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
一選擇題:
1薪酬泛指員工獲得的一切形式的報酬。包括薪資、福利和保險等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報酬。
2從廣義上說,薪酬包括工資、獎金、休假等外部回報,也包括參與決策、承擔更大的責任等內部回報。
3直接薪酬包括員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資,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員工的激勵薪酬,如績效工資、紅利和利潤分成等。
4間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員工提供的各種保險、非工作日工資、額外的津貼和其他服務,比如單身公寓、免費工作餐等。
5影響員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響員工個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勞動績效;2職務或崗位;3綜合素質與技能;4工作條件;5年齡與工齡。
2影響企業(yè)整體薪酬水平的因素:1生活費用與物價水平;2企業(yè)工資支付能力;3地區(qū)和行業(yè)工資水平;4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5產品的需求彈性;6工會的力量;7企業(yè)的薪酬策略。
6工作崗位評價是對同類不同層級崗位的相對價值衡量評比的過程,工作崗位評價的最后結果,不但為崗位的分類分級提供了前提,也為企事業(yè)單位構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資制度奠定了基礎。
7工作崗位評價的原則:1工作崗位評價的是崗位,而不是崗位中的員工;2讓員工積極地參入到工作崗位評價工作中來,以便他們認同工作崗位評價的結果。3工作崗位評價的結果應該公開。
8工作崗位評價的結果是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級形式,還可以是排序形式,但人們最關心的是崗位與薪酬的對應關系。
9工作崗位評價要素的分類,按相關程度分為主要因素0.8、一般因素0.4-0.5、次要因素0.3-0.4、極次要因素0.3以下。
10工作崗位評價指標中,按指標的性質和評價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評定指標。即勞動技能和勞動責任及社會心理要素等指標。另一類為測評指標。即勞動強度和勞動環(huán)境要素。
11確定崗位評價要素和指標的基本原則:1少而精的原則;2界限清晰便于測量的原則;3綜合性原則。4可比性原則。
12工作崗位評價結果誤差的調整方法有事先調整和事后調整兩種。事先調整主要是通過加權來解決,而事后調整多采用平衡系數調整法。
13信度是指測評結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是保證評價質量的基本條件之一。
14效度是指測評本身可能達到期望目標的程度,也就是測評結果反映被評價對象的真實程度。一般來說,測評的效度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測評,其效度未必高。測評效度的實質是測評結果的客觀性,有效性問題。
15工作崗位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四種:排列法、分類法、因素比較法和評分法。
16分類法可用于多種崗位的評價,但對不同系統(tǒng)的崗位評比存在相當的主觀性,準確性較差。
17因素比較法是從評分法衍化而來的。
18評分法亦稱點數法。
19評分法的優(yōu)點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評定要素綜合平均的結果,并且有較多的專業(yè)人員參與評定,從面大提高了評定的準確性。
20從業(yè)人員勞動報酬包括:在崗員工工資總額,聘用、留用的離退休人員的勞動報酬,人事檔案關系保留在原單位的人員勞動報酬,外籍及港澳臺人員勞動報酬。
21社會保險費用是指企業(yè)按有關規(guī)定實際為使用的勞動力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用。
22福利有多種形式,包括:全員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難補助。
23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yōu)撫等其它符合上述定義的三要素的社會性保障措施,構成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保障體系。
24社會保險針對勞動者,社會福利針對全體居民。
25社會保險:養(yǎng)老、失業(yè)、工傷、醫(yī)療、生育保險。社會福利包括;公共設施、財政補貼、居民住房、生活補貼、集體福利。
26住房公積金繳存:新成立的單位自成立30日內辦繳存登記,20日內到銀行設立賬戶。
27老員工公積金繳存額是員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乘以員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28新參加工作的員工從參加工作第二個月開始繳員工本人當月工資乘以員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29單位為員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按照下列規(guī)定列支:1機關在預算中列支;2事業(yè)單位由財政核定收支后,在預算或費用中列支;3企業(yè)在成本中列支。
30員工有下列情況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1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2離休退休的;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并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4戶口遷出所在的市縣或者出境定居的;5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guī)定比例的。
一選擇題:
1薪酬泛指員工獲得的一切形式的報酬。包括薪資、福利和保險等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報酬。
2從廣義上說,薪酬包括工資、獎金、休假等外部回報,也包括參與決策、承擔更大的責任等內部回報。
3直接薪酬包括員工的基本薪酬,即基本工資,如周薪、月薪、年薪等;也包括員工的激勵薪酬,如績效工資、紅利和利潤分成等。
4間接薪酬即福利,包括公司向員工提供的各種保險、非工作日工資、額外的津貼和其他服務,比如單身公寓、免費工作餐等。
5影響員工薪酬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影響員工個人薪酬水平的因素:1勞動績效;2職務或崗位;3綜合素質與技能;4工作條件;5年齡與工齡。
2影響企業(yè)整體薪酬水平的因素:1生活費用與物價水平;2企業(yè)工資支付能力;3地區(qū)和行業(yè)工資水平;4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5產品的需求彈性;6工會的力量;7企業(yè)的薪酬策略。
6工作崗位評價是對同類不同層級崗位的相對價值衡量評比的過程,工作崗位評價的最后結果,不但為崗位的分類分級提供了前提,也為企事業(yè)單位構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資制度奠定了基礎。
7工作崗位評價的原則:1工作崗位評價的是崗位,而不是崗位中的員工;2讓員工積極地參入到工作崗位評價工作中來,以便他們認同工作崗位評價的結果。3工作崗位評價的結果應該公開。
8工作崗位評價的結果是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級形式,還可以是排序形式,但人們最關心的是崗位與薪酬的對應關系。
9工作崗位評價要素的分類,按相關程度分為主要因素0.8、一般因素0.4-0.5、次要因素0.3-0.4、極次要因素0.3以下。
10工作崗位評價指標中,按指標的性質和評價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兩類:一類為評定指標。即勞動技能和勞動責任及社會心理要素等指標。另一類為測評指標。即勞動強度和勞動環(huán)境要素。
11確定崗位評價要素和指標的基本原則:1少而精的原則;2界限清晰便于測量的原則;3綜合性原則。4可比性原則。
12工作崗位評價結果誤差的調整方法有事先調整和事后調整兩種。事先調整主要是通過加權來解決,而事后調整多采用平衡系數調整法。
13信度是指測評結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信度是保證評價質量的基本條件之一。
14效度是指測評本身可能達到期望目標的程度,也就是測評結果反映被評價對象的真實程度。一般來說,測評的效度高,信度也高,但信度高的測評,其效度未必高。測評效度的實質是測評結果的客觀性,有效性問題。
15工作崗位評價的方法主要有四種:排列法、分類法、因素比較法和評分法。
16分類法可用于多種崗位的評價,但對不同系統(tǒng)的崗位評比存在相當的主觀性,準確性較差。
17因素比較法是從評分法衍化而來的。
18評分法亦稱點數法。
19評分法的優(yōu)點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由于它是若干評定要素綜合平均的結果,并且有較多的專業(yè)人員參與評定,從面大提高了評定的準確性。
20從業(yè)人員勞動報酬包括:在崗員工工資總額,聘用、留用的離退休人員的勞動報酬,人事檔案關系保留在原單位的人員勞動報酬,外籍及港澳臺人員勞動報酬。
21社會保險費用是指企業(yè)按有關規(guī)定實際為使用的勞動力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用。
22福利有多種形式,包括:全員性福利、特殊福利、困難補助。
23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yōu)撫等其它符合上述定義的三要素的社會性保障措施,構成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保障體系。
24社會保險針對勞動者,社會福利針對全體居民。
25社會保險:養(yǎng)老、失業(yè)、工傷、醫(yī)療、生育保險。社會福利包括;公共設施、財政補貼、居民住房、生活補貼、集體福利。
26住房公積金繳存:新成立的單位自成立30日內辦繳存登記,20日內到銀行設立賬戶。
27老員工公積金繳存額是員工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資乘以員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28新參加工作的員工從參加工作第二個月開始繳員工本人當月工資乘以員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29單位為員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按照下列規(guī)定列支:1機關在預算中列支;2事業(yè)單位由財政核定收支后,在預算或費用中列支;3企業(yè)在成本中列支。
30員工有下列情況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余額:1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2離休退休的;3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并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4戶口遷出所在的市縣或者出境定居的;5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6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guī)定比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