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演講稿:首義精神耀千秋

字號: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
    通過閱讀《首義精神耀千秋》后,我不禁為在我們前面拋頭顱﹑灑熱血,舍生忘死的革命志士所感到自豪與驕傲。
    回想過去,舊中國災難深重,我們不會忘記。1895年,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后,晚清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譚嗣同難以抑制心頭的怒火與悲憤,寫下了這首飽含血淚的詩篇:
    世間萬物抵春愁,何向倉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這首詩反映出譚嗣同愛國的強烈思想感情,但因“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譚嗣同只得屈服于晚清中國社會。
    清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使列強入侵、山河破碎,人們在苦難中無助的掙扎。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也是中國的貿易國。為了牟取暴利,英國無恥的向中國走私鴉片,這使中國白銀外流,國庫入不敷出,而且,還極大地摧殘了國民的身心健康。鴉片是一種毒品,人一旦吸食,很容易染上毒癮,使人傾家蕩產。在這民族危亡之際,民族英雄林則徐挺身而出,一針見血地指出:鴉片不禁,幾十年后弄得國貧民弱。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了2萬余箱(100多公斤)鴉片。林則徐舍生忘死、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也付出了代價。1840年,英國政府對中國發(fā)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戰(zhàn)爭。在英國的炮口下,中國政府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英國勢力散去,但英國人對林則徐懷恨在心,于是,對中國大臣進行賄賂,使其陷害良臣林則徐。他雖然死了,但我相信他是死得其所。
    中國走向苦難的深淵。鴉片戰(zhàn)爭后,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先后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等,這些侵華戰(zhàn)爭無不以清政府的慘敗、簽定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終。
    如果沒有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那我們就不會有國恥國恨了。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洗劫了圓明園,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燒,大火連燒了三天三夜。這是多么大的國恥國恨。圓明園內有著各朝代的器物,這是一座活博物館。然而,我們今天卻失去了它。
    張之洞在任湖北總督的18年時間里,在湖北新建漢陽鐵廠、漢陽槍炮廠。設立湖北紡紗、織布、繅絲、制麻四局等。這些物品無一不是他老人家的結晶,正是因為有他這種為人民無私奉獻、不求索取的人才會有現(xiàn)在的商貿大國—中國。“漢陽造”步槍的創(chuàng)造靈感來自于德國,但如果洋務派首領張之洞沒有愛國的一顆赤子之心,那中國也許就會不復存在?!皾h陽造”于1908年生產,1944年停止,其跨度之長、產量之大超過任何一款在中國生產過的武器。這豐富的基礎怎能不使中國成為強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這就是孫中山先生說的一句話。它表現(xiàn)出來的是每一個革命志士對革命事業(yè)的鍥而不舍與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從貧弱走向富強,從卑賤走向尊貴,沉睡的東方雄獅終于醒了,東方巨人終于站了起來,這無不使每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與欣慰。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中,那我們怎能不以此為動力呢?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想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要有奮進心。無論是在事業(yè)上、學業(yè)上……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努力奮進、持之以恒,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富強的中國。
    先烈們,你們不畏艱險、敢于犧牲的精神熠熠生輝﹑萬古流芳。我一定會以你們?yōu)閯恿?,?chuàng)造出一個更富強的中國。
    湖北省恩施市白楊坪鄉(xiāng)洞下槽村小學六年級:楊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