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漢語言文學班新聞見習組實習報告

字號:

10年3月5日,我作為新聞見習組的一員,在系中文教研室專職教師郭倩的帶領下,以分組集體見習的方式,到市人民廣播電臺進行了專業(yè)認知實習。
    實習目的:一、了解廣播電臺的運作原理和工作程序。二、掌握廣播電臺等新聞單位對從業(yè)人員的能力與素質要求。三、理解電臺等新聞單位從業(yè)人員的求職錄用程序和所需資格證書的考取程序。四、了解當前西部地區(qū)對電臺等新聞單位從業(yè)人員的需求量及需求類型。
    實習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市電臺新聞中心主任尹遠熱情接待了我們。首先,尹主任簡單向我們介紹了電臺的歷史沿革、職員規(guī)模、組織機構、部門功能、主要節(jié)目、發(fā)展形勢和對外交流情況。攀枝花市人民廣播電臺于1984年開臺,至今已有24年的歷史;其目前在職人員,包括管理者、主持人、編輯、記者等,共有約50人;它的主要機構有辦公室、營銷策劃中心、新聞中心、技術播出部門等,它們分別擔負著內外管理、統(tǒng)籌協(xié)調、報道與宣傳、技術保障等相關職能;該臺較有影響力的節(jié)目是陽光調頻(主播生活、娛樂)和新聞綜合頻率;目前電臺發(fā)展形勢較好,收聽情況在四川省20多家電臺中名列前茅;電臺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分別實施了“請進來”和“送出去”的政策,如請知名傳媒人士到臺指導、派本臺人員到兄弟電臺進行短期學習等。
    接著,尹主任把我們帶到直播區(qū),請那里的負責人帶我們參觀了電臺的設備、節(jié)目區(qū),讓我們見識了調音臺、導播臺等專用設備和專有機關。負責人還讓我們現(xiàn)場觀看了編輯、主持人的工作方法,給我們講述了電臺的工作程序和運作原理(其中涉及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讓我們了解了電臺的交互性、及時性和本地化的特征,使我們對電臺及其工作人員有了直觀的感受和初步的認識。
    最后,我們隨尹主任返回他接待我們的辦公室,現(xiàn)場向他提出了一些問題,他都一一做了回答,詳細而認真。有同學提到了電臺的地域性這個概念,尹主任就其相關情況做了解答。他告訴我們電臺具有接近性、本土性,其所服務的主要對象,就是攀枝花市民;他還提出了媒體的“分眾化”,并就網(wǎng)絡、電臺、電視臺等各種媒體的優(yōu)勢與劣勢進行了探討。
    當談到電臺對其從業(yè)人員的素質要求時,尹主任主要講了三點。他首先從大處著眼,提到了理論修養(yǎng)。他認為,一個電臺的工作人員,無論他是管理人員、主持人員,還是記者、編輯,都必須具有較強的理論修養(yǎng)。他說:“作為電臺工作者,如果對我國的大政方針不甚了解,不熟悉我國的具體國情、各種政策,那恐怕是不行的?!苯酉聛硭麖募毺幷勂?,說的是對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他以編輯為例,表示“作一個編輯,最起碼的編導、審稿等能力總是要有的”。他還現(xiàn)身說法,說他當初就是廣泛學習,涉及科目竟達50門之多,再結合當代實際:“現(xiàn)在可能學的還要多,比如計算機、駕駛等。”最后他稍微向外擴展,說了關于體能方面的要求。一名記者、編輯,常常是既勞心又勞力的,身負重任而工作辛苦,沒有好的體力是不行的。尹主任舉例說:“當一座大山上發(fā)生重大事件時,記者們必須迅速爬到山上去作現(xiàn)場報道,如果體力不好,山都上不去,那還怎么報道呢?”
    尹主任還回答了市電臺引進人才的方式和對求職者的錄用程序等相關問題。當面招聘時,招聘者會很在意第一印象,包括著裝、精神狀態(tài)、表達能力等。至于錄用程序,一般可分為幾大步步驟。一、報名并提交簡歷。二、初試。初試一般包括對專業(yè)知識和綜合知識的考試多采用筆試形式。三、復試。多為面試。四、新聞實踐。相當于實習。在此之后,有的單位還會對過關著進行體檢和政審。
    有些問題尹主任雖然未予詳細解答(時間問題),但也屬于我們必須了解的內容。通過見習之前的準備和之后的總結,大概有了答案,在此一并列出。一、電臺等新聞從業(yè)人員的考試科目。一般有:《馬列主義新聞觀》、《新聞工作方針政策》、《新聞出版法律法規(guī)》、《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工作者素質》等。二、相關資格證書的獲得程序。XX年11月,新聞出版總署發(fā)出《關于全國統(tǒng)一換發(fā)新聞記者證的通知》,明確新聞記者證的發(fā)放范圍是新聞機構中具備下列條件的人員: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新聞紀律,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2、具備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以及經(jīng)國務院有關部門認可的新聞采編從業(yè)資格;3、在新聞機構編制內從事新聞采編工作,且連續(xù)聘用時間已達一年以上。新聞記者證實行年檢制度,每五年統(tǒng)一換發(fā)一次。三、當前西部地區(qū)對電臺等新聞單位從業(yè)人員的需求量及需求類型。市場仍然是有的,特別是對宣傳、策劃、設計人員的需求。
    實習很快就結束了,頗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雖然時間很短,但還是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
    實習收獲:一、看到了一些以前從未看到過的,聽到了一些以前從未聽到過的,學到了一些以前從未學到過的,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所謂“多聽多看多感受”,我現(xiàn)在的理解,對于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xiàn)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么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fā)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于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yè)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F(xiàn)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chuàng)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jīng)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其次,自己也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過的東西,那就是交流、溝通。這兩個詞看似簡單,而且人人都會,但是會和會不一樣,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溝通!作為記者,要善于把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來,要讓被采訪對象能夠信任你,把積壓在心里的話向你傾訴,這樣才能使一條新聞能夠豐滿起來,而不至于只是個骨架沒有內容。除了要善于交流溝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新聞來說,如何通過自己的思考豐富新聞的內容,增加新聞的深度是記者顯現(xiàn)功力的地方。另外,還要善于分析材料。
    二、知道了自己的若干優(yōu)勢,也察覺了自己的一些缺點,對自己有了更清晰和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今后調整努力方向,更好的適應以后的工作崗位。首先,任何類型的新聞工作者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文字寫作訓練,在這方面我做的比較好;其次,不應該忽視人際交往能力的鍛煉。這個方面我做的不好。如果說校園里面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的話,那么現(xiàn)實生活更是殘忍和無情。人際關系始終在其中扮演著無可厚非的重要角色。外出實習,把自己真正的扔進社會中,可以提前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從整個實習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的專業(yè)知識。但是光有專業(yè)知識是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立足的,還必須學會以下幾點:1、要有自信。你必須表現(xiàn)的有自信,自信是邁出成功的第一步!當然,需要聲明的是,自信的表現(xiàn)并不是猖狂。2、寫作能力仍然要重視——文字能力在任何媒體都是基礎。雖然電臺的記者并不像報社有那么多的新聞稿件要寫,但編輯能力必須要很強。電臺播音認識只是有聲藝術,沒有任何的畫面,稿件要求口語化,使聽眾容易聽得懂。所以對于一個事件,怎樣抓住事件的關鍵,簡明扼要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3、不卑不亢——學會與人打交道。其實這和第一點有點重合。說記者敏感或許并不為過,有些事情處理不好在他們看來可能就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所以,在外面實習,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這不僅僅關乎我們自己,更因為我們代表著我們學院。
    三、 實習是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驗,除了考察我們的專業(yè)水平和理論知識以外,還考察了我們的處世態(tài)度,做人原則以及處事方法,簡而言之,就是考察我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勤奮是首要的,到得最早走得最晚,通宵達旦這些都應該是家常便飯而不是邀功領賞的資本,因為我們是實習生,是來學習的;主動與老師的交流同樣重要。此外,創(chuàng)造性地思考和大膽的實踐也是專業(yè)實習過程中所應具備的素質。
    四、與此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了新聞工作者的辛酸苦辣。臺里主持人沒天都有人負責要外出采訪的,采訪的人物,地方,單位都形形色色,這就以為著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有些主持人跑了好多地方,訪了很多的部門領導,而有一些大領導由很不愿意接受采訪,經(jīng)過多方懇求后,終于肯接受訪問的時候又給會出許多難題。一邊又接到臺領導的電話說要把這個做好且明天就要播;所以他們有的時候得通宵聽同期聲和寫稿子。寫稿子的時候,問題也比較多,比如說,你要確認每件事情,哪怕是被訪者的姓名、職務和頭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
    五、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們的節(jié)目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有編導的幕后策劃,有攝像師的辛勤工作,是我們電臺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工作結晶。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們的節(jié)目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有編導的幕后策劃,有攝像師的辛勤工作,是我們電臺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工作結晶。
    通過實習,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現(xiàn)歸納如下:一、把許多事情想象的過于簡單。在新聞媒體工作,是高度緊張的。因為我們必須及時應對隨時發(fā)生的情況。二、對許多知識只是淺嘗輒止,未曾深入。三、對新環(huán)境適應太慢,交流意識不強,溝通能力欠缺?!疤煜掠⑿劢晕逸?,一入江湖立馬催?!?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huán)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