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滿意度到底誰說了算

字號:


    這篇《教育滿意度到底誰說了算》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日前,有媒體刊發(fā)《教育滿意度調查如何取信于人》的教育評論,認為一些社會機構或網站發(fā)布的公眾教育滿意度、教育公平感調查存在樣本量少、缺乏客觀指標等問題,質疑數據的可信度,擔憂其誤導公眾,可能成為阻礙改革的負能量,并奉勸公眾以及政府部門不可隨意輕信等到。
        這篇文章引申出當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公眾對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滿意度是否值得重視,政府能否真正基于公眾評價的立場來分析、規(guī)劃、評價教育改革?
        以政府為主導的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效果評價,長期以規(guī)模增長、投入增量等眾多客觀計量指標為標準,低估了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等問題。這些問題客觀上妨礙了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成果的有效分配與公平共享,也影響著公眾對教育的滿意度程度。
        開展公眾對教育公共服務的滿意評價,是教育評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社會組織,比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社會機構,開展的教育滿意度調查,旨在向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反饋有所量化的公眾感受,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民意的表達與傳播。
        民意調查不同于以客觀指標為主的“專業(yè)調查”之處,就是圍繞公眾的主觀態(tài)度表達設計指標命題,主觀態(tài)度其實是公眾打的一種“印象分”。即使是小調查,也蘊含著一定的民意。從效果來看,小樣本民意調查,雖然不能涵蓋所有人,卻也具有相對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其價值也已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
        采取科學調查方法的教育滿意度等教育民意調查,結果與現實的經驗相當一致。在教育滿意度、教育公平感的城市排序中,、最差的兩端,反映了地方政府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等方面的努力程度。正是源自媒體信息、公眾感受的共鳴和印證,教育滿意度和教育公平感調查數據的影響力才會凸顯出來。
        作為公眾心聲的采集方式之一,教育滿意度等民意調查的作用在于,以公眾評價激勵地方政府教育決策者,改進和優(yōu)化教育公共服務,從而促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前,國內社會機構開展的公益性教育民意調查仍屬少數,作為一種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肯定會有不完善之處,需要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質量,但其促進教育科學發(fā)展的誠意應當受到肯定。通過第三方的社會組織和廣泛的公眾參與,多方聚力,共同開展教育滿意度監(jiān)測,輔助教育的科學決策,中國的教育才能真正凝聚“促進改革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