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的2013年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體育)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學習參考。
7、健康:指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并且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狀態(tài)。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體育是促進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體健康:指人的體能良好、機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狀態(tài)。作為學習領域的身體健康,要求學生了解與運動有關的營養(yǎng)、環(huán)境、衛(wèi)生保健等知識,發(fā)展體能,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兩層含義:一種是指心理健康狀態(tài),個體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不僅自我感覺良好,而且與社會處于契合和諧的狀態(tài);另一種是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精神疾病的原則和措施。體育活動對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為學習領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學生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增強自尊和自信,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10、社會適應: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huán)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tài)
度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際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譽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這些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個體的社會適應,同時,它們又能促進個體的社會適應。個體社會適應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適應性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順應、自制、同化、遵從、服從等具體的順應方式。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其社會適應能力會提高。作為學習領域的社會適應,要求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和競爭精神,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會獲取現(xiàn)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11、運動參與:指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與行為表現(xiàn)。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對運動的興趣和愛好,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使體育活動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習領域的運動參與,要求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行為,掌握科學健身的知識與方法,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
12、運動技能:指在體育運動中有效完成專門動作的能力,包括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下不同肌肉群間的協(xié)調工作的能力。作為學習領域的運動技能,要求學生學習、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形成一定的運動特長,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