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宋詞三百首: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是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作品簡介】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由晏殊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闋寫惜春之情。開頭三句以閑淡之筆寫春景:碧樹倚靠六曲闌干,正是當時與伊人流連處,輕風細展絲絲柳條,牽動念舊情緒。忽聽傳來彈箏的音樂,更讓人陷入迷茫的狀態(tài);雙燕穿簾離去,倍感此身之孤獨。上闋景語皆情語。下闋寫送春之意。前三句仍是景語。四五句寫人:濃睡中,被黃鶯雜亂的啼叫驚醒,討厭它破壞了我的好夢。醒后好夢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詞渾成而隱約地表達出題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終揭題。
【原文】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①
作者: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②。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③。誰把鈿箏移玉柱④?穿簾海燕雙飛去⑤。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⑥。濃睡覺來鶯亂語⑦,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釋】
①蝶戀花: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長安》、《鳳棲梧》、《轉調蝶戀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黃金縷:喻柳條。
④鈿箏:飾以螺鈿之箏。
⑤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稱。
⑥一霎(shà):極短的時間。
⑦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暗用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救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BR> 【翻譯】
廡廊上的欄桿曲折盤轉,像是有意無意倚偎在綠樹上,春風輕拂,千萬條碧綠柔美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遠處,傳來了美妙悠揚的箏樂聲,是那么的賞心悅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簾,撲向春天溫馨的懷抱。
然而,只幾天時間,已是物換景遷:迎風飄揚的柳絲籠罩在漫天飛舞的落絮中;紅艷艷的杏花,也經(jīng)不住清明時節(jié)的紛紛細雨,眨眼間便萎謝凋零。我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賞析】
這首詞在畫面的連接和時間的跨度上均有較大的跳躍性,抒寫了作者春日的閑愁。
上闕寫早春三月之景,有富貴之象,格調清麗,色彩明快,“細箏移玉柱”,則使讀者聽到了畫外之音。后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作者看到海燕雙飛,而自己孤獨傷心,面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
下闕傷春歸去,“游絲”、“落絮”等暮春之景與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緒變化,結語“好夢無尋處”,既是生活哲理,也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抒發(fā)作者送春之意,詞意含蓄蘊藉,只表現(xiàn)主人公的一種情緒。該詞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作者介紹】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府臨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chuàng)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的一位多產(chǎn)詩人?!度卧姟分惺掌湓?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作品簡介】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由晏殊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作。上闋寫惜春之情。開頭三句以閑淡之筆寫春景:碧樹倚靠六曲闌干,正是當時與伊人流連處,輕風細展絲絲柳條,牽動念舊情緒。忽聽傳來彈箏的音樂,更讓人陷入迷茫的狀態(tài);雙燕穿簾離去,倍感此身之孤獨。上闋景語皆情語。下闋寫送春之意。前三句仍是景語。四五句寫人:濃睡中,被黃鶯雜亂的啼叫驚醒,討厭它破壞了我的好夢。醒后好夢可再也找不到了!全詞渾成而隱約地表達出題旨,情入景中,音在弦外,篇終揭題。
【原文】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①
作者: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②。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③。誰把鈿箏移玉柱④?穿簾海燕雙飛去⑤。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⑥。濃睡覺來鶯亂語⑦,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釋】
①蝶戀花: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又名《桃源行》、《望長安》、《鳳棲梧》、《轉調蝶戀花》等。
②偎:依靠。
③黃金縷:喻柳條。
④鈿箏:飾以螺鈿之箏。
⑤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稱。
⑥一霎(shà):極短的時間。
⑦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暗用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救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BR> 【翻譯】
廡廊上的欄桿曲折盤轉,像是有意無意倚偎在綠樹上,春風輕拂,千萬條碧綠柔美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遠處,傳來了美妙悠揚的箏樂聲,是那么的賞心悅耳,逗引得梁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簾,撲向春天溫馨的懷抱。
然而,只幾天時間,已是物換景遷:迎風飄揚的柳絲籠罩在漫天飛舞的落絮中;紅艷艷的杏花,也經(jīng)不住清明時節(jié)的紛紛細雨,眨眼間便萎謝凋零。我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賞析】
這首詞在畫面的連接和時間的跨度上均有較大的跳躍性,抒寫了作者春日的閑愁。
上闕寫早春三月之景,有富貴之象,格調清麗,色彩明快,“細箏移玉柱”,則使讀者聽到了畫外之音。后兩句是寫主人公的活動,在意念上有倒裝,作者看到海燕雙飛,而自己孤獨傷心,面對芳春美景而觸動春愁,故彈箏以抒情。
下闕傷春歸去,“游絲”、“落絮”等暮春之景與上片初春景致形成反差,暗寓主人公的情緒變化,結語“好夢無尋處”,既是生活哲理,也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抒發(fā)作者送春之意,詞意含蓄蘊藉,只表現(xiàn)主人公的一種情緒。該詞語言明麗,用意婉曲。
【作者介紹】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撫州府臨川城人(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jié)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十四歲時就因才華洋溢而被朝廷賜為進士。之后到秘書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賢殿學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并《世說新語》。主要作品有《珠玉詞》。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chuàng)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的一位多產(chǎn)詩人?!度卧姟分惺掌湓?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