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關于中國四次單身浪潮

字號:

第一波:
    1950年-1953年
    特征:男性“困難戶”居多
    標志: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
    革命年代,很多人無暇顧及個人問題,還有一部分人是遵從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但并沒有和伴侶共同生活,只有形式婚姻。1950年5月,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隨之而來的是波及全國的離婚潮,那時的離婚率與現(xiàn)在相比都是的。
    第二波: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特征:城市女青年過剩
    標志:知識青年返城
    上世紀70年代末,第二次單身潮來襲——大批“知識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齡單身青年。特殊歷史原因導致一批青年人單身,其中主要的還是女性。因為很多男知青在下鄉(xiāng)時接受了當?shù)氐呐嗄?,戀愛成家??蓮拇蟪鞘衼淼呐嗄陞s很難接受當?shù)氐哪星嗄辏瑢幙蠁紊硪膊辉浮跋录蕖薄?984年,有關部門甚至還專門召開過一次會議,討論30歲以上未婚青年問題。
    第三波:21世紀至今
    特征:從被動單身到主動單身,越優(yōu)秀越單身
    標志:形形色色的婚介所、單身俱樂部、酒吧交友、單身旅游團大量涌現(xiàn)
    第一、二次單身浪潮,新中國第一次單身潮出現(xiàn)在上世紀50年代。1950年5月,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隨之而來的是波及全國的離婚潮。
    上世紀70年代末,第二次單身潮來襲?!?”結束后,大批“知識青年”返城,城市里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齡單身青年,其中主要是女性。因為很多男知青在下鄉(xiāng)時接受了當?shù)氐呐嗄辏瑧賽鄢杉?。可從大城市來的女青年卻很難接受當?shù)氐哪星嗄辏瑢幙蠁紊硪膊辉浮跋录蕖薄?BR>    “*”前(1949—1965年),廢舊立新的“正當理由論”離婚觀這一時期為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們的婚姻觀念發(fā)生了大的革命,舊的封建的、資產(chǎn)階級的婚姻觀被新型的社會主義的、無產(chǎn)階級的婚姻觀所替代,男女平等的觀念正式從制度上予以確立。
    1955年以前,由于1950年《婚姻法》的宣傳貫徹,廣大婦女視離婚為解放。雖然我國廢除封建婚姻的時間不長,經(jīng)濟文化水平還較低,婚姻的不可離異思想還占有一定市場,封建思想殘余還在束縛著一部分人的頭腦,有些社會輿論往往對提出離婚一方不表同情,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離婚是正當?shù)?、合理的?BR>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法院處理離婚案件中突出強調“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向法院提供夫妻有重大沖突的證據(jù),或一方在政治上或其他方面犯有嚴重錯誤的理由,想解除婚姻關系是非常困難的。
    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放?;橐鲑|量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人們在徘徊、思考中尋求建立在個人幸?;A上的集合與離異。過去,結婚后,婦女獲得信息的渠道是很有限的,所以也沒有更多的可比信息。但是現(xiàn)在的信息發(fā)達,女性有更多的信息來源和渠道。所以自然會增加女性的選擇。
    第三次:上世紀90年代前后
    上世紀90年代前后,當時,追求自由、快樂的思潮在青年男女中爆發(fā),1980年《婚姻法》修改后,“感情破裂”這種很難量化定性的指標可以作為離婚的合適理由,離婚人口突然劇增。第三次單身浪潮襲來,讓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女性卷入其中。城市單身女性如今正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群體,一個社會符號。
    第四次:本世紀初到現(xiàn)在
    一組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表明,目前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單身男女已經(jīng)沖破百萬。而在1990年,北京30歲至50歲單身人數(shù)約為10萬人。有關專家指出,中國第四次單身潮正在來臨。
    中國媒體最近報道中國出現(xiàn)第4次“單身潮”,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結婚費用太高,讓很多未婚男女考慮再三,不敢輕易作出婚姻的承諾。在直接成本方面,最早的“三大件”可能只是人們幾個月的收入,而現(xiàn)在光是房子就是平均年收入的十幾倍到幾十倍。
    社會學的調查表明,“單身潮”主要出現(xiàn)在白領和中產(chǎn)階層人群,這些人的特點就是注重生活享受,結婚的大筆支出往往構成他們的一個顧慮。但也有人認為,結婚雖然需要錢,但不能因為經(jīng)濟問題就不結婚。一位新婚沒多久的女會計師表示,結婚是因為雙方情意投合,看上了對方的潛力、特質和將來發(fā)展的空間。至于物質和經(jīng)濟方面,她認為可以慢慢積攢,而不必靠結婚去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