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日記隨感:應(yīng)當(dāng)看破紅塵

字號:

這篇關(guān)于悲傷日記隨感:應(yīng)當(dāng)看破紅塵,是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看破紅塵本是貶義詞,過去是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現(xiàn)在是指受挫折后消極回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tài)度。
    我理解看破紅塵的真正意義應(yīng)當(dāng)是知道、明了、體悟世間的實相。因為佛教認為我們是不可能在世間滿足自己的追求與欲望的,而看破紅塵是洞悉與體悟到世間的本質(zhì),要追求永恒的悅樂則必須看破紅塵,否則就一定會生出許多煩惱,傷身折壽。當(dāng)然看破紅塵不是冷漠無情,六親不認,也不是混吃等死,虛度一生,更不是為所欲為,無惡不做,而是寬容大度,與人為善,淡泊名利,助人為樂。
    所謂紅塵,其實就是世間,世間其實就是兩個字:“名利”。至于感情也都附屬于名利,因為擇偶的標準都離不開那兩個字 。
    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世間不知有多少人為名利朝思暮想,挖空心思,削尖腦袋,爭的你死我活,更不知犧牲了多少人生快樂,甚至不知有多少人因追逐名利而斷送了前程,甚至丟了卿卿性命。
    我十分理解那些沒有看破紅塵的人因名利望眼欲穿,為名利貪得無厭,爭名利勾心斗角,圖名利欲壑難填。當(dāng)然他們一心想得到名利也是人之本性,人之常情,但是他們不清楚那些虛名浮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爭來爭去的結(jié)果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正如《紅樓夢》里“好了歌”唱的那樣: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BR>    我何嘗不是也很想得到更多名利的人,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確把名利看的很淡。
    六歲上小學(xué)一年級,一報到就被老師任命為班長,從此就一直當(dāng)學(xué)生干部。上班后不到一年多就當(dāng)了團干部,后來就一直是黨員干部,也所謂是人上人,對此我真的不以為然,我認為當(dāng)官有權(quán)有利但是更有弊,如今當(dāng)官的有幾位不遭人唾棄,要想當(dāng)個好官似乎是沒啥希望的,到頭來眾叛親離,連個真正的朋友都沒有,真是得不償失。任何名位對我來說都是虛無飄渺的東西,我真的沒有一點心思去爭半點名位,主動讓賢,讓那些沒有看破紅塵的人操心費力去吧。
    金錢是好東西,雖然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而我的原則是只要衣食無憂,我就知足常樂。小時候,我從來不亂花一分零花錢,父母給我的零花錢都是放進儲蓄箱里,到過年時拿出來給父母買點禮物。上班后,我把全部工資一分不差都如數(shù)交給父母,我需要什么東西,都是父母為我買好。我深知父母養(yǎng)育我們子女不容易,我們長大了,掙錢了,要想方設(shè)法幫助父母減輕生活負擔(dān)。結(jié)婚后,我和妻子還每月都拿出部分工資交給父母填補生活費用。父親去世前把全部家產(chǎn)都親手交給了我,我把帳目全部公開,自己不偷摸留下一分錢,因為兄弟姐妹都是我的親人,我絕不能有任何貪占行為。在單位,我管過許多財物,從不私自動用,更不揣進自己的腰包。我堅信一點,那就是看破紅塵,無欲則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事,但求心安,不因捉虱子而燒了棉襖。
    徐志摩有句名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朱軍說過:“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边@正是真正意義上的看破紅塵。我深知做人就做坦坦蕩蕩的人,不做物欲的奴隸,不做名利的犧牲品。因為任何名利都是暫時的,最終都是別人的,當(dāng)撒手而去時才了破紅塵,才后悔當(dāng)初不該爭名奪利,豈不是悔之晚矣。
    世間名利,過眼云煙;
    看破紅塵,順其自然;
    吃虧是福,隨遇而安;
    知足常樂,體壯心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