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動機與情緒情感
一、 動機與行為
[識記]
動機
動機:激發(fā)、維持、調節(jié)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我們只能從觀察表面行為的變化來推測背后的動機。
需要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tài),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源泉。
誘因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領會]
動機的基本特征
動機的功能、需要、誘因與動機產生的關系
動機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調節(jié)與維持功能
動機的種類
1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
1、生理性動機(驅力) 以個體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對維持個體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社會性動機 人類所特有。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個體成長到一定階段才會出現(xiàn)。
2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1、外在動機 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產生的,是為了獲得某種獎勵而產生的動機。
2、內在動機 是由個體的內部需要所引起的動機。一般來說,由內在動機支配下的行為更具有持久性。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德西效應。
3主導動機與從屬動機
1、主導動機 在行為的發(fā)生過程中,主導動機起的作用,支配著行為發(fā)生的方向和強度。
2、從屬動機 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況下會相互轉化。
動機的產生
動機的產生受內外兩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個體內在的某種需要是動機產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環(huán)境則作為誘因,引導個體趨向于特定的目標。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tài),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需要推動人們去活動,并使活動朝向外界的誘因,從而使活動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當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誘因的吸引力降低,動機的強度也隨之減弱或消失。
[應用]
說明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
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水平
二、社會性動機
交往動機
(一)交往動機及其獲得
交往動機是指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交往動機是個體愿與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發(fā)展友誼的內在需要。
關于交往動機的獲得方式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交往傾向是先天遺傳的神經模式,是一種本能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交往行為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行為。
(二)交往動機產生的原因
1、合作 人類生活在一個大的社會網絡系統(tǒng)中,與他人合作共處是我們社會文化價值所鼓勵的東西。合作是人類基本的社會生存動機。
2、情誼 以情感因素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親密性、少功利性的特點。
3、歸屬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成為某一社會群體中的一員,被其他成員所認可。
成就動機
(一)成就動機的結構 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
(二)成就動機的特征
一般來說,成就動機水平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造性
2、具有堅定信念
3、正確的歸因方式:把成功歸因于能力與努力,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
工作動機
工作動機是能、最為復雜的社會性動機之一,是一種使個體努力工作,高質量創(chuàng)新并不斷完善自己工作的動機。
工作動機理論:X理論、Y理論、V理論、Z理論
X理論:人工作就是為了錢,個人的工作動機來自于物質利益的驅動,并且常被外來刺激所吸引。
Y理論:人們工作不是為了外在的物質刺激,而是出于一種要將工作做好的內驅力。
V理論:個體的工作動機水平依賴于為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而付出的努力。
Z理論:當個人價值感與組織的目標協(xié)調一致時,個體的工作動機、士氣和忠誠度都會得到提高。
[識記]
交往動機
是指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
成就動機
是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
工作動機
是能、最為復雜的社會性動機之一,是一種使個體努力工作,高質量創(chuàng)新并不斷完善自己工作的動機。
[領會]
成就動機的成分
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
工作動機理論
[應用]
影響成就動機高低的因素
社會性動機在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意義
三、動機理論
[識記]
本能理論
有機體生來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傾向,這些傾向是維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們的行為是受這些本能力量所驅動的。
匱乏動機是指個體試圖恢復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狀態(tài)的動機,在需要得到滿足之后便趨于消失。
成長動機
是指個體試圖超過他以往成就的動機。
認知與期待理論
重要的人類動機不是來自客觀的事實,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事實的解釋。認知理論著重強調人的較高級心理過程對行為的影響作用,即強調人的思維對行為的調控作用。動機的強度和目標的價值與期待有關。
[領會]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
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歸屬與愛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應用]
用匱乏與成長動機理論、認知與期待解釋人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的現(xiàn)象
四、情感情緒的概念
[識記]
情緒情感
人類在認識外接事物時,會產生喜與悲、樂與苦、愛與恨等主管體驗。我們把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稱之為情緒情感。
情緒的構成包括三種層面:只有三者同時活動,同時存在,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緒體驗過程。
(一)主觀體驗 認知層面 (二)生理喚醒 生理層面 (三)外部行為 表達層面
心境
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wěn)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
應激
應激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情緒情感的種類
1.情緒的基本形式 快樂、憤怒、恐懼、悲哀。
2.情緒狀態(tài):心境、激情、應激
1)心境 是一種具有感染性、比較平穩(wěn)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
2)激情 是一種爆發(fā)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
3)應激 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3.情感的種類: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領會]
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
1.從需要的角度看差異 情緒更多的是與人的物質或生理需要相聯(lián)系的態(tài)度體驗。情感更多的與人的精神或社會需要相聯(lián)系。
2.從發(fā)生早晚的角度看差異 情緒發(fā)生早,情感發(fā)生晚。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特有的。
3.從反應特點看差異 情緒具有情境性、激動性、暫時性、表淺性和外顯性。情感具有穩(wěn)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內隱性。
情緒和情感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它們總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穩(wěn)定的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起來的,同時又通過情緒反應得以表達,因此離開情緒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緒的變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緒變化的過程中,常常飽含著情感。
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
1.表情 表情比言語更能顯示情緒的真實性。
2.表情的種類: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語調表情
[應用]
如何保持良好心境
五、 情緒情感的功能
[應用]
說明情緒情感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作用
1.情緒情感的動機作用:情緒具有激勵作用、情緒被視為動機的指標
2.情緒情感的調控功能:促進功能、瓦解作用
3.情緒情感的健康功能:積極的情緒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極的情緒會引起人的各種疾病。
4.情緒情感的信號功能:情緒的外部表現(xiàn)是表情,表情具有信號傳遞作用。
一、 動機與行為
[識記]
動機
動機:激發(fā)、維持、調節(jié)人們從事某種活動,并引導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內在動力。我們只能從觀察表面行為的變化來推測背后的動機。
需要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tài),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源泉。
誘因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領會]
動機的基本特征
動機的功能、需要、誘因與動機產生的關系
動機的功能: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調節(jié)與維持功能
動機的種類
1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
1、生理性動機(驅力) 以個體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對維持個體的生存和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社會性動機 人類所特有。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個體成長到一定階段才會出現(xiàn)。
2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1、外在動機 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產生的,是為了獲得某種獎勵而產生的動機。
2、內在動機 是由個體的內部需要所引起的動機。一般來說,由內在動機支配下的行為更具有持久性。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德西效應。
3主導動機與從屬動機
1、主導動機 在行為的發(fā)生過程中,主導動機起的作用,支配著行為發(fā)生的方向和強度。
2、從屬動機 主導動機和從屬動機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況下會相互轉化。
動機的產生
動機的產生受內外兩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個體內在的某種需要是動機產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環(huán)境則作為誘因,引導個體趨向于特定的目標。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狀態(tài),它是有機體活動的動力和源泉。
誘因是指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并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
需要推動人們去活動,并使活動朝向外界的誘因,從而使活動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當人們的需要得到滿足后,誘因的吸引力降低,動機的強度也隨之減弱或消失。
[應用]
說明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
各種活動都存在動機的水平
二、社會性動機
交往動機
(一)交往動機及其獲得
交往動機是指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交往動機是個體愿與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發(fā)展友誼的內在需要。
關于交往動機的獲得方式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交往傾向是先天遺傳的神經模式,是一種本能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交往行為是一種后天習得的行為。
(二)交往動機產生的原因
1、合作 人類生活在一個大的社會網絡系統(tǒng)中,與他人合作共處是我們社會文化價值所鼓勵的東西。合作是人類基本的社會生存動機。
2、情誼 以情感因素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親密性、少功利性的特點。
3、歸屬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成為某一社會群體中的一員,被其他成員所認可。
成就動機
(一)成就動機的結構 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個體的成就動機中含有兩種成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
(二)成就動機的特征
一般來說,成就動機水平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造性
2、具有堅定信念
3、正確的歸因方式:把成功歸因于能力與努力,失敗歸因于缺乏努力
工作動機
工作動機是能、最為復雜的社會性動機之一,是一種使個體努力工作,高質量創(chuàng)新并不斷完善自己工作的動機。
工作動機理論:X理論、Y理論、V理論、Z理論
X理論:人工作就是為了錢,個人的工作動機來自于物質利益的驅動,并且常被外來刺激所吸引。
Y理論:人們工作不是為了外在的物質刺激,而是出于一種要將工作做好的內驅力。
V理論:個體的工作動機水平依賴于為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而付出的努力。
Z理論:當個人價值感與組織的目標協(xié)調一致時,個體的工作動機、士氣和忠誠度都會得到提高。
[識記]
交往動機
是指個體愿意歸屬于某一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
成就動機
是指人們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力。
工作動機
是能、最為復雜的社會性動機之一,是一種使個體努力工作,高質量創(chuàng)新并不斷完善自己工作的動機。
[領會]
成就動機的成分
追求成功的傾向和回避失敗的傾向
工作動機理論
[應用]
影響成就動機高低的因素
社會性動機在人們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意義
三、動機理論
[識記]
本能理論
有機體生來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傾向,這些傾向是維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們的行為是受這些本能力量所驅動的。
匱乏動機是指個體試圖恢復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狀態(tài)的動機,在需要得到滿足之后便趨于消失。
成長動機
是指個體試圖超過他以往成就的動機。
認知與期待理論
重要的人類動機不是來自客觀的事實,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事實的解釋。認知理論著重強調人的較高級心理過程對行為的影響作用,即強調人的思維對行為的調控作用。動機的強度和目標的價值與期待有關。
[領會]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
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歸屬與愛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應用]
用匱乏與成長動機理論、認知與期待解釋人們在追求目標過程中的現(xiàn)象
四、情感情緒的概念
[識記]
情緒情感
人類在認識外接事物時,會產生喜與悲、樂與苦、愛與恨等主管體驗。我們把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稱之為情緒情感。
情緒的構成包括三種層面:只有三者同時活動,同時存在,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緒體驗過程。
(一)主觀體驗 認知層面 (二)生理喚醒 生理層面 (三)外部行為 表達層面
心境
心境是一種具有感染性的、比較平穩(wěn)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
應激
應激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情緒情感的種類
1.情緒的基本形式 快樂、憤怒、恐懼、悲哀。
2.情緒狀態(tài):心境、激情、應激
1)心境 是一種具有感染性、比較平穩(wěn)而持久的情緒狀態(tài)。
2)激情 是一種爆發(fā)快、強烈而短暫的情緒體驗。
3)應激 是指在意外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3.情感的種類: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領會]
情緒與情感的區(qū)別
1.從需要的角度看差異 情緒更多的是與人的物質或生理需要相聯(lián)系的態(tài)度體驗。情感更多的與人的精神或社會需要相聯(lián)系。
2.從發(fā)生早晚的角度看差異 情緒發(fā)生早,情感發(fā)生晚。情緒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特有的。
3.從反應特點看差異 情緒具有情境性、激動性、暫時性、表淺性和外顯性。情感具有穩(wěn)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內隱性。
情緒和情感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它們總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穩(wěn)定的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起來的,同時又通過情緒反應得以表達,因此離開情緒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緒的變化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緒變化的過程中,常常飽含著情感。
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
1.表情 表情比言語更能顯示情緒的真實性。
2.表情的種類: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語調表情
[應用]
如何保持良好心境
五、 情緒情感的功能
[應用]
說明情緒情感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作用
1.情緒情感的動機作用:情緒具有激勵作用、情緒被視為動機的指標
2.情緒情感的調控功能:促進功能、瓦解作用
3.情緒情感的健康功能:積極的情緒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極的情緒會引起人的各種疾病。
4.情緒情感的信號功能:情緒的外部表現(xiàn)是表情,表情具有信號傳遞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