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國家公務(wù)員考試行測指導(dǎo):數(shù)學(xué)運算創(chuàng)新趨勢淺析

字號:


    【2006國考】某市居民生活用電每月標準用電量的基本價格為每度0.50元,若每月用電量超過標準用電量,超出部分按基本價格的80%收費,某戶九月份用電84度,共交電費39.6元,則該市每月標準用電量為?
    A.60度 B.65度 C.70度 D.75度
    【2008國考】為節(jié)約用水,某市決定用水收費實行超額超收,月標準用水量以內(nèi)每噸2.5元,超過標準的部分加倍收費。某用戶某月用水15噸,交水費62.5元。若該用戶下個月用水12噸,則應(yīng)交水費多少錢?
    A.42.5 B.47.5 C.50 D.55
    對比以上兩個例題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都是雞兔同籠問題,不同的就在于第一題只需計算出標準用量,第二題不僅要算出標增加準用量,還要計算再多算一步,計算12噸的水費。雖然題目本身的深度沒有增加,只不過是在原有考題中多計算一步。雖然看起來沒什么難度,但是所有的題目都這么增加一步計算,相應(yīng)的考試時間并沒有增多,因此,對考生的計算速度和準確率要求更高。
    【2009國考】一條隧道,甲單獨挖要20天完成,乙單獨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兩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這條隧道共用多少天( )
    A.13 B.14 C.15 D.16
    【2009山東】完成某項工程,甲單獨工作需要18小時,乙需要24小時,丙需要30小時,現(xiàn)按甲、乙、丙的順序輪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時換班。當工作完工時,乙總共干了多少小時?( )
    A. 8小時 B. 7小時44分 C. 7小時 D. 6小時48分
    計算難度的增加還體現(xiàn)在題目條件的變化。對比以上兩個題目可以發(fā)現(xiàn),都是交替工作問題,不過國考是兩個讓你交替,省考是三個人交替而已。國考中兩個人交替就把兩天看成一個整體,三人交替即把三個小時看成一個整體。方法相同,只是題目條件多了一個,題目條件增加相應(yīng)的就增加了考試中的計算量。
    其次,綜合性更強
    【2005廣東】甲每4天進城一次,乙每7天進城一次,丙每12天進城一次,某天三人在城里相遇,那么下次三人相遇至少需要( )
    A.12天 B.28天 C.84天 D.336天
    【2008國考】甲、乙、丙、丁四個人去圖書館借書,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5月18日,四個人恰好在圖書館相遇,則下一次相遇的時間為( )
    A.10月18日 B.10月14日 C.11月18日 D.11月14日
    2008年之后的公考中和以前相比,對知識點的綜合性考察更明顯,考生必須靈活應(yīng)用基礎(chǔ)知識點。對比以上兩題可以發(fā)現(xiàn),同是多人相遇問題,考察的是公倍數(shù)問題。不同在于省考是三人相遇,國考是四人相遇。條件變多,而且,國考不僅在條件上變多,在提問方式中又出現(xiàn)了日期的推算。即:在計算出相遇時間后,還要進行一步日期的計算??疾炝斯稊?shù)和大小月兩個基本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