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考研法律碩士真題及答案匯總(刑法)

字號:

考研頻道編輯為廣大考研考試的考生整理了2010年考研法律碩士真題及答案匯總(刑法)供廣大考生查詢閱讀:
    一、單項選擇題
    1、A國公民甲在我國境內(nèi)搶劫A國公民乙后逃回A國,被A國法院判處監(jiān)禁。甲刑滿后來我國,我國法院對甲的上述搶劫行為行使管轄權(quán),是基于( )
    A、屬人管轄原則 B、屬地管轄原則
    C、保護管轄原則 D、普遍管轄
    2、甲將自己親生的嬰兒以2萬元價格賣給他人。甲認為自己的行為不構(gòu)成犯罪,甲的這一認識錯誤屬于( )
    A、法律認識錯誤 B、對象認識錯誤
    C、客體認識錯誤 D、手段認識錯誤
    3、行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損害結(jié)果的,不是犯罪,這是由于行為人( )
    A、對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沒有認識 B、對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沒有預見
    C、對危害結(jié)果的發(fā)生不存在故意或過失 C、不具備犯罪的主體條件
    4、下列關于單位犯罪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單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 B、單位犯罪都是以單位牟利為目的
    C、單位犯罪都是采用雙罰制 D、單位犯罪也可以只處罰自然人
    5、下列情形中,屬于犯罪預備的是( )
    A、甲買回劇毒農(nóng)藥企圖殺害妻子,后念及妻子多年情分,悄悄將農(nóng)藥處理掉了
    B、乙以出賣為目的,買到嬰兒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獲
    C、丙尾隨從銀行取款出來的劉某意圖搶劫,在小區(qū)入口處被保安阻攔
    D、丁乘某女不備,將其撲倒,意圖強*,卻被該女制服
    二、多項選擇題
    21、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下列行為,構(gòu)成挪用公款罪的有( )
    A、甲將優(yōu)撫資金10萬元借給朋友購買股票,2個月內(nèi)歸還
    B、乙將價值10萬元的防汛物資借給朋友建造住宅,半年后歸還
    C、丙將教育專項資金100萬元用作自己開辦公司注冊資本金,一個月內(nèi)歸還
    D、丁將救濟款項50萬元用于本單位購買高級轎車
    22、下列行為中,以搶劫罪一定罪處罰的有( )
    A、甲采用暴力制服某首飾店門衛(wèi),劫取大量首飾后,擔心被門衛(wèi)認出而將其殺害
    B、乙在搶劫某金店過程中,因金店門衛(wèi)與之搏斗而殺死門衛(wèi)
    C、丙將某銀行運鈔車押運員打死后取走現(xiàn)金100萬元
    D、丁搶劫一重病患者的治療費用后,該患者因無錢治病而自殺身亡
    23、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罪的行為方式有( )
    A、為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B、為自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C、讓他人為自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D、介紹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24、下列給商業(yè)秘密權(quán)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中,構(gòu)成侵犯商業(yè)秘密罪的有( )
    A、以盜竊的方法獲取他人商業(yè)秘密
    B、以賄買的手段獲取他人商業(yè)秘密
    C、明知是他人盜竊來的商業(yè)秘密而收買
    D、違反保守商業(yè)秘密的約定,披露他人商業(yè)秘密
    25、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
    A、決定某些犯罪的成立
    B、決定故意犯罪的既遂
    C、決定某些犯罪的性質(zhì)
    D、決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三、簡答題
    26、簡述防衛(wèi)過當?shù)某闪l件。
    27、簡述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的特征。
    四、辨析題
    28、實施同樣的行為就應當以同樣的罪名定罪處罰,對這一說法進行辨析。
    五、法條分析題
    29、刑法第26條第一款規(guī)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1)試說明犯罪集團的成立條件。
    (2)主犯和首要分子的區(qū)別。
    六、案例分析題
    30、人民法院查明犯罪人高某以下犯罪事實:
    事實一:2001年7月2日,高某在拐賣婦女過程中,將顧某強行**,后又強迫其賣*,7月9日將顧某出賣。7月20日,高某還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兩名嬰兒,為防止嬰兒哭鬧,高某給嬰兒喂了安眠藥,因劑量不當導致其中一名嬰兒死亡,另一名嬰兒一直沒有賣出去。
    事實二:高某聽說有人向公安機關舉報了自己的上述事實,便帶著10萬元人民幣,于2006年9月2日晚到該縣公安局分管刑事偵查工作的副局長任某(任某為高某父親的戰(zhàn)友,與高家關系甚密),請任某幫忙,任某在收到錢款后答應“想辦法”,后來任某找了個“理由”讓辦案人員對該舉報材料進行了“技術”處理而沒有立案,不久,任某調(diào)離了公關機關,高某因“事實”中的行為被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后,主動交代了向任某送錢的事實。
    (1)“事實一”中,高某的行為應該如何定罪處罰?為什么?
    (2)“事實二”中,高某的行為應該如何定罪處罰?為什么?
    (3)“事實二”中,任某的行為應該如何定罪處罰?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