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合同:將其合同權利義務轉讓給債權人

字號: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璐軒實業(yè)有限公司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上訴案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9)二中民終字第6845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紀昌,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孟憲崎,北京市中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上海璐軒實業(yè)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陳利強,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楊敏,上海市東方環(huán)發(fā)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孫艷,北京市浩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楊燕,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朱靖遠。
    上訴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集團)因與被上訴人上海璐軒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璐軒公司)、原審被告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公局)之間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2008)東民初字第0401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09年3月5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法官錢麗紅擔任審判長,法官孫之斌、張巖參加的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完畢。
    璐軒公司一審訴稱:2006年9月9日,中國路橋集團杭浦高速公路十合同項目經(jīng)理部(以下簡稱十項目經(jīng)理部)與上海維翱物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維翱公司)簽訂鋼材買賣合同,約定,維翱公司向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路橋集團)杭浦高速第十合同段工程供應3000噸鋼材;逾期付款,應向維翱公司支付所欠貨款千分之一的違約賠償金。此后,維翱公司履行了供貨義務,但路橋集團未能全部履行付款義務。2007年9月17日,十項目經(jīng)理部確認所欠貨款本金為人民幣5 346 309.44元,應付違約金506 995.21元。2007年11月16日,該項目經(jīng)理部支付貨款人民幣100萬元。2008年2月4日,三公局支付貨款人民幣50萬元,尚欠貨款人民幣4 853 304.65元。路橋集團后重組為中交集團;三公局于2006年向維翱公司發(fā)出企業(yè)詢證函,對其截止于2006年11月30日的付款賬目進行核對,要求維翱公司予以確認。2008年4月15日,維翱公司與璐軒公司簽署債權轉讓協(xié)議,約定維翱公司將對中交集團、三公局享有的債權和違約金追償權轉讓給璐軒公司。維翱公司于2008年4月19日向中交集團、三公局以郵政快件的方式發(fā)出債權轉讓通知,中交集團、三公局均已收悉。故璐軒公司要求中交集團支付貨款人民幣4 853 304.65元,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15日的違約金人民幣488 481元,及至判決生效之日的違約金,三公局承擔連帶責任,訴訟費由中交集團、三公局承擔。
    中交集團一審辯稱,璐軒公司如果認可三公局承擔債權債務,則中交集團就不再承擔責任。中交集團與維翱公司所確認的欠款本金數(shù)額是3 846 309.44元。因維翱公司開具了假發(fā)票,致使中交集團的付款行為無法進行,故中交集團不存在違約問題?,F(xiàn)其已換開了真實發(fā)票,所以本案不存在違約金的問題。即使存在違約金,約定的標準也過高,故要求按照日萬分之二點一標準支付。中交集團現(xiàn)確認本金為3 846 309.44元,但不同意支付利息。
    三公局一審辯稱,三公局確認所欠貨款為人民幣3 846 309.44元,不存在利息支付的問題,另認為三公局應為付款人,而非中交集團。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04年,案外人路橋集團經(jīng)招投標并中標取得杭州至上海浦東高速公路(嘉興段)建設工程。2006年9月9日,路橋集團下屬的非獨立核算的十項目經(jīng)理部(甲方)與維翱公司(乙方)簽訂鋼材買賣合同,約定維翱公司向十項目經(jīng)理部負責的路橋集團杭浦高速第十合同段工程供應3000噸鋼材;鋼材價格以上海西本鋼鐵集團每日網(wǎng)上寶鋼免檢產(chǎn)品報價上浮280元每噸;該工程工期定為6個月結束。在2007年2月5日,維翱公司必須將甲方所需鋼材全部送完,十項目經(jīng)理部必須將乙方所墊貨款于2007年3月10日全部付清。甲方逾期付款的,應向乙方支付所欠貨款千分之一的違約賠償金。該合同簽訂后,維翱公司履行了供貨義務。2006年12月15日,十項目經(jīng)理部與維翱公司簽訂補充協(xié)議,約定因十項目經(jīng)理部無法償還已到期的2006年9月、10月貨款2 398 000元,故由十項目經(jīng)理部每月補償維翱公司47 800元。2007年4月3日,十項目經(jīng)理部向維翱公司承諾,確認截止至2007年3月30日其應支付維翱公司的鋼材款為4 095 807元,因資金困難,予以分期給付,若不能按計劃時間支付貨款,則按合同每日以貨款總額千分之一支付賠償金,賠償金按實際付款時間計算,每月支付。此后,十項目經(jīng)理部向維翱公司繼續(xù)履行支付貨款和補償金的義務,但未全部清償。
    2007年9月17日,十項目經(jīng)理部確認2007年8月至2007年9月欠維翱公司貨款本金為5 346 309.44元,至2007年9月應付的賠償金為506 995.21元。2007年11月16日,案外人寧波市鄞州鴻遠交通建設有限公司武廣鐵路東湖特大橋項目經(jīng)理部代十項目經(jīng)理部向維翱公司以銀行匯款形式支付100萬元,附言注明為材料款;2008年2月4日,三公局向維翱公司以銀行匯款形式支付50萬元,附言注明為鋼材款。2008年4月15日,維翱公司與璐軒公司簽訂債權轉讓協(xié)議,約定維翱公司將其對中交集團、三公局享有的債權人民幣4 853 304.85元和逾期付款違約金488 481元轉讓給璐軒公司,合計人民幣5 341 785.85元。維翱公司于2008年4月將債權轉讓協(xié)議內(nèi)容書面通知中交集團、三公局。中交集團、三公局均已收悉。
    另查,2005年12月,路橋集團與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經(jīng)國務院批準重組合并為中交集團,三公局為其下屬的獨立核算子公司。
    庭審中,三公局提供了一份中交集團致相關單位的函件,證明杭州至上海浦東高速公路(嘉興段)建設工程的后期管理等諸多事宜由三公局承擔。璐軒公司認為該函件既未經(jīng)過維翱公司確認,亦未經(jīng)璐軒公司確認,故法院不予認可。璐軒公司主張在十項目經(jīng)理部向維翱公司支付貨款的過程中,雙方存在先付違約金后付本金的交易習慣,據(jù)此認為維翱公司于2007年11月16日和2008年2月4日收到的人民幣150萬元為違約金,并非欠款本金。中交集團、三公局對此交易習慣的說法予以否認,并稱維翱公司在收取貨款本金后開具發(fā)票,在收取違約金后開具收據(jù),不存在先付違約金后付本金的交易習慣,維翱公司所收取的上述兩筆共150萬元均為貨款。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和鋼材買賣合同、銀行匯款憑證、銀行進帳單、補充協(xié)議、承諾書、債權轉讓協(xié)議、工商登記資料、收據(jù)、發(fā)票和庭審筆錄等在案佐證。
    一審法院判決認定:根據(jù)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合同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根據(jù)查明的事實,案外人十項目經(jīng)理部與維翱公司簽訂有鋼材買賣合同,該經(jīng)理部負有向維翱公司支付貨款的義務。根據(jù)2007年9月17日十項目經(jīng)理部的書面確認,該經(jīng)理部應付維翱公司貨款余額本金為人民幣5 346 309.44元,至2007年9月應付違約金為506 995.21元。十項目經(jīng)理部為路橋集團所成立,而路橋集團與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于2005年12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重組合并為本案被告中交集團,故原路橋集團的債權債務依法應由中交集團承繼,其應為維翱公司付款義務方。中交集團將路橋集團杭浦高速公路十合同段項目的權利義務交由三公局承擔的文件,未經(jīng)債權人同意,依法不具債務人變更的效力。而三公局向維翱公司自愿支付貨款50萬元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合法有效,但璐軒公司據(jù)此而要求其承擔支付其余貨款及違約金的連帶責任,于法無據(jù)。
    維翱公司將其債權轉讓給璐軒公司的行為,已書面通知中交集團,故涉案轉讓通知書合法有效?,F(xiàn)璐軒公司要求中交集團支付貨款及逾期付款違約金,理由正當,法院應予支持。根據(jù)2007年9月17日十項目經(jīng)理部的書面確認,其已確認了所欠維翱公司的貨款本金和違約金的數(shù)額,另根據(jù)銀行匯款憑證記載的2007年11月16日與2008年2月4日共150萬元的兩筆匯款均已注明為鋼材款,而維翱公司對此未提出異議,據(jù)此確認維翱公司與璐軒公司所簽債權轉讓協(xié)議中約定的轉讓債權金額與事實不符。根據(jù)上述計算,維翱公司實際轉讓給璐軒公司的債權本金數(shù)額應為人民幣3 846 309.44元,另將違約金人民幣488 481元一并轉讓給璐軒公司。故中交集團應給付璐軒公司貨款人民幣3 846 309.44元和違約金488 481元。因維翱公司是將債權轉讓給璐軒公司,并非將其合同權利義務轉讓給璐軒公司,故璐軒公司要求中交集團繼續(xù)支付至判決生效之日違約金的訴訟請求,于法無據(jù),法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八十條、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給付上海璐軒實業(yè)有限公司貨款人民幣三百八十四萬六千三百零九元四角四分;二、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給付上海璐軒實業(yè)有限公司違約金人民幣四十八萬八千四百八十一元;三、駁回上海璐軒實業(yè)有限公司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中交集團不服一審法院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要求撤銷一審法院判決,駁回璐軒公司的訴訟請求。其上訴理由為:1、維翱公司債權轉移通知上的印章原件與該公司曾經(jīng)使用的印章對比,兩印章存在明顯區(qū)別,債權轉移通知及轉移協(xié)議的真實性難以確認;2、原審認定,2007年9月17日,十項目經(jīng)理部確認欠款本金為     5 346 309.44元,賠償金為506 995.21元,該認定不完整,不準確;3、維翱公司開出假發(fā)票,使中交集團無法入帳,因此中交集團不應承擔違約責任;4、每日千分之一的違約金,約定過高,應予調(diào)整。
    璐軒公司服從一審法院判決。
    三公局同意中交集團意見,但未提出上訴。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債權人可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應當通知債務人。維翱公司對中交集團享有債權,根據(jù)維翱公司與璐軒公司協(xié)議,維翱公司將該債權轉讓給璐軒公司,并通知中交集團,一審中中交集團對維翱公司轉讓債權未持異議,僅抗辯轉讓數(shù)額有誤,現(xiàn)中交集團二審又稱難以確認維翱公司的轉讓行為,但未提出足夠證據(jù),本院對其上訴主張,不予支持。一審法院根據(jù)2007年9月17日確認的欠款金額,扣除嗣后付款,確定中交集團應承擔的付款義務,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維持。璐軒公司根據(jù)2007年9月17日對帳單主張違約金數(shù)額,并未超出合理范圍,中交集團上訴認為違約金過高,本院不予支持。維翱公司向中交集團最初交付的發(fā)票,雖有瑕疵,但均已更換完畢,且發(fā)票交付并非拒付貨款之理由,故對中交集團以發(fā)票交付存在瑕疵拒絕支付違約金的上訴理由,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處理結果并無不當,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案件受理費四萬九千一百九十二元,由上海璐軒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八千六百零二元(已交納),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擔四萬零五百九十元(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交至原審法院)。
    二審案件受理費四萬九千一百九十二元,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擔(已交納)。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錢麗紅
    審 判 員  張 巖
    代理審判員  孫之斌
    二○○九 年 六 月 三 日
    書 記 員  王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