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工資困境折射“中等收入陷阱”之憂
【背景鏈接】
在人們印象中光鮮亮麗、活得滋潤的白領,過得其實并不容易。近日據人民日報調查報道,物價上漲、房價高企的背景下,有的白領慨嘆工資增長追不上物價,有的白領在房貸壓力下,基本沒有閑錢消費,他們的困境,引發(fā)了社會對以白領為代表的中等收入群體生存現狀的關注。
【具體分析】
從這些個案來看,一些白領掉入了“收入陷阱”,名義上的工資收入從幾千到上萬,看起來很不錯,然而經過物價、房價和其他生活成本的“過濾”,要么不增反降,要么所剩無幾,形成了收入雖高而消費有限、生活品質走低的強烈反差。他們的生活感受,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fā)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這一階段,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發(fā)展容易掉進“中等收入陷阱”。
這一“陷阱”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收入分配失衡、居民消費不振、民生改善停滯、社會矛盾累積。雖然我國經濟仍在高速增長中,但人均GDP剛過5000美元,已經處于理論風險階段,更何況,從白領等中等收入者的生存困境,到普通百姓面臨的民生難題,以及社會矛盾的增多,都在警示全社會“中等收入陷阱”的迫近。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大力加強社會建設,全民社保體系初步建立、上千萬套保障房的建設力度、醫(yī)療改革深入推進等,帶來了民生的顯著改善。但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強,對加快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的期盼也在提高。需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白領困境折射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憂,正是中國步入發(fā)展新階段的“成長之痛”,也是民生發(fā)展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
治本之策,還在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把“提低擴中限高”的原則落到實處,構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從源頭上增強消費能力、激發(fā)消費意愿,從而建立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導的“消費型社會”,讓消費這架馬車真正為推動科學發(fā)展發(fā)力。這也應是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題中應有之義。
【背景鏈接】
在人們印象中光鮮亮麗、活得滋潤的白領,過得其實并不容易。近日據人民日報調查報道,物價上漲、房價高企的背景下,有的白領慨嘆工資增長追不上物價,有的白領在房貸壓力下,基本沒有閑錢消費,他們的困境,引發(fā)了社會對以白領為代表的中等收入群體生存現狀的關注。
【具體分析】
從這些個案來看,一些白領掉入了“收入陷阱”,名義上的工資收入從幾千到上萬,看起來很不錯,然而經過物價、房價和其他生活成本的“過濾”,要么不增反降,要么所剩無幾,形成了收入雖高而消費有限、生活品質走低的強烈反差。他們的生活感受,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fā)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這一階段,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發(fā)展容易掉進“中等收入陷阱”。
這一“陷阱”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收入分配失衡、居民消費不振、民生改善停滯、社會矛盾累積。雖然我國經濟仍在高速增長中,但人均GDP剛過5000美元,已經處于理論風險階段,更何況,從白領等中等收入者的生存困境,到普通百姓面臨的民生難題,以及社會矛盾的增多,都在警示全社會“中等收入陷阱”的迫近。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大力加強社會建設,全民社保體系初步建立、上千萬套保障房的建設力度、醫(yī)療改革深入推進等,帶來了民生的顯著改善。但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強,對加快解決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的期盼也在提高。需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白領困境折射的“中等收入陷阱”之憂,正是中國步入發(fā)展新階段的“成長之痛”,也是民生發(fā)展繞不過去的現實問題。
治本之策,還在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把“提低擴中限高”的原則落到實處,構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從源頭上增強消費能力、激發(fā)消費意愿,從而建立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導的“消費型社會”,讓消費這架馬車真正為推動科學發(fā)展發(fā)力。這也應是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