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大全:長與短

字號:

為大家整理的高中作文素材大全:長與短,供大家參考。
    六論長與短
    在我國,自古以來,直到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往往都把說長道短者視為貶義來看待。其實,這是有偏頗的。說長道短,對于人類社會來說不但必要,而且非常地需要。長與短,兩者之間,不僅是矛盾的,而且是十分密切的,不可或缺的。長與短,既有矛盾,又有統一,相互映襯,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有時也會相互排斥。不會珍惜短,就會影響和浪費長;不會看長,難免看短,使長變成短。你看,長與短是不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啊,這是一門人生哲學。
    下面結合人生實踐談一談長與短方面的六個相關問題。
    1.人生來日方長始于“短”。稍加留心,在現實生活中你就能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講,既無論你要他做什么事情,他都會用“來日方長”這句話回答你。
    比如,有的青年人精力充沛,身強力壯,文化素質也不錯,有好友勸他說:“趁你年輕,抓緊學習一兩樣技術,或鉆研一門學問吧?!笨伤偸腔卮穑骸皼]關系,來日方長呢?!苯Y果,等到他老了的時候也沒有精通一樣技術,一生也沒有做成幾件象樣的事情。
    有位很有名望的中年名醫(yī),技術精湛,經驗豐富,妻子勸他說:“趁你身體好,抽空把你的治病經驗整理一下,將來出本書,也好傳給后人啊!”對于妻子的好言相勸,這位名醫(yī)一笑說:“來日方長,等到我退了休再整理也不遲。”誰知還沒等到退休,他就患上了中風病,弄了個半身不遂,這時想寫也已力不從心了。對此,他非常地后悔。
    類似這些“來日方長”的人和事,可以說還有很多很多,只可惜,皆因平時不會利用時間,白白浪費了時間,結果到頭來竟一事無成。因此,這就告訴了大家這樣一個深刻地做人道理:來日方長始于“短”!
    來日方長始于“短”,就是揭示我們:人在世一生,按生存70年或80年來說,從總體上看的確有較長的時間,如果要充分利用的話,有很多地閑暇時間可以利用,只要努力,能夠辦成很多很多地事情。但要能做成很多的事情,就必須正確處理好人生雖然有長時間但應當從每一點短時間開始的關系,從一分一秒地“短時間”上做起,由小到大,由近到遠,由薄到厚,由弱到強,積小成多。如果不注意平時的努力,不從點滴做起,一味地唱“來日方長”歌,念“來日方長”經,或拿“來日方長”搪塞別人,不懂得珍惜時間,任意地浪費時間,或隨意地遭蹋時間,你一生的大好時間就會白白地浪費,也就休想干成幾件象樣的事情,就不會有讓自己滿意和讓別人稱道的東西。
    有人說,人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但是,你若從深層次上分析這個生命,你就會發(fā)現,一個人最寶貴的不是生命,而是時間。正如前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指出的那樣:“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是一小時、一小時、一分鐘、一分鐘積累起來的?!比松鷽]有了時間,也就沒有了生命。那么,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對待時間呢?用德國劇作家、詩人席勒的話講,有這樣三種態(tài)度:即“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般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蔽蚁耄绻覀兇蠹叶寄軌蛘嬲龢淞砣辗介L始于“短”的時間觀念,那就應當采取席勒說的第二種態(tài)度:從現在起,就“像箭一般飛逝”地對待和利用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生不懂得時間寶貴,不能充分地利用時間,就是不懂得生命的寶貴,就談不上人生的真正價值。
    2.“取長補短”應當因人因事而宜?!叭¢L補短”這句成語,不知道已經流傳了多少年,人們一直都是對它持贊揚的態(tài)度,而且都以為這話是沒有毛病的,是完全正確的??晌以趯嵺`中觀察、思考、分析和琢磨了多年,愈來愈感到這句話并不十分地完美,也并非完全地正確,也存在著令人懷疑的地方,甚至有明顯地缺陷和不完整性。因為,在對一些人和事情上,如果都按照“取長補短”的方法去做,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成效不佳。所以,在關于如何對待“取長補短”的問題上是很值得商榷的?!叭¢L補短”,應當因人因事而宜。
    眾所周知,關于“取長補短”,人們通常所指的主要意思是,一是對自己來說,要能向別人學習,取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二是對部下來說,注意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即長處,同時注意幫助他克服不足,彌補他的短處;三是對一個團隊來說,希望他能夠全面發(fā)展,既要注意發(fā)揮他的長處,也要注意彌補他的短處??傊?,“取長補短”,對自己也好,對下級也好,對子女也好,對團隊也好,都是刻求全面地發(fā)展和提高的,都是希望能夠取別人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而不能讓自己有任何的短處。顯然,這樣的“取長補短”都把勁用在了“補短”上。所以,基于這種思考,不管花多大的力氣,用多大的精力,費多大的勁,也要把一個人或一個單位的“短”處想辦法補“長”。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出力不討好,瞎子點燈——白費臘。有的“補短”使短更短,而且還影響了發(fā)揮其長。
    例如,某個家庭有個上高中準備考大學的孩子,從小就愛好文學和寫作,而對數學和物理偏不愛好,這兩門的成績也一直不理想。于是,他的家長為了能“取長補短”,硬要孩子把文學和寫作等科目的“長”放下來,非要一門心思去“補”數學和物理科的之“短”。結果,他的孩子在高考時,不但數學和物理兩科沒有考好,連文學與寫作也都考砸了。
    例如,在有的企業(yè)里,有的人是喜愛堅守生產崗位、埋頭在車間里工作型的,有的人是善長經營促銷型的,有的人是善長接待和交際型的,還有的人是喜歡鉆研發(fā)明創(chuàng)造型的,等等??傊松弦话?,形形色色,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短處。按常理講,作為,這時候最需要的是大力弘揚和發(fā)揮各自的“長”處,讓其充分展示才華就行了??墒?,有的就是迷信“取長補短”之招,并發(fā)動大家相互之間取別人的“長”,補自己的“短”,結果使得大家很有意見,最終取“長”長不了,補“短”短沒長,工作上并沒有什么新的起色,還嚴重挫傷了大家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性。所以,這樣的“取長補短”其教訓是非常地深刻的。
    現在有句被實踐驗證是正確地也是時髦的話,叫做“與時俱進”。我以為,在對待“取長補短”這句話上就特別地適用?!叭¢L補短”固然有她的益處,但是,也不能搞一刀切,應該區(qū)別對待。就是說,取長補“短”不如補“長”,有時候或在一定的情況下,如果讓長處更長,其不是更好嗎?尤其在對待人才的問題上,更應當堅持“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思想和理念,不應求全責備,不宜搞高、大、全,而應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與長處,使某些有專長和一技之長的人才,獨樹一面,異軍突起,精益求精。要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不斷地總結經驗,使自己的長處變的更長,成為各個領域的拔尖人才和領軍人物。重視和發(fā)揮每個人的長處,對一個團隊來講,其實就是集中優(yōu)勢力量,這才是最最要緊的事情。
    當然,我們提倡取長補“短”不如補“長”好的思想理念,并不是不要人們向先進學習,否定取長補短,不是這個意思?!叭¢L補短”,有方法問題,也有科學地態(tài)度問題。我這里著重講的是后者,是講如何有利于讓人才脫穎而出的道理。在很多時候,“百事通“不如”一招鮮”。
    3.“揚長避短”不如補短。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非常崇尚和堅持“揚長避短”的做人思想。筆者認為這雖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卻未必是的選擇。因為,“揚長”可以,“避短”則未必可取。我們在“揚長”的同時,為什么不把“避短”變?yōu)椤把a短”呢?這樣使自己的“短處”不斷地得到修復,使自己的長處更加突出,如此對自己的成長不是更有裨益嗎?
    當然,這里說的短處,不是那些不可救藥的壞毛病,而是指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或相對薄弱的工作才能。事實上,人的有些短處或弱點是想避也避不開想躲也躲不掉的。既如此,我們?yōu)槭裁匆乇芑驘o視這一客觀存在呢?比方,和沿海一些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相比,中西部地區(qū)無論在經濟實力或科技、教育水平、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都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距。不少企業(yè)的抗風險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和創(chuàng)新能力,產品質量不高。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就是中西部地區(qū)的“短處”。既然中西部地區(qū)有這樣的短處,就得敢于承認它,勇敢地面對它,而不要回避它。對自己的不足,積極采取措施,分析原因,迎頭趕上,這才是可取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短處,一味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顯然是不行的。這樣做短處不僅避不掉,沒準兒越避越“短”了!補短,不僅是一種正確的工作方法,而且是體現做人做事的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補短,可以增強信心,鼓足勇氣,有利于加快實現自己目標的步伐。
    再比方對一個人而言,如果在性格上存在著謹小慎微的短處,應該怎么辦?如果采取揚長避短的思維模式,那就永遠改正不了!這樣做,對人生百害而無一利。如果下決心“補短”,改掉毛病,積極大膽地開展工作,就會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
    實事求是地講,無論是對一個人或一個團體來講,“補短”往往要比揚長來得更加重要。對于長處或優(yōu)點,不說它也跑不掉,也不會造成什么損失或危害。而短處或缺點不說不補不改正,則不得了。正因為如此,在某些情況下,補短要比揚長好些。
    4.看人要多看長處。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語終身寒?!边@說明一個人講話是很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因為,講良言、講善言、講好話與講惡言惡語,不光是影響他人的情緒,更重要的還可能影響他人的前途和命運。這里不僅是說講話,更重要的是講如何看人的問題。
    在美國就有一個繼母把一個“壞孩子”培養(yǎng)成了偉人的典型事例。十九世紀末,美國弗吉尼亞州有一個孩子異常頑劣,他曾偷偷向鄰居家的窗戶扔石頭,還把死兔子裝進桶里放到學校的火爐里燒烤,弄得臭氣熏天。氣惱不已的父親對他連打帶罵,卻收效甚微,這孩子依然熱衷于各種各樣的惡作劇。這個孩子九歲那年,父親把繼母娶進了家門,繼母則來自較好的家庭。父親向她介紹孩子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州最壞的男孩,他可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會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別的什么壞事??傊屇惴啦粍俜馈!?BR>    然而,這位繼母微笑著走到孩子的面前,并托起他的頭看著他,接著又看著丈夫說道:“你錯了,他不是全州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卻沒找到發(fā)泄熱忱地方的男孩?!?BR>    繼母的一句贊美話,讓這個男孩心里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是這一句贊美的話,從此成為激勵他的動力。他日后創(chuàng)造了的二十八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的光明大道。這個男孩,就是大名鼎鼎的戴爾·卡耐基,20世紀世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從表面上看,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只不過說的是一句贊美或激勵的話,從本質上分析,是告訴我們看人一定要看長處的道理,善于看別人的長處,多用欣賞的目光看別人,它所給予別人的是巨大的動力支持,比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都尤為重要。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每一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常常不期然地陷入困境而難以自拔,以至于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這時候,他們最希望聽到和得到的,不是物質上的東西,而是來自于外界的真摯而熱忱的贊美。因為在這時候,很可能一句贊美就能夠改變他們的一生。就像前面列舉的戴爾·卡耐基一樣,只要有一個人認為他好、說他好就行。只要有別人的一句贊美,就是對他的一種肯定。對于一顆冰冷絕望的心靈來講,哪怕一聲問候或一個人的肯定,就是一縷溫暖人心的陽光,一個祝福就是一陣催人奮進的鼓點,一句贊美就是一只激流勇進的風帆。經歷過艱苦磨難的人都懂得,來自外界的贊美的話語,蘊藏著一顆顆真誠而善良的心靈。
    對于人生來講,既然一句贊美有如此大的魅力,我們所應有的態(tài)度就是永遠都不要吝嗇對別人的贊美。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yōu)點。我們應該做的是容短學長,互補為益。
    從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多贊美別人,樂于為他人喝彩,也能夠得到別人的夸獎,同樣,還能給自己帶來良好的心情,很可能還會為此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使自己更光彩。是由于贊美才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世界,那么,美好的世界當然也離不開贊美的語言。
    當然,我們提倡多贊美別人,不是刻意的抬高、曲意的奉迎、假意的吹捧,而是真心的欽佩、真誠的擁抱、真摯的祝愿。
    5.在事關政策方面的問題上,應當相對地穩(wěn)定,該長就長,莫把“朝令夕改”當贊歌。這里有一個典型的事例。2010年,某報連續(xù)發(fā)表數篇文章稱贊某市政府“朝令夕改”的做法。之所以對“朝令夕改”贊不絕口,起因是源于廣州市人民政府。在亞運會舉行前夕,為了避免地上交通擁堵的壓力,保證亞運會正常舉行,市政府決定對地鐵乘客實行一個月的免費。不曾想,僅實行一周的時間,地鐵客流量超過平時的兩倍,地鐵站內人山人海,乘客上下車幾成“惡戰(zhàn)”。這無疑已成為地鐵交通安全的重大隱患。很明顯,廣州市政府的這一決定是失誤的,是脫離現實實際的做法。無奈,只好很快又做出一個決定,將免費搭乘地鐵改為按家庭補助交通費。事實證明,這后一種做法還是有成效的,很快就將地鐵交通壓力緩解了下來。因此,有人就撰文大力贊揚廣州市政府“朝令夕改”的做法是明智之舉,還說“受到了廣大市民的稱道”。明明是一次脫離實際的決策失誤,反而被贊嘆為“明智之舉”,還要把它作為“朝令夕改”的經驗進行推廣!細心琢磨,對廣州市政府這樣的“朝令夕改”,我們是不能盲目跟著唱贊歌的。應當從中認真地吸取教訓才是。
    當然,我們對廣州市政府知錯就改的誠懇態(tài)度是應當充分進行肯定的。否則,如果政府顧及面子,知錯不改,一意孤行,釀成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人員重大傷亡,給社會造成重大不良影響后再進行糾錯,那損失就將慘重了!從沒有造成人民群眾的傷亡和利益損失這樣的角度上說,對廣州市政府這次的“朝令夕改”予以肯定是不為過分的。
    但是,從整體上來看,類似廣州市政府“對地鐵乘客實行一個月的免費”脫離實際的錯誤決定,盡管是“朝令夕改”了,但無論如何也是不能唱贊歌的。因為,如果對這樣如此明顯地糾錯,硬要說成是明智之舉的“朝令夕改”,作為一級政府而言,一是太勉強,二是就沒有了思想上的是非可談,三是幼稚可笑。既然是一級人民政府出臺的政策或規(guī)定,就應該事前進行廣泛地調查,是政策就應該相對地穩(wěn)定一個較長的階段或時期,盡可能避免“朝令夕改”的現象發(fā)生。
    我國先人之所以把“朝令夕改”作為一個成語傳乘下來,并賦予它貶的定義,自有它的真理所在?!俺睢睘槭裁匆跋Ω摹??就是說明為政者政令多變,而且變化得太快,這樣做是不行的。因為,不要說一個國家了,就說作為一級政府,如果早晨發(fā)布的政令,一天就行不通,晚上就得改過來,這還叫什么政令,豈不是太草率了嗎?所以,“朝令夕改”是為政者的一大忌!對“朝令夕改”,無論什么時候我們也不能當作贊歌來唱的。
    就以廣州市政府“對地鐵乘客實行一個月的免費”這樣的“政令”進行分析,顯然在作決策之前缺少認真地調查和分析判斷。不要說在舉辦亞運會期間廣州市的流動人員肯定會大量增加,給交通帶來一定的壓力,就是在平時,如果坐地鐵可以免費的話,也一定會造成地鐵的交通擁堵現象。在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里,來來往往的人員那么多,能出門坐車不要錢,簡直是天上掉下了餡餅,這等好事的光誰還不想去沾呢?就是有私家車的人,有公共汽車月票的人,也會放棄已有的便利條件,改成乘座不要錢的地鐵去,因為無論是有私家車還是有公共汽車月票的人都是個人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再者,在現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在市場經濟社會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覺悟還沒有達到就是不要錢也不去坐、自動為社會減輕交通壓力、為政府分憂的自覺程度。假如不是如此,而是采取適當降低地鐵的票價,或是像為廣州市民家庭補助交通費的辦法,可能效果會更佳些。
    我們不同意為“朝令夕改”唱贊歌,這并非是說發(fā)現政令有了錯誤就不能改正了,堅持實事求是,及時發(fā)現問題,立即加以糾正,這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值得倡導的正確思想。
    6.要想健康地生活,不妨學學長與短的人生哲學。近來社會上流行著一個新詞匯,即“0.8”哲學。所謂“0.8”哲學,就是不過滿、不極端、不偏執(zhí),主張以十分的努力收獲八分的希望,以寬松的心境度過每一天,以適度的方式應對世事。
    由這個“0.8”人生哲學,讓我想到了如何才能保持身體健康的問題。即如何處理好“0.8”與“0.2”長與短的關系問題。這應當作為我們現代生活的一種新的理念,同時,也是一種適度的人生追求。要做好“0.8”的文章,在實際生活中應做到:
    在身心健康上不要過分追求完美,追求極致。能做到“0.8”即80%的滿意就知足了,有“0.2”即20%的不滿意也沒有關系。否則,物極必反,弦繃得太緊,弓張得太久,都不好,都不利于健康。我國古人講:“人生事,有十之八九不如意”,闡明的也是這個道理,也有長與短的哲學思想在里面。表面上看,有“0.2”即20%的不滿意伴隨,可是如果能夠長期做到“0.8”即80%的滿意,就能達到人生十分滿意的目的。
    在工作和事業(yè)上,不要急于求成,可適當放慢速度,能夠按時完成任務達到計劃目標就行。換句話說,有“0.8”的進取心就夠了,出八分的力,抱八成的期望,心情自然會放松些。而不能不給自己留一點空間、不留一點余地,讓自己一直跑步前進,那遲早要栽跟頭的,因為用勁太猛,就無法走得更遠,就不可能保持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事實證明,人的發(fā)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如果只走直徑,很可能會走上絕境。工作上,有時有點失誤并不可怕,只要及時總結經驗,認真吸取教訓就是了。事實上,長期堅持“0.8”進取心工作的人,其結果遠比那些善于用一陣子即的力量干工作的人要好得多,也一定為社會貢獻得多。
    在飲食問題上,更應當充分利用好“0.8”的人生哲學思想,它不失為一種健康的生活觀。比如,吃飯就應當做到吃八分的飽。這樣,才能讓胃部吸收得更好,消化得更快,才能健康的生活,快樂的生活,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