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東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chǔ)知識試題3

字號:

21. 在自然界中,沒有上,就無所謂下;在社會中,沒有先進,無所謂落后;在認識中,沒有正確,就無所謂錯誤。這說明(   )。
    A. 矛盾雙方是相互排斥的
    B. 矛盾雙方是相互滲透的
    C. 矛盾雙方是相互轉(zhuǎn)化的
    D. 矛盾雙方是相互依存的
    22. 概念、判斷、推理是(   )。
    A. 屬于感性認識的范疇
    B. 屬于理性認識的范疇
    C. 屬于直接經(jīng)驗的范疇
    D. 反映論的三種形式
    23. 16世紀末,伽利略通過在比薩斜塔所做的自由落體試驗,*了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這件事說明(   )。
    A. 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
    B. 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
    C. 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D. 真理是對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24. 在現(xiàn)實中還沒有充分的根據(jù),也不具備必要的條件,在目前不能實現(xiàn)的可能性,屬于(   )。
    A. 較差的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現(xiàn)實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25.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由(   )。
    A. 真理的本性決定的
    B. 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C. 真理的本性和實踐的特點決定的
    D. 認識過程決定的
    26. 當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從根本上說,這是由(   )。
    A. 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決定的
    B. 正確的科技政策決定的
    C. 環(huán)境和資源的狀況決定的
    D. 生產(chǎn)實踐的需要決定的
    27. 承認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就是堅持了真理標準問題的(   )。
    A. 唯物論
    B. 客觀論
    C. 辯證論
    D. 折衷論
    28. 社會精神財富的源泉是(   )。
    A. 客觀物質(zhì)世界
    B. 自然和社會的統(tǒng)一
    C. 知識分子的頭腦
    D. 人民群眾的實踐
    29. 衡量生產(chǎn)力水平的客觀尺度是(   )。
    A. 勞動工具的狀況
    B. 勞動者的素質(zhì)
    C. 勞動對象的廣度和深度
    D. 勞動產(chǎn)品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
    30. 劃分階級的標準是(   )。
    A. 經(jīng)濟地位
    B. 政治態(tài)度
    C. 思想觀點
    D. 受教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