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案例重點(17)

字號:

1、給水排水構筑物施工時,應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淺”的順序施工,并應防止各構筑物交叉施工時相互干擾。對建在地表水體中、岸邊及地下水位以下的構筑物,其主體結構宜在枯水期施工;對抗?jié)B砼宜避開低溫及高溫季節(jié)施工。
    2、掌握城市給水工程濾池濾板、濾料施工質量控制要求:
    1)濾池內由清水區(qū)、濾板、濾料層、渾水區(qū)組成。
    2)濾料層由承托層、濾料(石英砂或無煙煤或碳顆粒)構成;
    3)渾水區(qū)設進水管和反沖洗集水槽。
    4)濾料黏附一定數(shù)量懸浮物后濾料間孔隙減小、濾速降低,此時要對濾料進行氣水反沖洗,使其恢復過濾能力。
    4)濾頭安裝后須做通氣試驗。
    5)濾料鋪裝后,須做反沖洗試驗,通氣通水檢查反沖效果。
    3、城市給水排水工程砼構筑物裂縫的控制措施:
    1)設計方面:
    ①按設計規(guī)范要求設置伸縮縫。
    ②避免應力集中:避免結構斷面突變產生應力集中,當不能避免斷面突變時,應做局部處理。
    ③合理增配構造鋼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盡可能采用小直徑、小間距。
    2)施工方面
    ①嚴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質量:砂和碎石要連續(xù)級配,含泥量不能超過規(guī)范要求。水泥宜為質量穩(wěn)定的普通硅酸鹽水泥。
    ②在滿足混凝土配合比和砼技術指標前提下,適當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通過使用外加劑改善砼性能,降低水化熱峰值。
    ③合理設置后澆帶:后澆帶設置時,“數(shù)量適當,位置合理”的原則。
    ④控制入模坍落度,做好澆筑振動工作:要盡可能減小入模坍落度,要及時振搗,并做到即不漏振,也不過振。重點部位還要做好二次振動工作。
    ⑤避免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過大:首先,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且不應大于25℃;其次,采取延長拆模時間和外保溫等措施,使內外溫差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減少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減少溫度裂縫。
    ⑥對于地下工程,拆模后要及時回填土控制早期、中期開裂。
    ⑦加強冬季施工砼質量控制,對于新澆砼入模溫度、拆模時內、外部溫度控制的測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