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宋詞三百首之疏影·尋梅不見》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作品簡介】
《疏影·尋梅不見》由彭元遜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此詞為尋訪梅花不見,失落悵恨之作。上片寫尋梅不見,以景帶情,以蕭索之景作結(jié)。下片以笛聲起興,屢次用楚辭舊典,辭艷意婉,凄怨悱惻,從而生發(fā)憂恐美人流落的關(guān)切和愿與美人患難與共的心愿。最后“有白鷗”三句寫詞人在美人失落后與鷗月清波為侶,逍遙徘徊以自適的情懷,表現(xiàn)出詞人的自我解脫和對江濱舊游的留戀,以淡遠(yuǎn)的筆致傳達(dá)出寄期愿于渺茫的惆悵,意境深遠(yuǎn)。
【原文】
疏影·尋梅不見
作者:彭元遜
江空不渡,恨蘼蕪杜若①,零落無數(shù)。遠(yuǎn)道荒寒,婉娩流年②,望望美人遲暮。風(fēng)煙雨雪陰晴晚,更何須,春風(fēng)千樹。盡孤城、落木蕭蕭,日夜江聲流去。
日晏山深聞笛③,恐他年流落,與子同賦。事闊心違④,交淡媒勞,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余醒寐,遺佩環(huán)、浮沉澧浦。有白鷗、淡月微波,寄語逍遙容與。
【注釋】
①蘼蕪、杜若:皆為香草名。
②婉娩:柔順,溫和。
③笛:指《梅花落》笛曲。
④闊:疏闊,久違。
【翻譯】
江天空闊,看不見梅花清影。又恨蘼蕪杜若般的芳草,也在不斷枯萎凋零。我不惜路遠(yuǎn)天冷,苦苦追尋她美好柔婉的芳容??墒窃诓粩嗟目释?,她卻已如美人漸漸衰老,不再是美艷姣容。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煙雨雪,經(jīng)過多少昏暮陰晴,卻無法找到梅花的倩影,更不要說千樹盛開的紅梅沐浴著春風(fēng)。整個孤城中只見落葉蕭疏,只聽見江水奔流之聲日夜不停歇。
暮色中聽到深山中傳出笛聲,是人們怕梅花零落,把她譜進(jìn)樂曲傳唱抒情。我想與梅花見面卻又不能,她和我的交情太淡太輕,再殷勤也枉費(fèi)徒勞,徒自讓蔓草的濃露沾濕我的衣襟。美麗的梅花或在江邊小洲睡醒,遺下的環(huán)佩飄浮在水濱。汀上的白鷗,天邊的淡月,連同江中的微波都在勸我,姑且自在逍遙,不必勞神傷心。
【賞析】
本詞調(diào)名別本作《解佩環(huán)》。作者尋梅不見,獨(dú)步江邊,感嘆欷歔,想起了屈原《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的神話故事,于是結(jié)合詩意,將景物、神話以及心理活動融匯在一首詞中,表達(dá)了詞人內(nèi)心對美好事物仰慕、渴盼之情,以及失望之余的愁苦、悵惘。上片以景帶情,以蕭索之景作結(jié)。下片以笛聲起興,屢次用楚辭舊典,辭艷意婉,凄怨悱惻,歇拍自我寄語,更顯意態(tài)深遠(yuǎn)。
【作者介紹】
彭元遜,生卒年不詳,字巽吾,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參加解試。與劉辰翁有唱和,宋亡不仕。存詞20首。
【作品簡介】
《疏影·尋梅不見》由彭元遜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此詞為尋訪梅花不見,失落悵恨之作。上片寫尋梅不見,以景帶情,以蕭索之景作結(jié)。下片以笛聲起興,屢次用楚辭舊典,辭艷意婉,凄怨悱惻,從而生發(fā)憂恐美人流落的關(guān)切和愿與美人患難與共的心愿。最后“有白鷗”三句寫詞人在美人失落后與鷗月清波為侶,逍遙徘徊以自適的情懷,表現(xiàn)出詞人的自我解脫和對江濱舊游的留戀,以淡遠(yuǎn)的筆致傳達(dá)出寄期愿于渺茫的惆悵,意境深遠(yuǎn)。
【原文】
疏影·尋梅不見
作者:彭元遜
江空不渡,恨蘼蕪杜若①,零落無數(shù)。遠(yuǎn)道荒寒,婉娩流年②,望望美人遲暮。風(fēng)煙雨雪陰晴晚,更何須,春風(fēng)千樹。盡孤城、落木蕭蕭,日夜江聲流去。
日晏山深聞笛③,恐他年流落,與子同賦。事闊心違④,交淡媒勞,蔓草沾衣多露。汀洲窈窕余醒寐,遺佩環(huán)、浮沉澧浦。有白鷗、淡月微波,寄語逍遙容與。
【注釋】
①蘼蕪、杜若:皆為香草名。
②婉娩:柔順,溫和。
③笛:指《梅花落》笛曲。
④闊:疏闊,久違。
【翻譯】
江天空闊,看不見梅花清影。又恨蘼蕪杜若般的芳草,也在不斷枯萎凋零。我不惜路遠(yuǎn)天冷,苦苦追尋她美好柔婉的芳容??墒窃诓粩嗟目释?,她卻已如美人漸漸衰老,不再是美艷姣容。經(jīng)過多少風(fēng)煙雨雪,經(jīng)過多少昏暮陰晴,卻無法找到梅花的倩影,更不要說千樹盛開的紅梅沐浴著春風(fēng)。整個孤城中只見落葉蕭疏,只聽見江水奔流之聲日夜不停歇。
暮色中聽到深山中傳出笛聲,是人們怕梅花零落,把她譜進(jìn)樂曲傳唱抒情。我想與梅花見面卻又不能,她和我的交情太淡太輕,再殷勤也枉費(fèi)徒勞,徒自讓蔓草的濃露沾濕我的衣襟。美麗的梅花或在江邊小洲睡醒,遺下的環(huán)佩飄浮在水濱。汀上的白鷗,天邊的淡月,連同江中的微波都在勸我,姑且自在逍遙,不必勞神傷心。
【賞析】
本詞調(diào)名別本作《解佩環(huán)》。作者尋梅不見,獨(dú)步江邊,感嘆欷歔,想起了屈原《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的神話故事,于是結(jié)合詩意,將景物、神話以及心理活動融匯在一首詞中,表達(dá)了詞人內(nèi)心對美好事物仰慕、渴盼之情,以及失望之余的愁苦、悵惘。上片以景帶情,以蕭索之景作結(jié)。下片以笛聲起興,屢次用楚辭舊典,辭艷意婉,凄怨悱惻,歇拍自我寄語,更顯意態(tài)深遠(yuǎn)。
【作者介紹】
彭元遜,生卒年不詳,字巽吾,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參加解試。與劉辰翁有唱和,宋亡不仕。存詞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