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師考試頻道為大家整理的模擬試題,供大家學習參考。
61、( )不屬于案例研究法。
(A)案例分析法 (B)個案分析法
(C)工作指導法 (D)事件處理法
62、( )又稱T小組法,簡稱ST(Sensitivity Training)法。
(A)頭腦風暴法 (B)管理者訓練
(C)模擬訓練法 (D)敏感性訓練
63、 要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和管理理念制定培訓制度,保證制度的( )。
(A)穩(wěn)定性和連貫性 (B)穩(wěn)定性與現(xiàn)實性
(C)周期性和變化性 (D)創(chuàng)新性和變革性
64、( )不屬于場地拓展訓練游戲。
(A)高空斷橋 (B)接力賽跑
(C)空中單杠 CD)扎筏泅渡
65、( )是企業(yè)單位組織實施績效管理活動的準則和行為的規(guī)范。
(A)績效管理制度 (B)績效管理目標
(C)績效管理方法 (》)績效管理內容
66、在考評的組織實施階段,應關注的事項不包括( )。
(A)考評信息的虛假程度 (B)考評的準確性
(C)考評結果的反饋方式 (D)考評的公正性
67、( )要求參加者事先準備一些問題,而且要掌握提問和聆聽的時機。
(A)雙向傾聽式面談 (B)績效計劃面談
(C)單向勸導式面談 (D)績效指導面談
68、關鍵事件法的缺點是( )。
(A)無法為考評者提供客觀事實依據(jù) (B)記錄和觀察費時費力
(C)不能了解下屬如何消除不良績效 (D)不能貫穿考評期始終
69、假設員工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績效整體呈正態(tài)分布的績效考評方法為( )。
(A)關鍵事件法 (B)行為觀察法
(C)強制分布法 (D)目標管理法
70、( )應當充分體現(xiàn)企業(yè)的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發(fā)展戰(zhàn)略和策略的要求。
(A)績效管理程序設計 (B)績效管理方法設計
(C)績效管理制度設計 (D)績效考評標準設計
71、( )是指以較長的時間為單位計算員工的勞動報酬,國內常使用“薪水”一詞。
(A)薪酬 (B)工資
(C)薪資 (D)薪金
72、影響企業(yè)整體薪酬水平的因素不包括( )。
(A)產品的需求彈性 (B)工會的力量
(C)企業(yè)的薪酬策略 (D)職務或崗位
73、適當拉開員工之間的薪酬差距體現(xiàn)了( )原則。
(A)對外具有競爭力 (B)對員工具有激勵性
(C)對內具有公正性 (D)對成本具有控制性
74、五一期間,小李在公司加班,公司應支付給小李工資( )的報酬。
(A)150% (B)•200%
(C)300% (D)400%
75、( )是一種崗位評價方法,適用于能隨時掌握較為詳細的市場薪酬調查資料的企業(yè)。
(A)關鍵事件法 (B)評分法
(C)因素比較法 (D)排列法
76、分類法是一種典型的崗位評價方法,關于它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劃分類別是關鍵 (B)成本相對較高
(C)適用大企業(yè)管理崗位 (D)對精度要求高
77、( )是指在特殊情況下,勞動者實行的少于標準工作時間長度的工作時間制度。
(A)標準工作時間 (B)正常工作時間
(C)計件工作時間 (D)縮短工作時間
78、( )只能是雇主與雇員之間的關系,而不可能是勞動者因集體勞動而產生的相互之間的分工協(xié)作關系
(A)法律關系 (B)勞動關系
(C)權利義務 (D)法律規(guī)范
79、( )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
(A)集體協(xié)議 (B)勞動關系
(C)集體合同 (D)勞動合同
80、( )指雇員與雇主在實現(xiàn)現(xiàn)實的勞動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A)勞動法律關系 (B)法律關系
(C)勞動合同關系 (D)勞動關系
81、( )是指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勞動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動。
(A)勞動法律關系 (B)勞動法律事實
(C)勞動法律事件 (D)勞動法律行為
82、根據(jù)勞動法的規(guī)定,( )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yè)簽訂,沒有成立工會組織的,由職工代表代表職工與企業(yè)簽訂。
(A)勞動合同 (B)專項協(xié)議
(C)集體協(xié)議 (D)集體合同 ’
83、( )體現(xiàn)國家意志,覆蓋所有勞動關系,通常為調整勞動關系應當遵循的原則性規(guī)范和低標準。
(A)勞動法律法規(guī) (B)勞動關系
(C),勞動法律關系 (D)勞動合同
84,( )應承擔法律責任.
(A)企業(yè)違反集體合同的規(guī)定 (B)個人不履行集體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
(C)212會履行集體合同規(guī)定義務不當 CD)3:會不履行集體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
85、( )不屬于目標型調查法。
(A)選擇法 (B)序數(shù)表示法
(C)正誤法 (D)描述調查
參考答案:
61~65CDABA 66~70、AABCC 71~75、DDBCC
76~80、DDBDA 81~85、DCA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