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司法考試國際私法考點:國際法上的承認

字號:

國際法上的承認是指既存國家或政府間國際組織以一定的方式對新國家、新政府或其他事態(tài)的出現(xiàn)這一事實進行確認,表明愿意與其發(fā)展正常外交關系的行為。關于承認的性質的兩種學說有構成說和宣告說。宣告說是目前國際社會的普遍看法和實踐。
    [特別提示]宣告說認為承認只是一種對新國家已經存在這一既存事實的宣告,因此承認只是一種宣告性行為。
    1. 承認的特征。
    (1)承認的主體除現(xiàn)存國家之外,還包括現(xiàn)存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2)承認的對象除了新國家和新政府以外,還包括交戰(zhàn)團體和叛亂團體。
    (3)承認是承認者對被承認者出現(xiàn)這一事實作出的單方面行為。
    (4)承認是一項政治法律行為,一經作出,將對承認者和被承認者的權利和義務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不是一項法律義務。
    2.承認的表示形式。
    明示承認(直接承認)——承認者通過照會、聲明、函電或締結條約等形式表示承認
    默示承認(間接承認)——建立正式的外交關系或領事關系
    締結正式的政治性條約
    正式投票支持其參加政府間的國際組織。
    [特別提示]締結非政治性條約不構成默示承認。承認國正式投票支持被承認國參加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才構成默示承認(間接承認),如果共同參加一個國際組織不構成默示承認。
    不構成默示承認的行為:共同參加多邊國際會議或國際條約
    建立非官方或非完全外交性質的某種機構
    某些級別和范圍的官員接觸
    [特別提示]特別注意哪些行為構成默示承認,哪些不是。兩個很容易混淆。
    2—4(2005/一/78)S國是一個新成立的國家。其成立后,甲國代表向聯(lián)合國大會提案支持S國成為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乙國與S國簽署了兩國互助同盟友好條約;丙國允許S國在其首都設立商業(yè)旅游服務機構;丁國與S國共同參加了某項貿易規(guī)則的多邊談判會議。根據(jù)國際法的有關規(guī)則,上述哪些國家的行為構成對S國的正式承認?
    A.甲國 B.乙國 C.丙國 D.丁國
    ——答案:AB. 甲國支持S國參加國際組織,構成默示承認。乙國與S國簽訂屬于政治性條約的互助同盟友好條約,構成默示承認。
    3.承認的性質。
    法律上的承認(正式承認)——全面的、永久的、不可撤銷的承認,會產生全面而廣泛的法律效果。
    事實上的承認(非正式承認)——是不完全的、暫時的、可撤銷的承認,它是承認者為了與被承認者進行某種交往又不愿或不宜與其進行全面正式交往的情形。
    4.新國家的承認和新政府的承認。
    (1)新國家的承認:是指既存國家對新國家出現(xiàn)這一事實的單方面宣告和認定。對新國家的承認,一般發(fā)生在四種情形之下:
    獨立——指殖民地獨立建立起新國家;
    合并——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合并為一個新國家;
    分立(分裂)——指一個國家分解為兩個或多個新國家,母國不存在;
    分離——一國的一部分或幾部分從該國分離出去成立一個新國家,母國還存在。
    (2)新政府的承認:是指承認者對他國新政府出現(xiàn)所作出的一種單方面行為,表示愿意把該新政府作為其國家的代表,從而與其建立或保持正常關系。
    在國際實踐中,各國正常的政府更迭(如依據(jù)憲法進行的正常選舉)不發(fā)生政府承認,只有一國由于劇烈的社會革命或政變而產生新政府才可能發(fā)生政府承認。一般認為,對新政府的承認應依據(jù)“有效統(tǒng)治原則”來確認,即新政府必須能在其控制的領土上有效地行使權力的條件下,各國才能予以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