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與朱元思書》

字號:

課件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經(jīng)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nèi)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jié)構(gòu)及界面設計等環(huán)節(jié),巧設課件,激發(fā)興趣,可以給語文學習動力;情注文本,感受語文體溫,則可以讓語文學習成為生活需要。下面是整理分享的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與朱元思書》,歡迎閱讀與借鑒。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掌握積累一些常記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2、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3、再現(xiàn)寫景畫面,感受富春江獨特的自然美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在準確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
    2、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事務者,窺谷忘反”的內(nèi)涵,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各位同學,語文學習猶如快樂的旅行,她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幸福,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知識和感悟。今天,就讓我們背起智慧的行囊,繼續(xù)我們的快樂之旅。我們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你看那江水碧波蕩漾,兩岸高山危聳……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為之傾倒的美麗的富春江!今天,我們就到這美麗的富春江來游山玩水!
    2、在正式開始這趟快樂之旅之前,我先給大家找了一個導游——吳均。下面就讓我們緊跟著他的腳步走進文章《與朱元思書》,去領略富春江美麗的山水風光。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1、從吳均的一首小詩《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入手,簡介作者及風格。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學家。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他出身貧寒,為人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他的詩文“清拔有大氣”,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沈約的稱賞。當時有的人效仿他這種文章,稱“吳均體”。吳均著有《后漢書注》、《齊春秋》、《廟記》等書,后來都失傳了。
    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本文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描寫的是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富春江是浙江境內(nèi)全國聞名的勝景之一,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去飽覽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2、文體簡介:
    駢文:起源于兩漢辭賦,到南北朝時繁榮起來
    特點:1、在句法上,講究對偶
    2、句的字數(shù)也漸漸趨向于駢四儷六
    3、在聲律上,要求平仄相配。
    駢文注重形式美,當然并不等于形式主義。但是形式主義作家特別喜歡駢文,但也有一些內(nèi)容比較充實深刻,具有獨創(chuàng)風格。
    本文雖名“書”,實際上全篇皆為寫景抒情的文字。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行旅桐廬悠然領略遁世見日經(jīng)綸亟思鳶飛戾天窺谷忘反
    1、讀準課文
    (1)、對于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就讓我們一起來邊欣賞美景邊聆聽朗讀示范,同學們仔細聽,認真品味。(播放朗讀錄音,)
    (2)、面對如許美文,不親自品讀品讀,豈不遺憾?還是讓同學們也來享受享受吧!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注意重音、節(jié)奏、語速、情感等方面的處理。
    2、讀懂課文
    聽著你們動聽的朗讀,享受著如此優(yōu)美的文章,老師都有點陶醉了,但還是別忙,學習古文不僅要求會讀文章,還要能讀懂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
    要求:結(jié)合課下 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如有困難詞句,可隨時提出來。
    四、課堂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篇二

    一、生齊讀課文引入:
    師訂正讀音及節(jié)奏。
    二、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1、學習第1段。
    (1)讀課文及注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教師范讀后講解: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2)分析各句:
    第1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2句:寫乘船江游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3句:交待江游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思考: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边@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2、學習第2段。
    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1)翻譯本段。
    ①縹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本段承“異水”二字,從哪幾方面抓住并突出“清”和“急”的特點?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等方面作靜態(tài)描寫,突出水之清;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tài)寫出水之急;總之,這一段采用動靜結(jié)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3、學習第3段。
    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cè)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1)朗讀本段,概括段意。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2)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A.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fā)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B.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jīng)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4、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1)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jié)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本文寫作手法上采用了先總后分的手法。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著,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diào)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nèi),“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作者在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為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tài),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接著寫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
    (2)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3)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
    討論:本文運用了一些對偶句,其作用是什么?
    所謂對偶句,是指結(jié)構(gòu)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上密切相聯(lián)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偶句的表達效果,從形式上看,具有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律感強的特點;從內(nèi)容上看,若上下聯(lián)是相互補充的關系,就可以突出要表現(xiàn)的事物或事理,若上下聯(lián)是相反相成的關系,則可以通過對比來增強表達效果。根據(jù)以上思路可以看出:從視覺角度寫景的對偶句有:
    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從聽覺角度寫景的對偶句有:④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⑤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它們的表達效果,共性的有: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個性的有:①②⑤三個對偶同其上下聯(lián)在內(nèi)容上都是互補互襯,從而突出了各自事物的特點;③④兩個對偶句其上下聯(lián)在內(nèi)容上都是相反相成,從而對比立意,相映成趣。
    三、課堂小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