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關于教育孩子擁有好人緣的六大天性,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搬家了幾次,每到一個新地方,總要重新開始結交新朋友。止境的語言交流能力一般,語言比之他其他能力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但是,止境的人緣卻是很不錯。以前年齡不大,沒怎么覺察,后來的兩年里,他的這個特點不斷強化,在他的整體個性里愈發(fā)的突出和顯現(xiàn)出來。于是,正兒八經(jīng)的來反觀孩子這方面的表現(xiàn),總結他的擁有好人緣的根由。
止境的所謂好人緣的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現(xiàn)象:無論在何地,無論跟陌生的孩子還是熟人的孩子,只要孩子本身不是特別的走極端那一類,比如特別兇、老欺負人的,止境都能很迅速的跟他們玩到一起,很多孩子也很容易在一大群孩子中被他吸引,不自覺就玩到了一起,且能持續(xù)不短的一段時間;如果重復在一個地方出現(xiàn),止境就很容易跟這些常玩的孩子成了朋友,友情還頗為堅固。每天傍晚,媽媽們都在qq上給我留言詢問,今天我們出來玩嗎?原來是小朋友們都在盼著止境去,孩子們的感情可見一斑。如果是在外偶然“到此一游”的地方,止境也能跟很多孩子們?nèi)谇⒌摹吧剖忌平K”,以快樂始,以不舍終。
當孩子的某一個表現(xiàn)逐漸恒持,我便會從先天和后天去分析一番,以供自己參考和改善。我是這么認為,雖然從后天的教育培養(yǎng)上,父母的努力對止境有一定的影響,但他本身的一些天性特征,也成為他博得好人緣的主干因素。
不打人
要說孩子間有些磕磕碰碰,那是再正常不過,吵嘴、動手可能也在所難免。止境卻是真正一個不動手的孩子,迄今為止沒見過他的手以“打”的方式去碰過哪個孩子。這曾經(jīng)讓我一度郁悶,生怕孩子個性偏軟,遇上個“惡勢力”總要有還手的能力才行啊。就如我以前文章中說過,會打人的孩子不用教,不會打人的孩子教不會。無論我怎么鼓勵、教育,總是很難更改孩子的這一點。但凡事總有兩面性,止境這一點,讓很多大人非常喜歡。每次交的新朋友,父母對止境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孩子跟境境玩我們放心,他不會動手的?!闭犐先ズ孟裰咕潮蝗恕罢急阋恕?,其實未必,止境雖然不會動手,但是隨著年齡見長,加上父母一直以來的“自衛(wèi)”教育,他對侵犯性的行為已經(jīng)有他自己的措施,如大聲說”no””stop”等,或者告訴他的家長,或者干脆跑開,或者大聲叫起來引起注意等。
所以,跟他玩的孩子們的家長如此說,我知道他們的真實意思,并不是說我們孩子好欺負,而確實是認為跟著止境玩,至少不會有什么大的傷害發(fā)生,因此他們不用跟得很緊,也放心他們隨意玩。打人的孩子可以被理解和諒解,但如果經(jīng)常打人,那就難免引得孩子們不愿意靠近,如果從不打人,就會留下一個和氣的印象,就是孩子也是能感覺得到的。
愿分享
止境是個不小氣的孩子,吃的玩的幾乎都不會很獨占,即使有時候耍耍性子,經(jīng)過父母教育兩句,也能受教幾分。每次跟朋友們在一起,他很樂意跟小朋友分享,或者交換。去公園玩,家長們有時會帶些玩具或者零食,彼此之間會分一分,玩具交換著玩。有的孩子就不太愿意,嚷嚷著“這是我的”。止境這一點愿意分享,讓孩子們覺得很舒服,很自在。這種愿意分享和交換的行為,讓其他孩子們也愿意回報,一來二往,自然就熟絡起來。
不專斷
止境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非常玩不到一起的孩子。見過那么幾個例子,分析下來,這幾個孩子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喜歡指揮其他孩子,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意愿來做,如果不這樣,就想方設法強迫別人,如果沒有如意,容易發(fā)脾氣和哭鬧。止境跟這樣的孩子,好像是很不喜歡的,往往避而遠之。他自己是這樣,他有自己的玩法,靠著這些玩法的本身吸引小朋友跟著他玩,而他自己不去強迫別人一定要如何如何,大有愿者上鉤的意思。反之,如果有些孩子有更好的玩法,他也樂意跟著別人的玩法玩。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互動,彼此都得到了尊重和快樂。
懂妥協(xié)
孩子們一起玩,總是難免有些爭搶和不如意的時刻,譬如有些孩子想倒著爬上滑梯,而止境想滑下去,孩子們之間會有一些交流,誰先上,誰先下,彼此之間會有一番“較量“,但總會有一方會退讓一點,止境在這種“爭搶”性質(zhì)的過程中,他有一個不錯的平衡點,他既有堅持、爭取別人退讓的時候,也有退一步讓別人先行的時候,這就看情況如何不同了。我發(fā)現(xiàn),止境會退讓一步的時候,其實別的孩子也懂得適當退讓,正因為這樣,彼此才能繼續(xù)玩下去。如果雙方都硬碰硬,或者一方一直占優(yōu)勢,這種相伴的游戲就會終止。這種競爭加妥協(xié),讓孩子們的交流形成了孩子模式的默契,這對應了成人世界里的“團隊精神”,而這往往使得交往更加長久,就如團隊精神往往成全大局一樣。
玩法多
這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jīng)說過,我是自由“放縱”止境天馬行空的玩的,除了媽媽的這一縱容,止境如何玩,真的是他的天生本事。他玩的花樣、種類,都是又多又新鮮,讓吸引旁邊的孩子。止境仿佛很了解他自己的這一本事,看見他能吸引這么多孩子跟著他,大大刺激了他的表現(xiàn)欲,于是良性循環(huán),他又不斷的翻新花樣,直到暫時黔驢技窮為止。
笑點低
止境的笑點低,是從小就如此的,一點芝麻大的事情,都不知怎么就會促發(fā)他的笑神經(jīng),咯咯咯的笑個沒完。因此,每次在需要他安靜的時候,如讀書、畫畫,我都要嚴肅聲明好幾次,壓住他的笑的欲望,更不能跟他開玩笑,否則嚴肅的事情就沒法繼續(xù)。在玩的時候,他的笑聲最為發(fā)達,搞得旁人都會側(cè)目,看看這個孩子樂什么樂成這樣。孩子們可能被他感染,于是乎經(jīng)常就跟著他一起開心。
凡事都有兩面,天生性格也是如此,性格中哪一方面走入極端,對成長往往是個障礙。細心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再給予這些性格以良好的成長空間和適時引導,讓它們成為孩子成長的好因素,這是做媽媽的我要好好思索和做好的事情。
搬家了幾次,每到一個新地方,總要重新開始結交新朋友。止境的語言交流能力一般,語言比之他其他能力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但是,止境的人緣卻是很不錯。以前年齡不大,沒怎么覺察,后來的兩年里,他的這個特點不斷強化,在他的整體個性里愈發(fā)的突出和顯現(xiàn)出來。于是,正兒八經(jīng)的來反觀孩子這方面的表現(xiàn),總結他的擁有好人緣的根由。
止境的所謂好人緣的表現(xiàn),主要有以下現(xiàn)象:無論在何地,無論跟陌生的孩子還是熟人的孩子,只要孩子本身不是特別的走極端那一類,比如特別兇、老欺負人的,止境都能很迅速的跟他們玩到一起,很多孩子也很容易在一大群孩子中被他吸引,不自覺就玩到了一起,且能持續(xù)不短的一段時間;如果重復在一個地方出現(xiàn),止境就很容易跟這些常玩的孩子成了朋友,友情還頗為堅固。每天傍晚,媽媽們都在qq上給我留言詢問,今天我們出來玩嗎?原來是小朋友們都在盼著止境去,孩子們的感情可見一斑。如果是在外偶然“到此一游”的地方,止境也能跟很多孩子們?nèi)谇⒌摹吧剖忌平K”,以快樂始,以不舍終。
當孩子的某一個表現(xiàn)逐漸恒持,我便會從先天和后天去分析一番,以供自己參考和改善。我是這么認為,雖然從后天的教育培養(yǎng)上,父母的努力對止境有一定的影響,但他本身的一些天性特征,也成為他博得好人緣的主干因素。
不打人
要說孩子間有些磕磕碰碰,那是再正常不過,吵嘴、動手可能也在所難免。止境卻是真正一個不動手的孩子,迄今為止沒見過他的手以“打”的方式去碰過哪個孩子。這曾經(jīng)讓我一度郁悶,生怕孩子個性偏軟,遇上個“惡勢力”總要有還手的能力才行啊。就如我以前文章中說過,會打人的孩子不用教,不會打人的孩子教不會。無論我怎么鼓勵、教育,總是很難更改孩子的這一點。但凡事總有兩面性,止境這一點,讓很多大人非常喜歡。每次交的新朋友,父母對止境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的孩子跟境境玩我們放心,他不會動手的?!闭犐先ズ孟裰咕潮蝗恕罢急阋恕?,其實未必,止境雖然不會動手,但是隨著年齡見長,加上父母一直以來的“自衛(wèi)”教育,他對侵犯性的行為已經(jīng)有他自己的措施,如大聲說”no””stop”等,或者告訴他的家長,或者干脆跑開,或者大聲叫起來引起注意等。
所以,跟他玩的孩子們的家長如此說,我知道他們的真實意思,并不是說我們孩子好欺負,而確實是認為跟著止境玩,至少不會有什么大的傷害發(fā)生,因此他們不用跟得很緊,也放心他們隨意玩。打人的孩子可以被理解和諒解,但如果經(jīng)常打人,那就難免引得孩子們不愿意靠近,如果從不打人,就會留下一個和氣的印象,就是孩子也是能感覺得到的。
愿分享
止境是個不小氣的孩子,吃的玩的幾乎都不會很獨占,即使有時候耍耍性子,經(jīng)過父母教育兩句,也能受教幾分。每次跟朋友們在一起,他很樂意跟小朋友分享,或者交換。去公園玩,家長們有時會帶些玩具或者零食,彼此之間會分一分,玩具交換著玩。有的孩子就不太愿意,嚷嚷著“這是我的”。止境這一點愿意分享,讓孩子們覺得很舒服,很自在。這種愿意分享和交換的行為,讓其他孩子們也愿意回報,一來二往,自然就熟絡起來。
不專斷
止境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非常玩不到一起的孩子。見過那么幾個例子,分析下來,這幾個孩子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喜歡指揮其他孩子,一定要按照他們的意愿來做,如果不這樣,就想方設法強迫別人,如果沒有如意,容易發(fā)脾氣和哭鬧。止境跟這樣的孩子,好像是很不喜歡的,往往避而遠之。他自己是這樣,他有自己的玩法,靠著這些玩法的本身吸引小朋友跟著他玩,而他自己不去強迫別人一定要如何如何,大有愿者上鉤的意思。反之,如果有些孩子有更好的玩法,他也樂意跟著別人的玩法玩。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互動,彼此都得到了尊重和快樂。
懂妥協(xié)
孩子們一起玩,總是難免有些爭搶和不如意的時刻,譬如有些孩子想倒著爬上滑梯,而止境想滑下去,孩子們之間會有一些交流,誰先上,誰先下,彼此之間會有一番“較量“,但總會有一方會退讓一點,止境在這種“爭搶”性質(zhì)的過程中,他有一個不錯的平衡點,他既有堅持、爭取別人退讓的時候,也有退一步讓別人先行的時候,這就看情況如何不同了。我發(fā)現(xiàn),止境會退讓一步的時候,其實別的孩子也懂得適當退讓,正因為這樣,彼此才能繼續(xù)玩下去。如果雙方都硬碰硬,或者一方一直占優(yōu)勢,這種相伴的游戲就會終止。這種競爭加妥協(xié),讓孩子們的交流形成了孩子模式的默契,這對應了成人世界里的“團隊精神”,而這往往使得交往更加長久,就如團隊精神往往成全大局一樣。
玩法多
這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經(jīng)說過,我是自由“放縱”止境天馬行空的玩的,除了媽媽的這一縱容,止境如何玩,真的是他的天生本事。他玩的花樣、種類,都是又多又新鮮,讓吸引旁邊的孩子。止境仿佛很了解他自己的這一本事,看見他能吸引這么多孩子跟著他,大大刺激了他的表現(xiàn)欲,于是良性循環(huán),他又不斷的翻新花樣,直到暫時黔驢技窮為止。
笑點低
止境的笑點低,是從小就如此的,一點芝麻大的事情,都不知怎么就會促發(fā)他的笑神經(jīng),咯咯咯的笑個沒完。因此,每次在需要他安靜的時候,如讀書、畫畫,我都要嚴肅聲明好幾次,壓住他的笑的欲望,更不能跟他開玩笑,否則嚴肅的事情就沒法繼續(xù)。在玩的時候,他的笑聲最為發(fā)達,搞得旁人都會側(cè)目,看看這個孩子樂什么樂成這樣。孩子們可能被他感染,于是乎經(jīng)常就跟著他一起開心。
凡事都有兩面,天生性格也是如此,性格中哪一方面走入極端,對成長往往是個障礙。細心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再給予這些性格以良好的成長空間和適時引導,讓它們成為孩子成長的好因素,這是做媽媽的我要好好思索和做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