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福建省教師資格考試小學心理學真題試題

字號:

2009年7月福建省教師資格考試小學心理學真題試題
    

2009年7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tǒng)一命題考試
    教育心理學(小學及以下)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斯金納認為在刺激---反應聯(lián)結的建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強化
    B.頓悟
    C.反饋
    D.評價
    2.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 )
    A.教學過程
    B.學習過程
    C.評價過程
    D.反思過程
    3.埃里克森的理論認為,人格的發(fā)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4—5歲階段的發(fā)展任務是培養(yǎng)( )
    A.勤奮感
    B.自主感
    C.主動感
    D.親密感
    4.教師的領導風格對課堂管理有直接的影響。待人冷淡,只注重于集體討論的過程.經(jīng)常注意人的行為有無越軌的領導風格屬于( )
    A.參與式領導
    B.監(jiān)督式領導
    C.民主式領導
    D.放縱式領導
    5.個體表現(xiàn)出的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和調節(jié)方面的性格特征,如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以及堅韌性等方面的特征屬于性格的( )
    A.意志特征
    B.情感特征
    C.理智特征
    D.認知特征
    6.格式塔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 )
    A.頓悟說
    B.聯(lián)結說
    C.認知說 
    D.結構說
    7.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學業(yè)成就看成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這是( )
    A.附屬內驅力
    B.認知內驅力 
    C.交往內驅力
    D.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8.提出成敗歸因理論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
    A.維納
    B.斯金納
    C.班社拉
    D.布魯納
    9.認為“遺忘是因為我們不想記而將一些記憶信息排除在意識之外”的理論是( )
    A.痕跡衰退說 
    B.干擾說
    C.動機說
    D.調節(jié)說
    10.運用斯坦福—比納量表對一個8歲兒童進行智力測試,測量結果其智力年齡為l0歲.那么其智商則為( )
    A.80 
    B.100
    C.120 
    D.125
    11.主張學習的目的在于以發(fā)現(xiàn)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yōu)閷W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觀點的是教育心理學家( )
    A.奧蘇伯爾
    B.加涅
    C.布魯納
    D.桑代克
    12.根據(jù)奧蘇貝爾的觀點,掌握同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征的學習屬于( )
    A.代表學習
    B.機械學習
    C.命題學習
    D.概念學習
    13.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這就是( )
    A.舉例
    B.變式
    C.比較
    D.歸納
    14.皮亞杰認為2—5歲幼兒在游戲中只有個人獨立活動,沒有合作,也沒有規(guī)則,他們道德發(fā)展處于( )
    A.自我中心階段
    B.權威階段
    C.公正階段
    D.守恒階段
    15.關于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關系的正確陳述是( )
    A.高智力者其創(chuàng)造性也高
    B.高創(chuàng)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創(chuàng)造性者其智商也肯定低
    D.創(chuàng)造性與智力是獨立的
    16.學習活動過程中做網(wǎng)絡結構圖是一種常用的( )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組織策略
    D.元認知策略
    17.一般認為,智力落后兒童的智商通常低于( )
    A.40
    B.50
    C.70
    D.90
    18.把新的觀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lián)系的學習過程,稱之為(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學習
    D.強化學習
    19.近發(fā)展區(qū)的概念是以下哪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 )
    A.維果茨基 
    B.加里培林
    C.奧蘇伯爾
    D.阿特金森
    20.福勒和布朗認為,關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的教師處于教師成長的(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自我階段
    D.關注情境階段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21.具有_______認知風格的人,對物體的知覺傾向于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jù)。
    22._______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tài)度,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統(tǒng)一起來的核心力量。
    23.布魯納強調學科的_______應放在設計課程和編寫教材的中心地位,成為教學的中心。
    24.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_______組成。
    25.班杜拉把強化分為三種:一是直接強化,二是_______,三是自我強化。
    26.個體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稱為_______。
    27._______證明遷移產(chǎn)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系的理解。
    28.將外在的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表現(xiàn)出一貫的_______,才標志著品德的形成。
    29.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行為技能和_______。
    30.根據(jù)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習慣化屬于_______領域。
    31.課程教學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學生和_______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協(xié)調。
    32.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二是_______,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33.發(fā)現(xiàn)教學指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活動而發(fā)現(xiàn)有關概念或抽象思維的一種教學策略.一般要經(jīng)過四個階段,其中第一個階段是_______。
    34.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這就是_______。
    35._______目標是高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
    36. 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_______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
    37. 強調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豐富的經(jīng)驗,所以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jīng)驗。這是_______的學生觀。
    38.課堂結果包括課堂情景結構和_______。
    39.心理測驗是_______的心理評估方法。
    40.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兒童思維發(fā)展的標志性特點是_______的形成。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怎樣培養(yǎng)和組織學生的觀察力?
    42.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3.簡述馬斯洛需要層次論在學習中的運用
    44.學生認知風格差異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45.影響態(tài)度和品德學的內部條件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10分)
    46.試述如何促進知識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