上墳。感謝他們給了我們血肉之軀,感謝他們教會我們生活和做人的道理。我們至今感到遺憾的是,就是在他們生前沒有很好地孝敬他們。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遺憾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所以一年一年的清明節(jié),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及時來到親人的墳前,燒香磕頭,虔誠地送上我們的祝福。父母若地下有知,那就請接受我們的懺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