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每空1分,共15分)
1. 清華大學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說:學校不僅要給學生“干糧”,更要給“獵槍”。“干糧”指 ,“獵槍”指 。這句話強調了學習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2. 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動的依據(jù)、評判標準、出發(fā)點和歸宿。
3. 《教師法》從公民地位、思想品德、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等四個方面規(guī)定了教師資格,這是國家對教師的基本的要求。
4. 備好課是對每個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的檢驗,教師備好課必須做好 、了解學生和 三方面的工作 。
5.由教學計劃編寫的指導文件是 。
6. 一名教師教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了以前的內容“躍”這個字,右邊的“夭”正好是今天學的這個“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當學生再學“笑”這個字的時候就容易多了,這名教師是運用 原則來進行教學的。
7.校園文化包括 、 和 。
8. 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
9.循序漸進原則要遵循學科的 和學生的 。
10. 首次提出六三三學制,至今仍在采用的是
二、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20分)
1. 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為(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2. 覺察刺激之間微弱差別的能力稱為( )。
A.絕對感覺閾限 B.絕對感受性
C.差別感覺閾限 D.差別感受性
3.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描述的是( )。
A.適應現(xiàn)象 B.聽覺適應
C.嗅覺刺激 D.味覺刺激
4. 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則 B.目標一致的原則
C.可接受性原則 D.有利于身心發(fā)展的原則
5. 近代早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是( )。
A.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B.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杜威的《民主主義和教育》 D.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6. 教師的勞動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勞動的( )。
A.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B.主體價值
C.創(chuàng)造價值 D.教育價值
7. 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是( )。
A.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B.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C.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理解問題——檢查假設
D.研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8.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是不好的,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稱為( )。
A.否認 B.文飾 C.投射 D.幻想
9. 某生學習成績較差,卻經(jīng)常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的父親是××級干部,以求得心理滿足。這是采用了( )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現(xiàn)。
A.升華 B.補償 C.退行 D.轉移
10. “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边@一觀點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學論》 B.《教育漫話》
C.《愛彌兒》 D.《普通教育學》
11. 班主任工作是從( )開始的。
A.評定學生操行 B.教育個別學生
C.了解和研究學生 D.組織班集體
12. 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思維過程屬于( )。 (株洲市)
A.聯(lián)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3. 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要依據(jù)( )的特征進行。
A.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 B.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分化與互補的協(xié)調性
C.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 D.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14. 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來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是( )教改的科研成果。
A.愉快教育 B.和諧教育
C.成功教育 D.目標教學
15.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xiàn)特征是( )。
A.學校的產生
B.學制的建立
C.課外、校外活動
D.共青團少先隊活動
16. 古人蘇秦受辱而懸梁刺股,終成學業(yè),恰好印證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名言,這說明人的情緒的兩極( )。
A.是對立而不可調和的 B.因一定條件而互相轉化 C.是具有社會性的,可有意識地調節(jié)和控制
D.是可以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的
17.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包括( )。
A.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B.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C.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合作教育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合作教育學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18. 學生是人,是教育的對象,因而他們( )。
A.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
B.對外界的教育影響有選擇性
C.毫無顧忌地接受教育
D.能動地接受教育
19. 鄧小平提出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是( )。
A.又紅又專
B.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C.“四有新人”
D.創(chuàng)新型人才
20. 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一般只保持( )秒。
A.1~2
B.20~30
C.60~70
D.70~80
三、簡答題 (每小題4分,共16分)
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什么要轉變學習方式?應該如何轉變學習方式?
2.簡述當前課程評價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3.如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教育平等的含義是什么?
四、論述題 (第1小題6分,第2小題7分,共13分)
1. 結合教育理論知識,談談“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條規(guī)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BR> 請問:把實施素質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法的意義有哪些?談談你的認識。
五、案例分析題 (每小題8分,共16分)
1. 這是一個學校普遍認為的差班。 一名年輕的老師第走上講臺,一個男生就站起來問道:“老師,您喜歡不喜歡差生?”老師沒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著他,問道:“你會不會把自己心愛的舊玩具丟掉?”男生想了一會,回答道:“應當不會,我會好好珍藏的?!崩蠋熋嫦蛉嗤瑢W,莊重地說: “我也不會,你們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們有什么缺點,我會幫助你們改正,直到你們改好為止。一名差生不是各個方面都不及格的學生,而你們只不過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過努力,大家都會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在我的眼里沒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學生。”學生們都感動地鼓起掌來。
(1)請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上述案例分析這段材料體現(xiàn)了哪些德育原則。
(2)依據(jù)案例說明教師應具備哪些師德。
2.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很憂郁的小女孩,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老師想了個辦法,一天,老師帶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
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結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師也夸她:“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從此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結摘掉(她一直以為蝴蝶結都在頭上),每天都昂起頭開心地走路。
結合所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內容,試對上述案例作出分析。
六、作文 (20分)
請以“終身學習”為話題,結合教師職業(yè),談談你的認識。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600字左右。
1. 清華大學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說:學校不僅要給學生“干糧”,更要給“獵槍”。“干糧”指 ,“獵槍”指 。這句話強調了學習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2. 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動的依據(jù)、評判標準、出發(fā)點和歸宿。
3. 《教師法》從公民地位、思想品德、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等四個方面規(guī)定了教師資格,這是國家對教師的基本的要求。
4. 備好課是對每個教師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的檢驗,教師備好課必須做好 、了解學生和 三方面的工作 。
5.由教學計劃編寫的指導文件是 。
6. 一名教師教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復習了以前的內容“躍”這個字,右邊的“夭”正好是今天學的這個“笑”的下面的部分,于是當學生再學“笑”這個字的時候就容易多了,這名教師是運用 原則來進行教學的。
7.校園文化包括 、 和 。
8. 科學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
9.循序漸進原則要遵循學科的 和學生的 。
10. 首次提出六三三學制,至今仍在采用的是
二、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20分)
1. 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為(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2. 覺察刺激之間微弱差別的能力稱為( )。
A.絕對感覺閾限 B.絕對感受性
C.差別感覺閾限 D.差別感受性
3.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描述的是( )。
A.適應現(xiàn)象 B.聽覺適應
C.嗅覺刺激 D.味覺刺激
4. 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則 B.目標一致的原則
C.可接受性原則 D.有利于身心發(fā)展的原則
5. 近代早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是( )。
A.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B.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杜威的《民主主義和教育》 D.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
6. 教師的勞動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勞動的( )。
A.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B.主體價值
C.創(chuàng)造價值 D.教育價值
7. 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是( )。
A.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B.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C.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理解問題——檢查假設
D.研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
8.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是不好的,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稱為( )。
A.否認 B.文飾 C.投射 D.幻想
9. 某生學習成績較差,卻經(jīng)常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的父親是××級干部,以求得心理滿足。這是采用了( )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現(xiàn)。
A.升華 B.補償 C.退行 D.轉移
10. “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边@一觀點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學論》 B.《教育漫話》
C.《愛彌兒》 D.《普通教育學》
11. 班主任工作是從( )開始的。
A.評定學生操行 B.教育個別學生
C.了解和研究學生 D.組織班集體
12. 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思維過程屬于( )。 (株洲市)
A.聯(lián)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13. 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要依據(jù)( )的特征進行。
A.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 B.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分化與互補的協(xié)調性
C.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 D.兒童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14. 采用“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來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是( )教改的科研成果。
A.愉快教育 B.和諧教育
C.成功教育 D.目標教學
15.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現(xiàn)特征是( )。
A.學校的產生
B.學制的建立
C.課外、校外活動
D.共青團少先隊活動
16. 古人蘇秦受辱而懸梁刺股,終成學業(yè),恰好印證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名言,這說明人的情緒的兩極( )。
A.是對立而不可調和的 B.因一定條件而互相轉化 C.是具有社會性的,可有意識地調節(jié)和控制
D.是可以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的
17.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包括( )。
A.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B.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C.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合作教育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
D.人本主義理論、合作教育學理論、素質教育理論
18. 學生是人,是教育的對象,因而他們( )。
A.消極被動地接受教育
B.對外界的教育影響有選擇性
C.毫無顧忌地接受教育
D.能動地接受教育
19. 鄧小平提出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是( )。
A.又紅又專
B.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C.“四有新人”
D.創(chuàng)新型人才
20. 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一般只保持( )秒。
A.1~2
B.20~30
C.60~70
D.70~80
三、簡答題 (每小題4分,共16分)
1.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什么要轉變學習方式?應該如何轉變學習方式?
2.簡述當前課程評價發(fā)展的基本特征。
3.如何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教育平等的含義是什么?
四、論述題 (第1小題6分,第2小題7分,共13分)
1. 結合教育理論知識,談談“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三條規(guī)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BR> 請問:把實施素質教育納入義務教育法的意義有哪些?談談你的認識。
五、案例分析題 (每小題8分,共16分)
1. 這是一個學校普遍認為的差班。 一名年輕的老師第走上講臺,一個男生就站起來問道:“老師,您喜歡不喜歡差生?”老師沒有回答,反而微笑地看著他,問道:“你會不會把自己心愛的舊玩具丟掉?”男生想了一會,回答道:“應當不會,我會好好珍藏的?!崩蠋熋嫦蛉嗤瑢W,莊重地說: “我也不會,你們都是我的弟弟妹妹,如果你們有什么缺點,我會幫助你們改正,直到你們改好為止。一名差生不是各個方面都不及格的學生,而你們只不過是某些方面有所缺陷。我想,通過努力,大家都會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在我的眼里沒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學生。”學生們都感動地鼓起掌來。
(1)請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上述案例分析這段材料體現(xiàn)了哪些德育原則。
(2)依據(jù)案例說明教師應具備哪些師德。
2.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很憂郁的小女孩,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老師想了個辦法,一天,老師帶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贊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
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于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結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師也夸她:“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從此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結摘掉(她一直以為蝴蝶結都在頭上),每天都昂起頭開心地走路。
結合所學的教育學、心理學內容,試對上述案例作出分析。
六、作文 (20分)
請以“終身學習”為話題,結合教師職業(yè),談談你的認識。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60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