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相知是友誼的基礎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俞伯牙。他精于彈琴,據(jù)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于鐘子期。伯牙用琴表現(xiàn)高山情懷,鐘子期聽后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用琴聲表現(xiàn)流水的情調時他聽后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來,鐘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fā)誓終生不再彈琴。
管寧割席
——道不同,不為友
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fā)現(xiàn)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 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
朋友比狀元重要
——友誼最重要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白敏中在青年時,與疏言灑脫的賀拔甚是好朋友,兩人一起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王起欣賞白敏中的才學,想取他為狀元 ,但不滿意于他與賀的交往,于是派人帶信給白敏中。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就拒絕與賀再有來往。但是事后他又后悔了,就跑出去追賀將事情告訴了他,然后說:“狀元有什么了不起, 難道比朋友更重要嗎!”兩人于是開懷暢飲,王起知道后,反而一起錄取了他倆。
章太炎與鄒容
——朋友貴在志同道合
近代文學家、反清志士章太炎與愛國者、《革命軍》作者鄒容, 年齡相差 16 歲,但因志趣相投,兩人結成忘年交。鄒容在日本反清遭迫害,被迫回國,在上海拜訪章太炎,兩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因為鼓動革命,章太炎被逮捕,鄒容卻為了承擔責任,主動投案。后被迫害至死。章太炎為其修墳,親自撰文刻石表示自己對亡友的深摯悼念 。
魯迅與瞿秋白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于 1932 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后他們?yōu)橥苿痈锩幕\動而并肩戰(zhàn)斗,結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難 于魯迅家中,后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fā)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瞿秋白擬寫的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在瞿秋白就義后 ,他仍堅持抱病為亡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最神圣的東西
——友誼值得珍惜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薄伽丘認為:“友誼是一樣最神圣的東西,不光是值得特別推崇,而且值得永遠的贊揚。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母親,是感情和仁慈 的姐妹,是憎恨和貪婪的死敵,它時刻準備舍己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懇求?!?BR> 生命的一半
——朋友是另一半生命
德國偉大文學家歌德與席勒是親密的朋友。盡管他們在年齡上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氣質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對文學的熱愛把他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席勒寫《威廉·退爾》的劇本,歌德便將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全部提供給席勒。而歌德的《 威廉·麥斯特》的寫作,也得到了席勒鼎力幫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無比悲痛地寫道: “我失去了一個朋友,同時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BR>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斗爭中結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 1844 年在巴黎結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 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學社會主義經(jīng)典著作。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lián)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結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佳話。
他被“朋友”拉進了“盆地”
——交友要謹慎
中國銀行鄭州市滎陽支行原副行長陳健民不幸交上了一個這樣的“朋友”。這位“朋友”對行長關心得超過了關心自己的父母,又是送轎車,又是送別墅,然后通過行長獲取巨額貸款。有人告誡這位“朋友”:“你這是吃銀行,如果自己的公司沒實力,還不了銀行的貸款,你這可是在為自己挖坑,將來死路一條 ! ”聽聽這位“朋友”是怎么回答的吧:“我挖的不是坑,是個‘盆地'。到時候我死了,用過我的錢的人都得跟我一起死 ! ‘盆地'里埋的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頭 ! ”這位副行長,終于被“朋友”用行賄的方式拉進了“盆地”。
劉備、關羽與張飛
——友誼建立在共同志向之上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父親死得早,跟母親一起織席子、販草鞋生活。那時正當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劉備結交豪杰,糾合人馬,組織武裝。關羽字云長,河東解縣人。張飛字翼德,也是涿郡人,跟關羽一起投奔劉備,替劉備當警衛(wèi)。劉備跟他們同吃同住,睡一張床,情同手足。后來曹操俘虜了關羽,竭力優(yōu)待他,先封他做偏將軍,后來又上表請封他做漢壽亭侯,賞賜很多。但是關羽卻一心想著劉備,終于離開曹操?!扒Ю镒邌悟T”,過五關斬六將,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劉備。這以后關羽和張飛一起,一直跟著劉備出生入死,建功立業(yè)。劉備待他們也一直親如兄弟。桃園結義歷代傳為佳話。
劉關張的友誼,的確帶有強烈的義氣,但義氣的背后,卻是劉關張?zhí)覉@結義時定下的共同志向使然。這從劉關張?zhí)覉@結義的誓詞中就可一目了然:“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BR> 柳宗元與劉禹錫
——要設身處地為朋友著想
唐代柳宗元與劉禹錫是一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唐順宗時,王叔文等人掀起了一個政治革新運動,劉、柳同為這個集團的主要成員,在地主階級內部保守派與革新派的政治斗爭中,表現(xiàn)出了頑強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革新運動被鎮(zhèn)壓后,兩人都遭貶謫。元和十年,柳宗元由永州司馬移為柳州刺史,這時,劉禹錫也由朗州司馬移為播州刺史。播州位處蠻荒,遠在萬里之外,劉禹錫母親年事已高,攜行十分不便,若留母獨行,母子二人恐成永訣。柳宗元決定為朋友排憂解難,他上疏朝廷,請以柳州相換。結果,劉禹錫被調往柳州。對這種難得的患難交情,韓愈發(fā)議論說:“士窮乃見節(jié)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征遙,栩栩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著不相識,將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柳子厚墓志銘》 ) 兩種交情,兩種勢態(tài),一經(jīng)比照,高下自見。
甜言蜜語的“朋友”
——狐朋狗友害死人
浙江化工廠原廠長王大森,是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之一。按說他是有輝煌前途的人物,但糟就糟在結交了一個甜言蜜語的“朋友”——紹興市某公司總經(jīng)理。當王大森剛上任時,這位總經(jīng)理就送給他—個內裝 3 萬元的大信封,并十分“友好”地說:“你剛上任,這 3 萬元錢,你先拿去買點東西吧?!碑斖醮笊q豫時,這位“朋友”馬上打保票說:“你怕兄弟會害你 ? 放心……”以后,這位“朋友”就經(jīng)常上門要求“幫忙”,讓王大森為其貸款作擔保,當然這位“朋友”也沒忘記給王大森“好處費”。最后東窗事發(fā),王大森還是栽倒在這位“你放心”、“我不會害你”的“朋友”手里,被判刑 16 年。
成就朋友的一生
——友誼不在于表面的熱情
戰(zhàn)國時期,有兩位好朋友,同受業(yè)于當時的鬼谷子的門下,他們就是歷有名的說客蘇秦和張儀。
蘇秦出道較早,成功也來得順利,而張儀初出道時較為普通,郁郁不得志,不知前途如何??吹教K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門下,找到一條晉升的捷徑。于是,他走到蘇秦的門下,期望求取晉見的機會。一連幾天,蘇秦也沒有來見他。之后,蘇秦的屬下安排他住下來。蘇秦沒有熱情地款待昔日的同門,吃飯的時候,不但沒有同坐,還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著仆役們才吃的粗飯。蘇秦還經(jīng)常用話語去羞辱他,說:“以閣下的才干,怎么會潦倒到如此田地呢 ? 我實在沒有法子幫你,你還是靠自己的運氣罷 ! 祝你好運了。”
遠道而來的張儀,滿以為見到老朋友之后,一定會得到熱情的招待和幫忙的,沒想到反而招來無名的羞辱。于是,他憤怒地離開了蘇秦的住處,希望憑著自己的才能,與蘇秦一爭高下。
當張儀走了以后,蘇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錢接濟他,支持他進行游說秦國的工作。蘇秦的門人們很奇怪,紛紛問蘇秦是怎么回事,蘇秦說:“張儀的才干,在我之上,我怕他為了貪圖一時的眼前小利,過分安于現(xiàn)狀而喪失了斗志。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便激起他的上進心?!?BR> 海峽兩岸忘年交
——朋友沒有年齡的界線
在海峽兩岸,有這么一對忘年交,一位是 93 歲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一位是福州英華英語學校 14 歲的女學生陳立。這對年齡相差 79 歲的一老一少,以爺孫相稱,頻繁通信。陳立第一次知道陳立夫的名字是在 1988 年 9 月 7 日的《人民日報》上。因為“陳立夫”比“陳立”多了一字,所以印象很深。 1991 年春節(jié)前夕,臺灣學者陳大絡到大陸看望陳立的父親。她便突發(fā)奇想,能不能捎畫給立夫爺爺拜年呢 ? 于是,便從七幅神態(tài)各異的貓頭鷹圖中,挑出最滿意的一幅,題了“獨具慧眼”四字。同時,還畫了幅水仙花請陳立夫先生題字。不久,陳立便收到陳立夫的復信和題款后寄回的畫。復信說:“你僅 13 歲,已能畫出這樣美麗的畫,真是可愛?!薄澳闼臀业摹毦呋垩?,裝裱后就掛在我的書屋內?!标惲⒎蛳壬谛胖羞€希望陳立給他寄一張照片。從此,他們一直書信不斷。陳立現(xiàn)已收到陳立夫先生的 25 封信和 28 件字畫,以及陳立夫先生的彩色照片。一次,陳立用在《海峽情》征文中獲得的獎金,買了一個精致的小相框,捎給陳立夫先生。陳立夫很興奮,致函說:“你花了稿費去買這樣一件可愛的小禮品送我,意義深遠。我將把你的照片放進去,放在書桌上,天天看你,好不好 ? ”他特地委托侄兒赴大陸時給陳立送去一盒豪華精美的意大利巧克力糖果,還把平生僅畫過兩幅畫的復印本送給陳立。
——相知是友誼的基礎
春秋時期有位出色的音樂家俞伯牙。他精于彈琴,據(jù)說他彈琴連吃草的馬也 會抬頭傾聽。而當時最懂伯牙琴技之妙的,莫過于鐘子期。伯牙用琴表現(xiàn)高山情懷,鐘子期聽后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用琴聲表現(xiàn)流水的情調時他聽后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來,鐘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絕的摔破了琴,扯斷了弦,發(fā)誓終生不再彈琴。
管寧割席
——道不同,不為友
東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fā)現(xiàn)地里有塊金子,管寧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 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華歆為友 。
朋友比狀元重要
——友誼最重要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白敏中在青年時,與疏言灑脫的賀拔甚是好朋友,兩人一起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王起欣賞白敏中的才學,想取他為狀元 ,但不滿意于他與賀的交往,于是派人帶信給白敏中。白敏中很想考中,于是就拒絕與賀再有來往。但是事后他又后悔了,就跑出去追賀將事情告訴了他,然后說:“狀元有什么了不起, 難道比朋友更重要嗎!”兩人于是開懷暢飲,王起知道后,反而一起錄取了他倆。
章太炎與鄒容
——朋友貴在志同道合
近代文學家、反清志士章太炎與愛國者、《革命軍》作者鄒容, 年齡相差 16 歲,但因志趣相投,兩人結成忘年交。鄒容在日本反清遭迫害,被迫回國,在上海拜訪章太炎,兩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因為鼓動革命,章太炎被逮捕,鄒容卻為了承擔責任,主動投案。后被迫害至死。章太炎為其修墳,親自撰文刻石表示自己對亡友的深摯悼念 。
魯迅與瞿秋白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魯迅與瞿秋白相識于 1932 年春夏之間,彼此一見如故,十分相契 。從此后他們?yōu)橥苿痈锩幕\動而并肩戰(zhàn)斗,結下深厚友誼。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避難 于魯迅家中,后魯迅為瞿秋白安置住處,讓他用白之的筆名發(fā)表雜文。魯迅曾親筆題寫了由瞿秋白擬寫的對聯(lián)“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贈給瞿秋白。在瞿秋白就義后 ,他仍堅持抱病為亡友編印《海上述林》,以此表達深切的悼念。
最神圣的東西
——友誼值得珍惜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薄伽丘認為:“友誼是一樣最神圣的東西,不光是值得特別推崇,而且值得永遠的贊揚。它是慷慨和榮譽的母親,是感情和仁慈 的姐妹,是憎恨和貪婪的死敵,它時刻準備舍己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懇求?!?BR> 生命的一半
——朋友是另一半生命
德國偉大文學家歌德與席勒是親密的朋友。盡管他們在年齡上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氣質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對文學的熱愛把他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席勒寫《威廉·退爾》的劇本,歌德便將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全部提供給席勒。而歌德的《 威廉·麥斯特》的寫作,也得到了席勒鼎力幫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無比悲痛地寫道: “我失去了一個朋友,同時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BR>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
——斗爭中結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馬克思主義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自 1844 年在巴黎結識時起,兩個人共同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努力奮斗,在斗爭中結下真誠而無私的友誼。 40 年 間,他們精誠合作,親密無間,在一切重大問題的看法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共同撰寫了許多科學社會主義經(jīng)典著作。即使分居兩地,也通信聯(lián)系,交流思想感情,相互支持。兩個人都為結識對方而自豪,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一切古人,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佳話。
他被“朋友”拉進了“盆地”
——交友要謹慎
中國銀行鄭州市滎陽支行原副行長陳健民不幸交上了一個這樣的“朋友”。這位“朋友”對行長關心得超過了關心自己的父母,又是送轎車,又是送別墅,然后通過行長獲取巨額貸款。有人告誡這位“朋友”:“你這是吃銀行,如果自己的公司沒實力,還不了銀行的貸款,你這可是在為自己挖坑,將來死路一條 ! ”聽聽這位“朋友”是怎么回答的吧:“我挖的不是坑,是個‘盆地'。到時候我死了,用過我的錢的人都得跟我一起死 ! ‘盆地'里埋的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頭 ! ”這位副行長,終于被“朋友”用行賄的方式拉進了“盆地”。
劉備、關羽與張飛
——友誼建立在共同志向之上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父親死得早,跟母親一起織席子、販草鞋生活。那時正當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劉備結交豪杰,糾合人馬,組織武裝。關羽字云長,河東解縣人。張飛字翼德,也是涿郡人,跟關羽一起投奔劉備,替劉備當警衛(wèi)。劉備跟他們同吃同住,睡一張床,情同手足。后來曹操俘虜了關羽,竭力優(yōu)待他,先封他做偏將軍,后來又上表請封他做漢壽亭侯,賞賜很多。但是關羽卻一心想著劉備,終于離開曹操?!扒Ю镒邌悟T”,過五關斬六將,歷盡千辛萬苦,找到劉備。這以后關羽和張飛一起,一直跟著劉備出生入死,建功立業(yè)。劉備待他們也一直親如兄弟。桃園結義歷代傳為佳話。
劉關張的友誼,的確帶有強烈的義氣,但義氣的背后,卻是劉關張?zhí)覉@結義時定下的共同志向使然。這從劉關張?zhí)覉@結義的誓詞中就可一目了然:“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BR> 柳宗元與劉禹錫
——要設身處地為朋友著想
唐代柳宗元與劉禹錫是一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唐順宗時,王叔文等人掀起了一個政治革新運動,劉、柳同為這個集團的主要成員,在地主階級內部保守派與革新派的政治斗爭中,表現(xiàn)出了頑強不屈的戰(zhàn)斗精神。革新運動被鎮(zhèn)壓后,兩人都遭貶謫。元和十年,柳宗元由永州司馬移為柳州刺史,這時,劉禹錫也由朗州司馬移為播州刺史。播州位處蠻荒,遠在萬里之外,劉禹錫母親年事已高,攜行十分不便,若留母獨行,母子二人恐成永訣。柳宗元決定為朋友排憂解難,他上疏朝廷,請以柳州相換。結果,劉禹錫被調往柳州。對這種難得的患難交情,韓愈發(fā)議論說:“士窮乃見節(jié)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游戲相征遙,栩栩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fā)比,反眼著不相識,將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柳子厚墓志銘》 ) 兩種交情,兩種勢態(tài),一經(jīng)比照,高下自見。
甜言蜜語的“朋友”
——狐朋狗友害死人
浙江化工廠原廠長王大森,是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之一。按說他是有輝煌前途的人物,但糟就糟在結交了一個甜言蜜語的“朋友”——紹興市某公司總經(jīng)理。當王大森剛上任時,這位總經(jīng)理就送給他—個內裝 3 萬元的大信封,并十分“友好”地說:“你剛上任,這 3 萬元錢,你先拿去買點東西吧?!碑斖醮笊q豫時,這位“朋友”馬上打保票說:“你怕兄弟會害你 ? 放心……”以后,這位“朋友”就經(jīng)常上門要求“幫忙”,讓王大森為其貸款作擔保,當然這位“朋友”也沒忘記給王大森“好處費”。最后東窗事發(fā),王大森還是栽倒在這位“你放心”、“我不會害你”的“朋友”手里,被判刑 16 年。
成就朋友的一生
——友誼不在于表面的熱情
戰(zhàn)國時期,有兩位好朋友,同受業(yè)于當時的鬼谷子的門下,他們就是歷有名的說客蘇秦和張儀。
蘇秦出道較早,成功也來得順利,而張儀初出道時較為普通,郁郁不得志,不知前途如何??吹教K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門下,找到一條晉升的捷徑。于是,他走到蘇秦的門下,期望求取晉見的機會。一連幾天,蘇秦也沒有來見他。之后,蘇秦的屬下安排他住下來。蘇秦沒有熱情地款待昔日的同門,吃飯的時候,不但沒有同坐,還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著仆役們才吃的粗飯。蘇秦還經(jīng)常用話語去羞辱他,說:“以閣下的才干,怎么會潦倒到如此田地呢 ? 我實在沒有法子幫你,你還是靠自己的運氣罷 ! 祝你好運了。”
遠道而來的張儀,滿以為見到老朋友之后,一定會得到熱情的招待和幫忙的,沒想到反而招來無名的羞辱。于是,他憤怒地離開了蘇秦的住處,希望憑著自己的才能,與蘇秦一爭高下。
當張儀走了以后,蘇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錢接濟他,支持他進行游說秦國的工作。蘇秦的門人們很奇怪,紛紛問蘇秦是怎么回事,蘇秦說:“張儀的才干,在我之上,我怕他為了貪圖一時的眼前小利,過分安于現(xiàn)狀而喪失了斗志。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便激起他的上進心?!?BR> 海峽兩岸忘年交
——朋友沒有年齡的界線
在海峽兩岸,有這么一對忘年交,一位是 93 歲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一位是福州英華英語學校 14 歲的女學生陳立。這對年齡相差 79 歲的一老一少,以爺孫相稱,頻繁通信。陳立第一次知道陳立夫的名字是在 1988 年 9 月 7 日的《人民日報》上。因為“陳立夫”比“陳立”多了一字,所以印象很深。 1991 年春節(jié)前夕,臺灣學者陳大絡到大陸看望陳立的父親。她便突發(fā)奇想,能不能捎畫給立夫爺爺拜年呢 ? 于是,便從七幅神態(tài)各異的貓頭鷹圖中,挑出最滿意的一幅,題了“獨具慧眼”四字。同時,還畫了幅水仙花請陳立夫先生題字。不久,陳立便收到陳立夫的復信和題款后寄回的畫。復信說:“你僅 13 歲,已能畫出這樣美麗的畫,真是可愛?!薄澳闼臀业摹毦呋垩?,裝裱后就掛在我的書屋內?!标惲⒎蛳壬谛胖羞€希望陳立給他寄一張照片。從此,他們一直書信不斷。陳立現(xiàn)已收到陳立夫先生的 25 封信和 28 件字畫,以及陳立夫先生的彩色照片。一次,陳立用在《海峽情》征文中獲得的獎金,買了一個精致的小相框,捎給陳立夫先生。陳立夫很興奮,致函說:“你花了稿費去買這樣一件可愛的小禮品送我,意義深遠。我將把你的照片放進去,放在書桌上,天天看你,好不好 ? ”他特地委托侄兒赴大陸時給陳立送去一盒豪華精美的意大利巧克力糖果,還把平生僅畫過兩幅畫的復印本送給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