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行政復議
第一節(jié) 行政復議概述
一、行政復議及其特點
行政復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職權時,與作為被管理對象的相對方發(fā)生爭議,根據(jù)行政相對方的申請,由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機關依法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查并作出決定的一種活動。
行政復議的主要特點:(1)行政性。行政復議是一種行政行為,其主體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2)職權性。行政相對方的復議申請只能提交給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有管轄權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機關。并且,行政復議機關所進行的行政復議活動絕不能超越其法定的職權范圍。(3)監(jiān)督性。復議機關復查原具體行政行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復議機關對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實施監(jiān)督的過程。它是一種層級監(jiān)督、事后監(jiān)督、間接監(jiān)督。(4)程序性。行政復議較一般的行政行為具有更高的程序性要求,其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須符合法定的實體和形式要件。(5)救濟性。行政復議是對行政失誤的補救。
二、行政復議的基本原則
⑴合法的原則:①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主體應當合法。②審理復議案件的依據(jù)應當合法。③審理復議案件的程序應當合法。
⑵公正的原則:①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查明與復議申請有關的各種情況,并對查清的事實準確定性。②準確適用法律。
⑶公開的原則。⑷及時原則:①受理復議應當及時。②審理復議案件的各項工作應當抓緊進行。③作出復議決定應當及時。④對復議當事人不履行復議裁決的情況,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及時處理。⑸便民原則。
三、行政復議的作用和意義
1.行政復議制度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制度。2.行政復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糾正和防止違法或者不當?shù)木唧w行政行為。3.行政復議制度的確立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健全社會主義監(jiān)督法制。
第二節(jié)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
一、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概念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是指在行政復議中,行政復議機關與復議參加人以及其他參與人之間,為解決行政爭議,根據(jù)行政復議法律規(guī)范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特點
(1)它是由在行政復議過程中發(fā)生的諸多法律關系構成的統(tǒng)一體;(2)行政復議機關始終是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一方;(3)行政復議法律關系是一種監(jiān)督行政法律關系,其程序性的特點比較明顯;(4)復議當事人在行政復議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不對等。
三、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主體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指在行政復議中享有復議權利和承擔復議義務的組織和個人,包括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參加人和其他參與人。
1.行政復議機關。是指受理復議申請,依法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中起主導作用,是行政復議活動的核心。
2.行政復議參加人。包括當事人(申請人、被申請人)、第三人和復議代理人。
(1)行政復議申請人資格的轉移情形:有權申請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復議;有權申請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復議。
(2)被申請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的,該行政機關既被申請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申請人。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3)行政復議第三人。同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經(jīng)復議機關批準,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復議。
(4)行政復議代理人。指依照《行政復議法》,可以代為申請人申請復議的人。有權申請復議的公民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申請復議。另外,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也可以代為申請人申請復議。
3.行政復議的其他參與人。指除上述復議參加人以外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和翻譯人員等。他們的復議活動都是圍繞著查明事實而進行的,在復議中有一定的法律地位,享有一定的復議權利,承擔一定的復議義務。
四、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的復議權利和復議義務,以及引起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發(fā)生變動的法律事實,但核心部分是復議權利和復議義務。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不同,享有的復議權利和承擔的復義務也不同。
1.行政復議機關的權利和義務
行政復議機關作為行使行政復議權的機關享有受理權、收集證據(jù)權、審理權、裁決權(決定權)等。行政復議機關的義務是應當遵循合法、及時、準確和便民的原則進行行政復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2.當事人、第三人的權利與義務
當事人、第三人在復議中享有廣泛的權利,同時承擔法定的義務。在行政復議中,第三人的地位相當于申請人,享有同申請人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不完全對等。如申請人有權申請復議,有撤回復議申請的權利,而被申請人則不享有。
五、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客體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定體,是指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分為兩種:(1)就行政復議機關與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而言,其客體即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2)就行政復議機關與行政復議參加人以外的其他復議參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具體對象而言,其客體即行政爭議案件的事實和證據(jù)。
六、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變更和消滅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變更與消滅,其直接原因是出現(xiàn)相關的法律事實,其根據(jù)是行政復議法律規(guī)范。
1.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發(fā)生
其基于行政相對方的申請復議權利和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權而產生。申請人申請復議,復議機關審查立案后,才能引起行政復議法律關系。這是引起行政復議關系發(fā)生的兩個法律事實,缺一不可。
2.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變更
其中包括主體變更和客體變更。
主體變更包括:(1)復議機關發(fā)現(xiàn)受理的案件不屬于自己管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復議機關。行政機關因復議管轄發(fā)生爭議,爭議雙方應當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由它們的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其被撤銷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由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管轄。(2)作為申請人的公民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法定代理人申請復議。(3)作為申請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申請復議。(4)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機關被撤銷,改由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繼續(xù)參與復議。
客體變更包括:(1)申請人在復議過程中,變更發(fā)某些復議請求的。(2)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機關在行政復議機關作出決定前改變行政行為,但申請人不同意撤回復議申請,從而使復議在客體變更的情況下進行。
3.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可以分為部分消滅和全部消滅。部分消滅是行政復議機關與鑒定人等復議參與人之間的具體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全部消滅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與當事人之間的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全部消滅包括下列幾種情況:
(1)在行政復議機關對行政爭議案件作出決定前,申請人撤回復議申請,經(jīng)復議機關同意并記錄在案的;(2)作為申請人的公民死亡,其又沒有近親屬的,行政復議機關視為沒有必要繼續(xù)復議而終止復議;(3)在行政復議機關支行政爭議案件作出決定之前,被申請人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申請人同意并申請撤回復議申請,經(jīng)復議機關同意并記錄在案的;(4)案件審查完畢,行下放復議機關作出決定的。
第一節(jié) 行政復議概述
一、行政復議及其特點
行政復議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職權時,與作為被管理對象的相對方發(fā)生爭議,根據(jù)行政相對方的申請,由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機關依法對引起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復查并作出決定的一種活動。
行政復議的主要特點:(1)行政性。行政復議是一種行政行為,其主體只能是國家行政機關。(2)職權性。行政相對方的復議申請只能提交給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有管轄權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機關。并且,行政復議機關所進行的行政復議活動絕不能超越其法定的職權范圍。(3)監(jiān)督性。復議機關復查原具體行政行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復議機關對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實施監(jiān)督的過程。它是一種層級監(jiān)督、事后監(jiān)督、間接監(jiān)督。(4)程序性。行政復議較一般的行政行為具有更高的程序性要求,其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須符合法定的實體和形式要件。(5)救濟性。行政復議是對行政失誤的補救。
二、行政復議的基本原則
⑴合法的原則:①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主體應當合法。②審理復議案件的依據(jù)應當合法。③審理復議案件的程序應當合法。
⑵公正的原則:①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查明與復議申請有關的各種情況,并對查清的事實準確定性。②準確適用法律。
⑶公開的原則。⑷及時原則:①受理復議應當及時。②審理復議案件的各項工作應當抓緊進行。③作出復議決定應當及時。④對復議當事人不履行復議裁決的情況,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及時處理。⑸便民原則。
三、行政復議的作用和意義
1.行政復議制度是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制度。2.行政復議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糾正和防止違法或者不當?shù)木唧w行政行為。3.行政復議制度的確立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健全社會主義監(jiān)督法制。
第二節(jié)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
一、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概念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是指在行政復議中,行政復議機關與復議參加人以及其他參與人之間,為解決行政爭議,根據(jù)行政復議法律規(guī)范而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特點
(1)它是由在行政復議過程中發(fā)生的諸多法律關系構成的統(tǒng)一體;(2)行政復議機關始終是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一方;(3)行政復議法律關系是一種監(jiān)督行政法律關系,其程序性的特點比較明顯;(4)復議當事人在行政復議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不對等。
三、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主體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指在行政復議中享有復議權利和承擔復議義務的組織和個人,包括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參加人和其他參與人。
1.行政復議機關。是指受理復議申請,依法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中起主導作用,是行政復議活動的核心。
2.行政復議參加人。包括當事人(申請人、被申請人)、第三人和復議代理人。
(1)行政復議申請人資格的轉移情形:有權申請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復議;有權申請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復議。
(2)被申請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的,該行政機關既被申請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申請人。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托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被撤銷的,繼續(xù)行使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3)行政復議第三人。同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經(jīng)復議機關批準,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復議。
(4)行政復議代理人。指依照《行政復議法》,可以代為申請人申請復議的人。有權申請復議的公民為無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申請復議。另外,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也可以代為申請人申請復議。
3.行政復議的其他參與人。指除上述復議參加人以外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和翻譯人員等。他們的復議活動都是圍繞著查明事實而進行的,在復議中有一定的法律地位,享有一定的復議權利,承擔一定的復議義務。
四、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的復議權利和復議義務,以及引起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發(fā)生變動的法律事實,但核心部分是復議權利和復議義務。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不同,享有的復議權利和承擔的復義務也不同。
1.行政復議機關的權利和義務
行政復議機關作為行使行政復議權的機關享有受理權、收集證據(jù)權、審理權、裁決權(決定權)等。行政復議機關的義務是應當遵循合法、及時、準確和便民的原則進行行政復議,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2.當事人、第三人的權利與義務
當事人、第三人在復議中享有廣泛的權利,同時承擔法定的義務。在行政復議中,第三人的地位相當于申請人,享有同申請人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享有的權利和履行的義務不完全對等。如申請人有權申請復議,有撤回復議申請的權利,而被申請人則不享有。
五、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客體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定體,是指行政復議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主要分為兩種:(1)就行政復議機關與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而言,其客體即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2)就行政復議機關與行政復議參加人以外的其他復議參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具體對象而言,其客體即行政爭議案件的事實和證據(jù)。
六、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變更和消滅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發(fā)生、變更與消滅,其直接原因是出現(xiàn)相關的法律事實,其根據(jù)是行政復議法律規(guī)范。
1.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發(fā)生
其基于行政相對方的申請復議權利和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權而產生。申請人申請復議,復議機關審查立案后,才能引起行政復議法律關系。這是引起行政復議關系發(fā)生的兩個法律事實,缺一不可。
2.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變更
其中包括主體變更和客體變更。
主體變更包括:(1)復議機關發(fā)現(xiàn)受理的案件不屬于自己管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復議機關。行政機關因復議管轄發(fā)生爭議,爭議雙方應當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由它們的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管轄。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其被撤銷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復議,由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管轄。(2)作為申請人的公民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法定代理人申請復議。(3)作為申請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申請復議。(4)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機關被撤銷,改由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繼續(xù)參與復議。
客體變更包括:(1)申請人在復議過程中,變更發(fā)某些復議請求的。(2)作為被申請人的行政機關在行政復議機關作出決定前改變行政行為,但申請人不同意撤回復議申請,從而使復議在客體變更的情況下進行。
3.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可以分為部分消滅和全部消滅。部分消滅是行政復議機關與鑒定人等復議參與人之間的具體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全部消滅是指行政復議機關與當事人之間的復議法律關系的消滅。
行政復議法律關系全部消滅包括下列幾種情況:
(1)在行政復議機關對行政爭議案件作出決定前,申請人撤回復議申請,經(jīng)復議機關同意并記錄在案的;(2)作為申請人的公民死亡,其又沒有近親屬的,行政復議機關視為沒有必要繼續(xù)復議而終止復議;(3)在行政復議機關支行政爭議案件作出決定之前,被申請人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申請人同意并申請撤回復議申請,經(jīng)復議機關同意并記錄在案的;(4)案件審查完畢,行下放復議機關作出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