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 > 小說:魂牽夢繞少年時

字號:

【一】
    年歲,是一個完美的圈,不停地轉動著,一輪又一輪,站在中間,我漸漸感到茫然昏沉。轉幾圈都無所謂了。還要轉幾圈?似乎也無所謂了。越來越明朗的是,一個輪回都劃過四個格子,每一個格子都標繪著其固有的色調,鳴響著其固有的音律。不停地轉動而又不變的格子,冥冥中把一切都套了進去,把人也套了進去。少年被安放在春天淺綠色打底的花籃里;夏天的向日葵適合裝飾青年奮發(fā)的畫幀;秋天的疏朗和寥遠宜剪貼中年的沉靜和憂思;冬天的腳步總踏著著老年的心緒。
    站在夏季的格子里,覺得后邊的兩個格子很近很近,似乎沒有界限,還沒經過,不愿去多想,也怕去想。而前邊的格子卻越來越遠,像一片駛向無盡頭的船只或像一朵飄向天邊的云,禁不住老留戀地回頭看著,懷想著,似乎載著我的魂兒。那遠去的不會復返的格子里——歡樂,清晰又明朗。
    我不大回想成年以后的那些事,那是一杯似乎參雜了雜質的酒,喝著就覺得沒什么味道。成功的,似乎不能再提,失敗的,還在打擊自己;高興的,有點假,憂傷的,還有一絲絲延續(xù)。唯有兒時的那些事兒,無關成敗,也無關憂喜。喜和憂是大人的事,小孩只管樂不樂。樂了就笑,不樂就哭,哭就是哭,不構成傷心。
    人對于往事的津津樂道,往往是出于對現時的比較。我的童年的敘述令現在的孩子聽起來勝過他們讀過的任何一個童話。他們那種驚奇、羨慕的表情,足于說明他們已神思游遠,神往卻永遠都無法企及。
    我百回不厭地得意而驕傲地講述著,重復著,在有人或無人聆聽的時候。我的(或我們那地方那時代的)童年是快樂的,自由的,我敢說,它美妙得無與倫比。
    【二】
    童年的樂事實在太多,模糊的清晰的,我拾掇深刻的填在四季的格子里。每個季節(jié),都看到風一樣自由和歡快的少年。
    你見過春天里的油菜花嗎?見過。誰不見過油菜花呢?可是你只是站在菜地的邊緣或遠遠的看著,還感受和抒發(fā)了春天的情愫。我(我們)沒有,我還不懂得什么是抒發(fā)。我小心地走進花地里,一手拿著一個玻璃瓶子(一般是空藥瓶子或空墨水瓶子),一手拿著帽子,眼跟著一只在花蕊上嗡嗡嗡的蜜蜂。什么帽子?綠色的軍帽,只是那五星不是紅的,是藍墨水涂的,臟兮兮的,帽子里冒著濃濃的汗味。帽子對準迷戀著花香的小蜜蜂,雙手一合,蜜蜂就被攏住了,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玻璃瓶子里。躺在菜地松軟的泥土和雜草中,躺在花叢中,看著瓶子里的蜜蜂,享受著自己的捕獲。蜜蜂在瓶子里拼命地撞來撞去,很健壯,肥嘟嘟的,嗡嗡嗡的聲音是我欣賞的音樂,我一點都沒覺得小蜜蜂被關在瓶子里可憐,倒覺得它十分好玩。身上臉上都沾滿了陽光和花粉味。“花的香,陽光的溫暖,風的柔和……”那時候我不會說這樣的話,卻都揉碎在渾然的童真里。
    與詩意無關,與情意也無關,從未見過有人在書上把它們作為詩情的種子,至今我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農民只把它們作為田里的肥料。稻子熟了的時候,放掉田里的水,在潮濕的泥土上灑下種子,不聞不問,春天一到,它們就把田變成一面面厚厚平整的碎花綠毯。我們在碎花綠毯上狂奔,追逐,賽跑,翻跟頭,摔跤。時而奔向不同的方向時而又疊倒成一堆,累了,叉開四肢對著藍天里的云喘一回兒氣,身上沾滿了淺紫的花,沾滿了綠葉和露珠,沾滿了春色。云就是云,我們不會同云說話,云也不會同我們說話,云自由,我們也自由。無人會責罵我們在踐踏他們的田園,因為第二天早上,當路過昨日打滾的地方,昨日的破缺又自修復得如此完美,看不出一絲痕跡?,F在我想,如果人能像它們具有這樣的修復性能該多好呀,可人做不到,破缺的東西可能永遠都修復不了。
    吃過春筍嗎?吃過新鮮的春筍嗎?誰不吃過呢??赡阄幢夭蛇^筍。采筍的味道一點都不比新鮮的筍味差。四季豆才有小孩的手指那么大,黃瓜才開花,辣椒和西紅柿正在拔苗,正是青黃不接時節(jié)。突然有一天有人興奮地說:“杜鵑叫了,我聽到杜鵑叫了,你們聽到了嗎?”我們這些孩子就一窩蜂地直往山上的竹林里鉆。那時候,山里人口多,竹林就顯得小,我們小孩總愛爬進陡密的地方。頭埋在竹草雜生的密叢里,手攀著枝藤,眼光穿梭在鋪滿枯枝敗葉的地面。哈,這里鉆出一根,哈,那里又冒出出一根,不,是兩根,嗨,三四根,忙都忙不過來,真擔心同伴從身邊冒出來,搶先下了手。讓人受用的是,手握住粗壯的春筍的感覺,聽筍脫節(jié)而出的聲音。因為采筍,村里哪個陡坡沒爬過!哪個荊棘窠沒鉆過!坡陡算不了什么,荊棘也算不了什么,一點都不害怕。至今,那混合著枯枝敗葉、竹葉、青草、泥土的潮濕味依然清晰可聞。那時候,似乎到處都是人,沒什么野獸,竹林里除了鳥之外,偶爾也看到蛇,似乎沒有別的什么野生動物。有一回,當我在林子中正往上攀爬的時候,突然停下來,一條兩尺來長的竹葉青正悠然的躺在我頭頂的樹枝上,我只能悄悄地退回去。它雖然毒辣,只要我不打擾它,它也不會打擾我的,我一點都不害怕?,F在回想起來,倒是難得見到的可愛。那種生靈,干凈得剔透。倒是有一回,把我們嚇呆了。也是在采筍回來的路上,幾個小伙伴邊走邊玩,突然有人說有蛇,說著就撿起石頭來砸。頓時,石頭像雨點一樣向一條小竹葉青砸去。它拼命地向前逃竄,可還是沒有逃過飛來的石頭,一塊鋒利的石頭將它的身體斬成了兩段??勺屛覀儧]想到的是,它的頭部居然猛然竄起,朝著我們的方向來,并盯住了其中一個小伙伴。那個小伙伴撒腿就跑,跑了一二十米才停下了。哎呀!幸好是沿著路跑上坡,幸好我們都是飛毛腿,要不然后果不堪設想?,F在想來,真像是一出《荊軻刺秦王》。那一刻,我們嚇得手腳都發(fā)涼了,特別是那個被蛇攆的小伙伴,嚇得坐在地上半天都回不過神來,臉都白了。不過只幾秒鐘之后我們幾個就哈哈大笑起來,笑得前俯后仰,笑得腰都直不起來。當時,我肯定,那條被砸死的小蛇,不是我在竹林里相遇的那條??扇缃瘢依嫌X得是同一條。那時,我們這些農村的小孩,都沒有善待小動物的意識,將青蛙、蛇活剝皮,是常玩的事,好像都沒一點良心。
    竹筍你是知道的,但你知道“草筍”是什么嗎?說“草筍”你肯定不知道,因為我也不知道它的書名叫什么,我們那兒都叫它“草筍”。不過沒關系,“狗尾巴草”你應該知道吧。連“狗尾巴”都不知道,我會說你的生活著實有些缺憾?!肮肺舶汀边€沒出來的時候,是一根草芯,草芯“老了”,就成了“狗尾巴”?!安莨S”不是“狗尾巴”的幼年,而是另一種草的幼年,“老了”,長成毛茸茸的白尾巴,有點像茅草,但比茅草要矮小得多。春天到來的時候,田坎上,地腳邊,長滿了草筍,青嫩嫩的,壯鼓鼓的,拔到手中,輕輕剝開它嫩綠的外衣,一條可眼的草芯便露了出來,胖乎乎的,嫩白得讓人誤以為是安然入睡的春蠶,卻跟蚯蚓差不多長。用手指把它夾出來,提著它的尾巴,放入口中,既柔滑又脆嫩,甜甜的汁液溢滿了甜美的嫩草味,讓人口齒生香。還可以將它們揉成團,編成餅,一口下去,更過癮。長大后我才吃過口香糖,吃口香糖的時候我就想起吃草筍,那味道,是什么口香糖都永遠無法比擬的。由是想,天然的東西,才是醇美的東西。為人為文,兜一合口香糖,我寧愿兜一把春天的草筍。
    【三】
    前些天我也是在這個網站發(fā)表了一篇《夏天的暢想》的小文,割舍不掉夏日的情結,還是與快樂的童年有關,我這樣說“夏天是屬于農村里河邊的孩子們的……”因炎熱而想到清涼的小河或溪流那是自然地事。我們村子邊,正好就有那么一條小河,來自高山的泉眼,清澈透亮。整個夏天,快樂幾乎都在這條小河里。早飯后,幾乎全村所有的小孩都匯集到小河邊。河上有一座小石橋,我們都把衣服撂在小橋上,先比撒尿,看誰撒得遠,然后往河里跳,一個兩個都像是武打片里的英雄。在河里追呀,鬧呀,直到眼前一片霧色,涼得嘴唇發(fā)紫。沒關系,河邊有很多又寬又平的石板,被太陽曬得熱辣辣的,濕漉漉的身子趴在上面正舒服,正面背面都熱乎乎的。學游泳的時候,我溺過兩回,都是被身邊大一點的同伴牽上來的。現在回想起來,自是件及其危險的事,可當時卻全然不當回事。也有膽小點的,將打濕的褲腰和褲腳捆住,然后往里邊吹氣,褲子就鼓起來了,然后趴在上邊慢慢地學。這可真是個聰明的好主意。
    在河邊抓螃蟹和釣螃蟹當然也是件有味的事。沒聽說過螃蟹還可以釣吧。很簡單,到田坎上釣一兩只大青蛙,剝下皮,用繩子綁好,吊在竹竿上,往淺水的石窠里一丟。過一兩分鐘把竹竿提起來,哎,一只大螃蟹就蕩悠悠地掛在上面。在水淺的地方,你甚至可以看到螃蟹從石塊的縫隙里爬出來,然后用兩只大鉗子夾住青蛙,企圖將它拖進石縫中去享用。你拉它也扯,死死地夾住青蛙不放,它哪里知道,對手可是個龐然大物!螃蟹可真是個固執(zhí)的東西,明明被提出了水面,還死不放手,結果反倒落入了捕捉者的手中,丟了自個兒的身家性命。
    白天,青蛙是難于抓住的,釣,倒很容易。釣青蛙好的誘餌是蜻蜓,捉蜻蜓好的辦法是粘。找一根又細又長的竹子,去掉枝條,留下尖尖的末端,然后去打幾個蜘蛛網,讓蛛絲粘在竹竿末端,再往手板上吐兩把口水,輕輕地抹在蛛絲上,再把絲弄成一個豆大的小球捏在竹竿的尖尖上,粘性真好,被粘住的蜻蜓準逃不掉。夏天,蜻蜓多得不得了,籬笆上,草葉上,路上,歇著的,飛著的,灰白的,瓦白的,紅的,橙的,黃的,綠的,大的小的,各色都有。我們一粘就是一大把。干啥用?喂小雞,釣青蛙,釣得青蛙喂小鴨。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粘蜻蜓時唱的童謠:
    小蜻蜓,你停停,停在你爹娘的籬笆上。
    五月我穿灰麻衣,六月我穿白麻衣,一些小孩喊我歇,我拍手拍腳就跑掉。
    這些童謠用苗族語來唱,是十分押韻的。每當想起這些歌謠,除了親切和溫暖,更甚的是惆悵和哀傷。想想,也僅僅只二三十年的功夫,一切都變得遙遠得像一個古老的童話。蜻蜓到哪兒去了?童謠到哪兒去了?還有青蛙呢?蜘蛛呢?茂盛而蒼翠的莊稼地里,風帶來的是濃濃的藥味。
    從河邊回家,自然是一路玩一路走,三五個要好的說不定又往別的地方竄去了:悄悄地溜到人家地里摘人家的西紅柿,摘人家的長豆角和玉米棒。西紅柿和長豆角是不洗的,往衣服上一擦,就往嘴里送,滿口鮮。現在呀,誰又會吧西紅柿和豆角當水果吃?當然不知道他們的味道啦。烤玉米棒的味道就更不用說了,那香噴噴的味兒,老遠都能聞得到,那種偷來的玉米棒吃起來就更香。偷來的吧,大多數是嘗鮮,否則也不至于,因為熟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多的是。撿一堆干柴,點燃了,大家就迫不及待的把玉米棒丟進去,不到一袋煙的功夫,玉米的香味就飄起來,有人口水就掉了。黑乎乎的玉米棒從火堆里刨出來,在地上拍兩拍,熟也好生也好焦也好,都啃起來,弄得嘴巴鼻子一把黑灰,邊吃還邊笑,嗯,真是香。
    【四】
    要說偷人家東西吃,過癮的是在秋天。
    打谷子的時候,花生熟了,地蘿卜熟了,柚子開始黃了,板栗炸皮了,還有,向日葵也低下了沉甸甸的大臉盆。哎呀,我們這些小孩子呀,老把人家的這些好吃的東西惦記在心里。吃飽晚飯,月亮升起來了,我們就跑到曬谷場去玩,一直玩到月亮瘦小孤單得掛在頭頂?;蚴窃缇蜕塘亢昧说?,也有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提議的,我們幾個便偷偷地往人家的地蘿卜地里去。因為是小偷,不走正道,往往是爬坡爬坎,鉆過樹林,穿過紅薯地,像偵查兵一樣先察看有無看守的人。確定無人看守就開始行動,折一節(jié)樹枝開始挖。地蘿卜長得深,土又硬,摳半夜摳不出兩三個。突然有人悄悄地說:“走啦,來人了?!贝蠹亿s忙提起摳出來的地蘿卜閃身就跑。現在想,哪會來人?誰三更半夜來看幾個地蘿卜?跑到一個避眼的地方我們才放心停下來。先是比較誰的收獲多,再坐下來慢慢品嘗。邊吃邊調笑,有人就提議再去一趟花生地,有人建議去摘向日葵,有人說還可以去摘柚子,酸的也行??傊且灰故遣换丶宜?,在田里用稻草人堆一個小屋子,然后鉆進去,一邊吃著偷來的瓜果,一邊說著鬼話,不知不覺便入了夢鄉(xiāng)。月亮更孤單了,冷冷清清的,努力向山頭靠去。
    秋天里小孩子們還很多,可以到山上去摘板栗,摘不到的可以用竹竿打,竹竿打不到的還可以用石頭擲,總之,這些事兒難不倒我們這些鬼精靈。還可以去摘八月瓜,到水田里捉泥鰍和黃鱔?,F在要想吃到原生態(tài)的泥鰍和黃鱔,可沒那么容易了。
    【五】
    冬天好玩的時候是在冰雪天,可以滑冰滑雪,打雪仗,也可以捕鳥,攆兔子,捕黃鼠狼。
    滑雪需要兩竹片,自家沒有竹子就去偷。不敢大聲地砍,只能輕輕地削,刀子與竹子摩擦的聲音只有自己才能聽得見,那種急切而擔心的心情,至今似乎還能夠體會。偷別人東西固然不對,不過現在想來倒成了一種樂事。在平坦的田里,在曬谷場上,在斜坡路上,一群群伙伴,或站或蹲,你推我拉,看誰滑得遠滑得快,推推搡搡,撞得人仰馬翻。
    雪仗是少不了的,這兒一伙那兒一伙,從村東追到村西,村頭攆到村尾,手紅得像涼拌雞爪,鞋子都濕透了還渾然不覺。記得有,打完雪仗后,我腳冷得失去了知覺,在人家屋子烤火時,不知不覺把鞋尖烤焦了,回到家里挨了一頓好打。
    冰總結得特厚,水田里的冰連斧頭都砍不動,我們到上面去玩,連板凳都拉出去了。有一年,冰把水田里的魚動凍住了,很多烏鴉飛過來啄冰里的魚。有人把魚鑿出來,涂上甲胺磷,藥死了很多烏鴉,并把烏鴉撿回家,脫了毛破了肚,用鐵絲穿起來掛在火坑上烤了吃。我也吃過,還真好吃。
    捕鳥,當然是樁好玩的事。捕法有很多種,能捕到活的,也能捕到死的,機關可以設在地上,也可以設在樹上,人不要守著,把機關設好了就可以走人,隔時來查看就是了。那些捕鳥的工具不知是誰發(fā)明的,我們只需照著制造,巧妙而輕巧,遠比課文《三味書屋》里頭講的捕法高明得多。那時的鳥類也很多,只可惜,我只知道它們的苗語名字,現在有條件想來對照科普書尋找它們的書面名字,卻不見它們的蹤跡,連麻雀都不知上哪兒去了!我想,它們一定是遠離人類了。有時我忍不住對它們的離去而悲哀,可是有什么法子?像我們這樣一個古老的苗族,我們的風俗習慣,甚至語言,很快地也將會消失,為幾只鳥兒,我悲哀得起嗎?
    黃鼠狼也可以捕得著的,很簡單,用機關支一面大石板,石板下放一兩條小魚就行。黃鼠狼的皮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肉一點都不好吃,多半是喂給狗。
    在雪地里攆兔子那就遠比捕鳥和捕黃鼠狼更有趣。帶上狗,一看到兔子腳印就準能逮著。見到人和狗,兔子就嚇破了膽,拼命的跑,下坡的時候一路跑一路翻跟斗,也不敢亂跑,大多是沿著山路跑,因為路上沒有樹枝和荊棘,速度要快得多。往往是繞了一座山又一座山,當狗和兔都累得筋疲力盡的時候,在人的幫助下,狗占了上風,一口咬住了兔子。失魂落魄,命懸一線的是兔子,興奮的是人和狗。
    【六】
    少年時玩的游戲和玩具多不勝數。跳飛機,跳房子,跳繩,踢毽子,老鷹抓小雞,捉迷藏,玩打仗,打陀螺,挖地道,削刀槍,做彈弓,做弓箭,捏泥巴,做蛐蛐籠,下棋,打紙板,做紙炮,折紙飛機、紙船、紙槍,做水槍,甚至還造過火槍,抓石子,劈刀把……不勝枚舉。時時刻刻都耍不膩,玩不夠!
    更有趣的是,這些玩具都是我們小孩子自己親手弄的!
    我記得,我做過一架小木船,在水上可以自動航行十多米。我還造過一把小火槍,可以打穿門板。我曾用小石塊和石板蓋過一個小石屋,可容兩個人避雨。我還用竹子做過幾只笛子,吹奏出我所學過的歌曲,用篾片編過菠蘿,用粽葉編過扇子……真可惜,我的一把精致的擊中過三只小鳥的彈弓被班主任老師繳去了。
    這些都帶給我什么呢?我沒說它們給后來的和今天的我?guī)硎裁?,但我可以說,它們給我的少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說實在,應該感謝那可時代,給了我們那么多自由的空間和時間。那時候,沒有電,更談不上看電視,玩網絡游戲,玩別人制造的玩具和游戲,快樂,只能憑自己的雙手和腦瓜去尋找和創(chuàng)造。
    住在不大不小的城市里,無論是周末或假期里,看著女兒除了完成作業(yè),不是看電視就是玩網絡游戲,悶了也找不出什么樂子,我總忍不住跟她講起我少年的故事。
     初二:如你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