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是中國詩歌的現代形態(tài)。幾千年的中國古典詩歌到了現代發(fā)生了巨變,所以“變”是新詩的根本。對新詩的“新”的誤讀,造成了新詩百年發(fā)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學中充當先鋒和旗幟的新詩至今還處在現代文學的邊緣,還在大多數國人的藝術鑒賞視野之外。在一些論者那里,新詩似乎是一種沒有根基、不拘形式、隨意涂鴉、自由放任的藝術。 其實,“變”中還有一個“?!钡膯栴}?!白儭本褪恰俺!保沂且环N永恒的“常”。中國新詩的繁榮程度取決于它對新的時代精神和審美精神的適應程度,新詩的“變”又和中國詩歌的“?!甭撓翟谝黄?。詩既然是詩,就有它的一些“常態(tài)”的美學元素。無論怎么變,這些“?!笨偸谴嬖诘?,它是新詩之為詩的資格證書。重新認領這些“?!保钱斚滦略娬テ鸨椎那疤?。
中國詩歌的“?!眮碓从谟滞庠谟诠诺湓姼?,活躍于又隱形于現代詩歌當中。也就是說“常”不是詩體,不是古典詩歌本身,“?!笔窃姼杈?,是審美精神。
在詩歌精神上,中國詩歌從來崇尚家國為上。氣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頓挫的杜甫,雖然他們的藝術個性相距甚遠,但是他們的詩詞總是以家國為本位的。他們對個人命運的詠嘆和同情,常常是和對家國的興衰的關注聯系在一起的?!癬_____________”,是古詩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必然尋求審美靜觀,他走出世界以觀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觀照人生。沒有“走出”,沒有審美距離,就沒有詩美體驗,也就沒有詩。但這是創(chuàng)作狀態(tài)。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中國不被看重,中國詩歌的評價標準從來講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詩”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為大手筆。這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常”。
新詩可以不都寫現代格律詩。但是,中國古典詩歌是格律詩傳統,而格律詩的要義就是對形式和音樂性的尋求。注重聽覺,注重吟誦,因而注重格律,這是中國古詩的“?!薄S眯膹脑娰|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性,用耳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性,這是中國詩歌為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許多新詩人對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創(chuàng)作中加強了音樂性,聞一多說,這是徐詩“一個絕大的進步”。從“感情泛濫”到 “情感羈勒”,說明徐志摩的)式感和音樂感的加強。沒有形式感和音樂感的人絕對稱不上是詩人。
中國詩歌在傳播上也有“?!?。在詩歌創(chuàng)作尋言的時候,總是盡量用最淺顯的語言來構詩的言說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諸如此類的章在我們民族中流傳千年,和言說方式非常有關。重建寫詩的難度,重建讀詩的易度,這是詩必須注意的我們民族詩歌之“常”。
新詩,新其形式需是詩。新詩在“變”中就有時時回望“故鄉(xiāng)”的必要。在“變”中繼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61.下列關于中國詩歌的“?!钡睦斫?,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詩歌在精神上從來崇尚家國為上,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為大手筆
B.新詩無論怎么變,“?!倍际谴嬖诘?,它是新詩之為詩的資格證書,所以新詩有的時候在“變”中繼承“?!?BR> C.在傳播上,盡量用最清晰的語言來構成詩的言說方式,并且要注重聽覺,注重吟誦
D.中國詩歌的“?!眮碓从谟蛛[形于古典詩歌,活躍于又外在于現代詩歌當中?!俺!笔窃姼璧木瘢菍徝谰?BR> 62.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詩歌一直講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詩”為評價標準,而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中國不被看重
B.中國詩歌為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是用心從詩質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性,耳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性
C.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必然尋求審美靜觀,他走出世界以觀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觀照生。這便是創(chuàng)作的境界
D.當徐志摩的詩從“情感泛濫”到“情感羈勒”時,證明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形式感和音樂感的加強
63.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合理的一項是( )。
A.變是新詩的根本,作者認為新詩似乎是一種沒有根基,不拘形式,隨意涂鴉、自由放任的藝術
B.重建寫詩的難度,重建讀詩的易度是民族詩歌之“?!?,在新詩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同樣值得我們重視
C.現今中國新詩的繁榮程度彰顯了新詩對新時代精神和審美精神的適應程度
D.在“變”中繼承“?!?,在“變”?惺筆被贗?“故鄉(xiāng)”,新詩就會在未來文學中充任先鋒和旗幟的作用,就一定可以進入國人藝術鑒賞的視野之內了
64.填入文中橫線處最為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窮而后工
B.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C.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D.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
65.本文的論述主體是( )。
A.中國詩歌的現代形態(tài)
B.中國古典詩歌與新詩的區(qū)別與聯系
C.新詩的創(chuàng)作特點
D.新詩的“變”與“常”
答案:
61.A [解析]B項“新詩有的時候要在‘變’中繼承‘常”’表述有誤,原文是“‘變’就‘常,,而且是一種永恒的‘常,,“‘新詩在‘變’中就有時時回望‘故鄉(xiāng)’的必要”。C項,“注重聽覺,注重吟誦”是詩對形式和音樂性的要求,不是在傳播上的要求;且在傳播上,盡量用最“淺顯的語言來構成詩的言說方式”,而非“清晰”。D項有誤,原文說的是“中國詩歌的‘?!瘉碓从谟滞庠谟诠诺湓姼?,活躍于又隱形于現代詩歌當中”。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62.C[解析]C項“這便是創(chuàng)作的境界”說法有誤,應當是“創(chuàng)作狀態(tài)”。
63.B[解析]A項,原文說的是“在一些論者那里,新詩似乎是一種沒有根基、不拘式、隨意涂鴉、自由放任的藝術”,而作者并不同意這種觀點。C項混淆了新詩的繁榮程度與
時代精神、審美精神之間的關系,原文說的是“中國新詩的繁榮程度取決于它對新的時代精和審美精神的適應程度”。D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故本題選B。
64.C [解析]A項“詩窮而后工”是說受到困厄艱險環(huán)境磨礪的人才能寫出好詩,即苦難出詩人的意思。B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是說情感在心里被觸動必然就會表達為語言,有感而發(fā)的意思。D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是說歌詠內心的真情實感。ABD三項沒有體現文學作品與“家國的興衰”之間的聯系,只有C項“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工”體現了這一點,故本題選C。
65.D [解析]本文雖然也提到了“中國古典詩歌”與“中國詩歌”,但主要說的還是“新詩”,故首先排除AB兩項。關于新詩,又提到了“變”和“?!眱煞矫娴膯栴},而“變”和“?!辈粌H僅體現在創(chuàng)作上,也體現在傳播上,故C項片面。本題選D。
中國詩歌的“?!眮碓从谟滞庠谟诠诺湓姼?,活躍于又隱形于現代詩歌當中。也就是說“常”不是詩體,不是古典詩歌本身,“?!笔窃姼杈?,是審美精神。
在詩歌精神上,中國詩歌從來崇尚家國為上。氣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頓挫的杜甫,雖然他們的藝術個性相距甚遠,但是他們的詩詞總是以家國為本位的。他們對個人命運的詠嘆和同情,常常是和對家國的興衰的關注聯系在一起的?!癬_____________”,是古詩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必然尋求審美靜觀,他走出世界以觀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觀照人生。沒有“走出”,沒有審美距離,就沒有詩美體驗,也就沒有詩。但這是創(chuàng)作狀態(tài)。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中國不被看重,中國詩歌的評價標準從來講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詩”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為大手筆。這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常”。
新詩可以不都寫現代格律詩。但是,中國古典詩歌是格律詩傳統,而格律詩的要義就是對形式和音樂性的尋求。注重聽覺,注重吟誦,因而注重格律,這是中國古詩的“?!薄S眯膹脑娰|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性,用耳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性,這是中國詩歌為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許多新詩人對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創(chuàng)作中加強了音樂性,聞一多說,這是徐詩“一個絕大的進步”。從“感情泛濫”到 “情感羈勒”,說明徐志摩的)式感和音樂感的加強。沒有形式感和音樂感的人絕對稱不上是詩人。
中國詩歌在傳播上也有“?!?。在詩歌創(chuàng)作尋言的時候,總是盡量用最淺顯的語言來構詩的言說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諸如此類的章在我們民族中流傳千年,和言說方式非常有關。重建寫詩的難度,重建讀詩的易度,這是詩必須注意的我們民族詩歌之“常”。
新詩,新其形式需是詩。新詩在“變”中就有時時回望“故鄉(xiāng)”的必要。在“變”中繼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61.下列關于中國詩歌的“?!钡睦斫?,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詩歌在精神上從來崇尚家國為上,以匡時濟世、同情草根的詩人為大手筆
B.新詩無論怎么變,“?!倍际谴嬖诘?,它是新詩之為詩的資格證書,所以新詩有的時候在“變”中繼承“?!?BR> C.在傳播上,盡量用最清晰的語言來構成詩的言說方式,并且要注重聽覺,注重吟誦
D.中國詩歌的“?!眮碓从谟蛛[形于古典詩歌,活躍于又外在于現代詩歌當中?!俺!笔窃姼璧木瘢菍徝谰?BR> 62.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詩歌一直講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詩”為評價標準,而玩世玩詩,個人哀愁之作在中國不被看重
B.中國詩歌為讀者造就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標準是用心從詩質上去捕捉詩情的音樂性,耳從形式上去捕捉詩的音樂性
C.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詩人必然尋求審美靜觀,他走出世界以觀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觀照生。這便是創(chuàng)作的境界
D.當徐志摩的詩從“情感泛濫”到“情感羈勒”時,證明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形式感和音樂感的加強
63.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合理的一項是( )。
A.變是新詩的根本,作者認為新詩似乎是一種沒有根基,不拘形式,隨意涂鴉、自由放任的藝術
B.重建寫詩的難度,重建讀詩的易度是民族詩歌之“?!?,在新詩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同樣值得我們重視
C.現今中國新詩的繁榮程度彰顯了新詩對新時代精神和審美精神的適應程度
D.在“變”中繼承“?!?,在“變”?惺筆被贗?“故鄉(xiāng)”,新詩就會在未來文學中充任先鋒和旗幟的作用,就一定可以進入國人藝術鑒賞的視野之內了
64.填入文中橫線處最為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窮而后工
B.情動于中而形于言
C.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D.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
65.本文的論述主體是( )。
A.中國詩歌的現代形態(tài)
B.中國古典詩歌與新詩的區(qū)別與聯系
C.新詩的創(chuàng)作特點
D.新詩的“變”與“常”
答案:
61.A [解析]B項“新詩有的時候要在‘變’中繼承‘常”’表述有誤,原文是“‘變’就‘常,,而且是一種永恒的‘常,,“‘新詩在‘變’中就有時時回望‘故鄉(xiāng)’的必要”。C項,“注重聽覺,注重吟誦”是詩對形式和音樂性的要求,不是在傳播上的要求;且在傳播上,盡量用最“淺顯的語言來構成詩的言說方式”,而非“清晰”。D項有誤,原文說的是“中國詩歌的‘?!瘉碓从谟滞庠谟诠诺湓姼?,活躍于又隱形于現代詩歌當中”。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62.C[解析]C項“這便是創(chuàng)作的境界”說法有誤,應當是“創(chuàng)作狀態(tài)”。
63.B[解析]A項,原文說的是“在一些論者那里,新詩似乎是一種沒有根基、不拘式、隨意涂鴉、自由放任的藝術”,而作者并不同意這種觀點。C項混淆了新詩的繁榮程度與
時代精神、審美精神之間的關系,原文說的是“中國新詩的繁榮程度取決于它對新的時代精和審美精神的適應程度”。D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故本題選B。
64.C [解析]A項“詩窮而后工”是說受到困厄艱險環(huán)境磨礪的人才能寫出好詩,即苦難出詩人的意思。B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是說情感在心里被觸動必然就會表達為語言,有感而發(fā)的意思。D項“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fā)”是說歌詠內心的真情實感。ABD三項沒有體現文學作品與“家國的興衰”之間的聯系,只有C項“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工”體現了這一點,故本題選C。
65.D [解析]本文雖然也提到了“中國古典詩歌”與“中國詩歌”,但主要說的還是“新詩”,故首先排除AB兩項。關于新詩,又提到了“變”和“?!眱煞矫娴膯栴},而“變”和“?!辈粌H僅體現在創(chuàng)作上,也體現在傳播上,故C項片面。本題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