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模擬題9

字號:

1.[背景材料]:
    全長56km的某二級公路,其路面為碎石瀝青混凝土(SAC)??紤]到混合料中含有較多的粗碎石,為了防止離析現(xiàn)象的發(fā)生,6標B段的項目部在施工工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1)集料堆放時,堆料采用大料堆,避免堆放時大顆粒流到外側(cè)。
    (2)瀝青混凝土的足夠拌合時間對保證瀝青混合料的均勻性非常重要,通常的干拌時間不少于10s,對于粗集料級配混合料的干拌時間應(yīng)是13~15s。混合料的濕拌時間一般在35s左右。
    (3)攤鋪過程中,在每輛卡車卸料之間,不要完全用受料斗中的混合料,留少量部分混合料在受料斗內(nèi);盡可能減少將兩側(cè)板翻起的次數(shù);盡可能寬地打開受料斗的后門;盡可能連續(xù)攤鋪混合料;調(diào)整攤鋪機的速度,使攤鋪機的產(chǎn)量與拌合機的產(chǎn)量相匹配等。
    [問題]:
    (1)逐條判斷項目部采取的3條措施是否恰當?如不恰當,說明理由。
    (2)還有什么其他措施可以防止離析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答案:(教材第50頁)
    (1)項目部采取的第(2)、(3)條措施恰當。第(1)條措施不恰當。因為大料堆放時大顆粒易流到外側(cè),使集料產(chǎn)生離析,堆料而應(yīng)采用小料堆。
    (2)卡車裝料應(yīng)分三個不同的位置往車中轉(zhuǎn)料,第一次靠近車廂的前部,第二次靠近后部車廂門,第三次在中間,可以消除裝料時的離析現(xiàn)象。卸料時要盡量使混合料整體卸落。
    2B313000 橋梁工程
    1.拱橋凈跨徑是每孔拱跨兩拱腳截面(  )
    A.形心之間的直線距離
    B.形心之間的水平距離
    C.最低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D.最低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答案:D (教材第55頁)
    2.梁式橋設(shè)計洪水位上相鄰兩個橋墩(或橋臺)之間的凈距稱之為( ?。?BR>    A.標準跨徑
    B.理論跨徑
    C.計算跨徑
    D.凈跨徑
    答案:D (教材第55頁)
    3.總跨徑是指多孔橋梁中各孔( ?。?。
    A.凈跨徑的總和
    B.計算跨徑的總和
    C.標準跨徑的總和
    D.經(jīng)濟跨徑的總和
    答案:A(教材第55頁)
    4.橋跨結(jié)構(gòu)相鄰兩支座中心之間的距離稱為( ?。?。
    A.標準跨徑
    B.理論跨徑
    C.計算跨徑
    D.經(jīng)濟跨徑
    答案:C(教材第55頁)
    5.計算矢高是從拱頂截面( ?。?BR>    A.形心到相鄰兩拱腳截面形心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B.形心到相鄰兩拱腳截面最低點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C.下緣到相鄰兩拱腳截面最低點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D.下緣到相鄰兩拱腳截面形心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答案:A(教材第55頁)
    6.一般適用于松散、中密砂土、黏性土的沉入樁施工方法是( ?。?。
    A.錘擊沉樁法
    B.振動沉樁法
    C.射水沉樁法
    D.靜力壓樁法
    答案:A(教材第57頁)
    7.面關(guān)于后張法預(yù)制梁板說法錯誤的是( ?。?BR>    A.臺座用表面壓光的梁(板)筑成,應(yīng)堅固不沉陷,確保底模沉降不大于2mm
    B.當頂制梁跨大于20m時。要按規(guī)定設(shè)置反拱。
    C.梁(板)數(shù)量較大時,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層方法連續(xù)澆筑。
    D.梁(板)的振搗以插入式振搗器為主,緊固安裝在側(cè)模上的附著式為輔。
    答案:D(教材第65頁)
    8.下面關(guān)于后張法施工要點說法錯誤的是( ?。?BR>    A .粱(板)成活后要將表面抹平、拉毛,收漿后適時覆蓋,灑水濕養(yǎng)不少于7d,蒸汽養(yǎng)生恒溫不宜超過800C。
    B.張拉使用的張拉機及油泵、錨、夾具必須符合設(shè)計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驗,
    C.對于長度小于25m的直線預(yù)應(yīng)力筋,可在一端張拉。
    D.對于曲線預(yù)應(yīng)力筋或長度大于25m的直線預(yù)應(yīng)力筋,可在一端張拉。
    答案:D(教材第65頁)
    9.建筑物外露模板應(yīng)涂( ?。┑葷櫥瑒?BR>    A.石灰乳漿
    B.水泥
    C.肥皂水
    D.汽油
    E.無色潤滑油
    答案:ACE(教材第67頁)
    10.橋涵丈量距離時,應(yīng)對( ?。┻M行改正計算。
    A.尺長
    B.溫度
    C.拉力
    D.垂度
    E.濕度
    答案:ABCD(教材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