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稅務師考試稅法二參考:個人所得稅規(guī)定

字號:

第九節(jié) 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投資者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guī)定(增量記憶法)
    一、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及納稅人:
    個人獨資企業(yè)以投資者為納稅義務人,合伙企業(yè)以每一個合伙人為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投資者)
    二、對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生產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有以下兩種辦法:
    第一種:查賬征稅:
    1.投資者的費用扣除標準為2000/月(從2011年9月1日起為3500/月)。投資者的工資不得在稅前扣除。
    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yè)的,其費用扣除標準由投資者選擇在其中一個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所得中扣除。
    2.投資者及其家庭發(fā)生的生活費用不允許在稅前扣除。生活費用與企業(yè)生產經營費用混合在一起難以劃分的,全部視為生活費用,不允許稅前扣除。
    3.投資者及其家庭共用的固定資產,難以劃分的,由稅務機關核定。
    4.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yè)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應納稅額的具體計算方法為:匯總其投資興辦的所有企業(yè)的經營所得作為應納稅所得額,以此確定適用稅率,計算出全年經營所得的應納稅額,再根據每個企業(yè)的經營所得占所有企業(yè)經營所得的比例,分別計算出每個企業(yè)的應納稅額和應補繳稅額。計算公式如下:
    (1)應納稅所得額=∑各個企業(yè)的經營所得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3)本企業(yè)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本企業(yè)的經營所得÷∑各個企業(yè)的經營所得
    (4)本企業(yè)應補繳的稅額=本企業(yè)應納稅額-本企業(yè)預繳的稅額
    【典型例題1】陳先生與合伙人在A市共同興辦了一家合伙企業(yè)甲,出資比例為5:5。2011年年初,陳先生向其主管稅務機關報送了2010年度的所得稅申報表和會計決算報表以及預繳個人所得稅納稅憑證。該合伙企業(yè)年度會計報表反映:合伙企業(yè)2010年度的主營業(yè)務收入70萬元,其他業(yè)務收入1萬元,營業(yè)成本23萬元,營業(yè)稅金及附加4萬元,銷售費用25.5萬元,管理費用8.5萬元,營業(yè)外支出5萬元,利潤總額14萬元。經稅務部門審核,發(fā)現如下問題:
    (1)合伙企業(yè)在2010年度給每位合伙人支付工資25000元。
    (2)合伙企業(yè)年末向合伙人預付股利5000元,計入了管理費用中。
    (3)銷售費用賬戶列支廣告費12.5萬元和業(yè)務宣傳費10.5萬元。
    (4)其他業(yè)務收入是合伙企業(yè)甲從被投資企業(yè)分回的紅利。
    (5)營業(yè)外支出賬戶中包括合伙企業(yè)被工商管理部門處以的罰款2萬元。
    陳先生在B市另有乙合伙企業(yè),分得2010年度利潤6萬元,經稅務審核無調整項目。陳先生所在省允許扣除投資者的費用,陳先生選擇從甲企業(yè)中扣除費用。根據以上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合伙企業(yè)允許稅前扣除的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
    (2)陳先生在甲合伙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
    (3)陳先生來源于合伙企業(yè)甲和乙的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4)陳先生共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1)合伙企業(yè)允許稅前扣除的廣告費和業(yè)務宣傳費的扣除限額70×15%=10.5(萬元)
    實際發(fā)生的費用=12.5+10.5=23萬,高于限額,可扣除的數額為10.5萬元。
    (2)①投資者工資不得扣除,可扣除生計費,需要調增加應納稅所得額:=25000×2-2×2000×12=0.2(萬元)
    ②預付股利不得扣除,應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0.5(萬元)
    ③其他業(yè)務收入是合伙企業(yè)甲從被投資企業(yè)分回的紅利,屬于“利息、股息、紅所得”,應調整減少應納稅所得額=1萬
    ④工商管理部門處以的罰款應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2萬元。
    陳先生在甲合伙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14+23-10.5+0.2+0.5-1+2]÷2=14.1(萬元)
    (3)甲、乙合伙企業(yè)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14.18+6)×35%-0.675=6.39(萬元)
    (4)陳先生共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6.39 +1÷2×20%=6.49(萬元)
    【2011年度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如下】
    前8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8/12
    后4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后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4/12
    全年應納稅額=前8個月應納稅額+后4個月應納稅額
    納稅人應在年度終了后的3個月內,按照上述方法計算2011年度應納稅額,進行匯算清繳。
    5.虧損彌補
    (1)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yè)的,企業(yè)的年度經營虧損不能跨企業(yè)彌補。
    (2)實行查賬征稅方式的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改為核定征稅方式后,在查賬征稅方式下認定的年度經營虧損未彌補完的部分,不得再繼續(xù)彌補。
    6.企業(yè)為個人家庭成員的消費性支出或出借資金
    (1)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的個人投資者以企業(yè)資金為本人、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人員支付與企業(yè)生產經營無關的消費性支出及購買汽車、住房等財產性支出,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利潤分配,并入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依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除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以外的其他企業(yè)的個人投資者,以企業(yè)資金為本人、家庭成員及其相關人員支付與企業(yè)生產經營無關的消費性支出及購買汽車、住房等財產性支出,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企業(yè)的上述支出不允許在所得稅前扣除。
    (2)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yè)(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yè)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第二種:核定征收:包括定額征收、定率征收和其它合理方法。不得享受個人所得稅的優(yōu)惠政策;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l)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2)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或=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 × 應稅所得率
    三、征收管理
    (一)申報繳納期限
    投資者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由投資者在每月或每季度終了后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二)納稅地點
    投資者應向企業(yè)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投資者從合伙企業(yè)取得的生產經營所得,由合伙企業(yè)向企業(yè)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投資者應納的個人所得稅,并將個人所得稅申報表抄送投資者。
    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yè)的,應分別向企業(yè)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預繳稅款。年度終了后辦理匯算清繳時,區(qū)別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1.投資者興辦的企業(yè)全部是個人獨資性質的,分別向各企業(yè)的實際經營管理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并以所有企業(yè)的經營所得總額確定適用稅率,以本企業(yè)經營所得為基礎,計算應繳稅款,辦理匯算清繳。
    2.投資者興辦的企業(yè)中含有合伙性質的,投資者應向經常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辦理匯算清繳,但經常居住地與其興辦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所在地不一致的,應選定其參與興辦的某一合伙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所在地為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所在地,并在5年內不得變更。
    【典型例題2】(2011年多選題)
    下列稅務處理中,符合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征稅規(guī)定的有(?。?。
    A.投資者的工資不得稅前扣除
    B.企業(yè)計提的各種準備金不得稅前扣除
    C.分配給投資者的股息、紅利,允許稅前扣除
    D.企業(yè)發(fā)生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yè)務招待費可據實扣除
    E.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yè)的,企業(yè)的年度經營虧損不可跨企業(yè)彌補
    『正確答案』ABE
    四、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年度收入總額-必要費用(每月2000元或35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年度收入總額=經營利潤+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實行承包、承租經營的納稅人,應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計算納稅。納稅人在一個年度內分次取得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應在每次取得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后預繳稅款,年終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典型例題3】
    陳某2009年1月1日與地處某縣城的國有飯店簽訂承包合同,承包該國有飯店經營期限3年(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承包費30萬元(每年10萬元)。合同規(guī)定,承包期內不得更改名稱,仍以國有飯店的名義對外從事經營業(yè)務,有關國有飯店應繳納的相關稅、費在承包期內由陳某負責,上繳的承包費在每年的經營成果中支付。2009年陳某的經營情況如下:
    1.取得餐飲收入280萬元;
    2.取得歌廳娛樂收入120萬元;
    3.應扣除的經營成本(不含工資和其他相關費用)210萬元;
    4.年均雇用職工30人,支付年工資總額21.6萬元;陳某每月領取工資0.4萬元;
    5.其他與經營相關的費用30萬元(含印花稅)。
    要求計算:1.2009年該國有飯店應繳納的與經營相關的各種稅款。
    2.陳某2009年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1.國有飯店應繳納的各種稅款:
    (1)陳某對外從事經營,所取得的餐飲收入和歌廳的收入應按規(guī)定繳納營業(yè)稅。
    應納營業(yè)稅=280×5%+120×20%=38(萬元)
    (2)國有飯店地處縣城,應繳納5%的城市維護建設稅。應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38×5%=1.9(萬元)
    (3)應繳納教育費附加=38×3%=1.14(萬元)
    (4)陳某承包期內國有飯店的名義對外經營,未更改名稱,按規(guī)定應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5)工資費用在企業(yè)所得稅前可按實際數扣除,扣除數21.6+0.4×12=26.4(萬元)。
    (6)企業(yè)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280+120-210-26.4-30-38-1.9-1.14=92.56(萬元)
    (7)應繳納企業(yè)所得稅=92.56×25%=23.14(萬元)
    2.陳某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1)承包經營成果=92.56-23.14=69.42(萬元)
    【注意】:在存在稅會差異時,需要計算會計利潤后扣除企業(yè)所得稅作為承包經營的成果。
    (2)應納稅所得額=69.42-10(承包費)+0.4×12(陳某工資)-0.2×12(生計費)=61.82(萬元)
    (3)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1.82×35%-0.675=20.962(萬元)
    注:2011年承包、承租經營的過渡性計算方法比照個體工商戶
    五、勞務報酬所得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收入-800)×20%
    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收入×(1-20%)×20%
    注意:
    1.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收入×(1-20%)×稅率-速算扣除數
    【典型例題4】趙某于2008年10月外出參加營業(yè)性演出,一次取得勞務報酬60 000元。計算其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不考慮其他稅費)。
    『正確答案』應納稅所得額=60 000×(1-20%)=48 000(元)
    應納稅額=48 000×30%-2 000=12 400(元)
    2.勞務報酬所得,根據不同勞務項目的特點,分別規(guī)定為:
    ①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②屬于同一項目連續(xù)取得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強調同子項同一縣域)
    3.獲得勞務報酬所得的納稅人從其收入中支付給中介人和相關人員的報酬,除另有規(guī)定者外,在定率扣除20%的費用后,一律不再扣除。對中介人和相關人員取得的報酬,應分別計征個人所得稅。
    4.代付稅款的計算方法:
    (1)不含稅收入額不超過336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800)÷(1-稅率)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簡化公式:應納稅額=(不含稅收入額-800)÷4
    (2)不含稅收入額超過3360元的: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1-稅率×(1-20%)]
    或=[(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1-20%)]÷當級換算系數
    簡化公式: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速算扣除數)÷當級換算系數]×80%
    【典型例題5】(2011年單選題)中國公民方先生為某公司提供工程設計,取得稅后收入54600元。該公司已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A.18600  B.15400  C.14300  D.1276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應納稅所得額=[(54600-7000)÷68%]×80%=56000(元),應納個稅=56000×40%-7000=15400(元)。
    六、稿酬所得: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收入-800)×20%×(1-30%)
    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收入×(1-20%)×20%×(1-30%)
    注意:
    (一)每次收入的確定:以每次出版、發(fā)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具體可分為:(簡單的說就是看版)
    1.個人每次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fā)表同一作品,不論出版單位是預付還是分筆支付稿酬,或者加印該作品后再付稿酬,均應合并為一次征稅。
    2.在兩處或兩處以上出版、發(fā)表或再版同一作品而取得的稿酬,則可以分別各處取得的所得或再版所得分次征稅。
    3.個人的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應合并其因連載而取得的所得為一次。連載之后又出書取得稿酬的,或先出書后連載取得稿酬的,應視同再版稿酬分次征稅。
    【典型例題6】國內某作家的一篇小說先在某晚報上連載三個月,每月取得稿酬3600元,然后送交出版社出版,一次取得稿酬20000元,該作家因此需繳多少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1)同一作品在報刊上連載取得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為:
    3600′3′(1-20%)′20%′(1-30%)=1209.6(元)
    (2)同一作品先報刊連載,再出版(或相反)視為兩次稿酬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為:
    20000′(1-20%)′20%′(1-30%)=2240(元)
    (3)共要繳納個人所得稅=1209.6+2240=3449.6(元)
    4.作者去世后,對取得其遺作稿酬的個人,按稿酬所得征稅。
    七、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收入-800)×20%
    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收入×(1-20%)×20%
    注意: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中所支付的中介費,若能提供有效合法憑證,允許從其所得中扣除。
    【典型例題7】(2011年單選題)2010年中國公民劉某出版長篇小說,2月份收到預付稿酬10000元,4月份小說正式出版收到稿酬20000元;10月份將小說手稿在某國公開拍賣,拍賣收入折合人民幣90000元,并己按該國稅法規(guī)定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折合人民幣l0000元。 劉某以上收入在中國境內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A.4480  B.4560  C.6080  D.7760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稿酬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0000+20000)×(1-20%)×20%×(1-30%)=3360(元)
    特許權使用費在我國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90000×(1-20%)×20%-10000=4400(元)
    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合計=3360+4400=7760(元)
    八、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注意:
    1.股份制企業(yè)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應得的股息、紅利時,應以派發(fā)紅股的股票票面金額為所得額,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2.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
    3.對證券投資基金從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在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時,也暫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
    4.個人銀行存款利息從2007年8月15日起按5%征收個人所得稅。儲蓄存款在2007年8月14日前孳生的利息按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自2008年10月9日(含)起暫免征收儲蓄存款利息的個人所得稅。
    【典型例題8】(2009年單選題)2009年5月,孟某獲得A上市公司派發(fā)的紅股10000股。紅股票面價值為1元/股,派發(fā)當日股票市值4元/股。孟某獲得的紅股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A.1000  B.2000  C.4000  D.8000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對于股份制企業(yè)在分配股息、紅利時,以股票形式向股東個人支付應得的股息、紅利(即派發(fā)紅股),應以派發(fā)紅股的股票票面金額為收入額,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自2005年6月13日起暫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現行稅法規(guī)定計征個人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10000×1×50%×20%=1000(元)
    九、財產租賃所得:
    ①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收入-800)×20%:(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
    ②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收入×(1-20%)×20%
    注意:個人出租財產取得的財產租賃收入,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應依次扣除以下費用:
    1.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稅費包括營業(yè)稅(對個人出租住房,不區(qū)分用途,在3%稅率的基礎上減半征收營業(yè)稅、城建稅的稅率7%\5%\1%、房產稅的稅率4%、教育費附加的稅率3%)。
    2.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
    3.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每次800元為限,一次扣不完的,可在以后扣除)
    4.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標準。800元或20%
    5.適用稅率:20%。個人按市場價出租居民住房,稅率10%
    6.公式:每次收入不超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稅費-修繕費用(800為限)-800(費用額)
    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稅費-修繕費用)×(1-20%)
    【典型例題9】中國公民王某1月1日起將其位于市區(qū)的一套公寓住房按市價出租,每月收取租金3800元。1月因衛(wèi)生間漏水發(fā)生修繕費用1200元,已取得合法有效的支出憑證。前兩個月應納稅。(不考慮其他稅費)
    『正確答案』應納個人所得稅=(3800-800-800)×10%+(3800-400-800)×10%=480(元)
    十、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20%
    (一)原值的確定:
    1.有價證券:(加權平均法)
    每次賣出債券應納個人所得稅額=(該次賣出該類債券收入-該次賣出該類債券允許扣除的買價和費用)×20%
    【典型例題10】某人本期購入債券1 000份,每份買入價10元,支付購進買入債券的稅費共計150元。本期內將買入的債券一次賣出600份,每份賣出價12元,支付賣出債券的稅費共計110元。計算該個人售出債券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1)一次賣出債券應扣除的買價及費用=(10 000+150)÷1 000×600+110=6 200(元)
    (2)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600×12-6 200)×20%=200(元)
    【典型例題11】(2011年單選題)2010年2月中國公民趙先生買進某公司債券20000份,每份買價8元,共支付手續(xù)費800元;11月份賣出l0000份,每份賣價8.3元,共支付手續(xù)費415元;12月底其余債券到期,取得債券利息2700元。趙某2010年以上收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A.977  B.940  C.697  D.437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0000×8.3-10000×8-800÷2-415)×20%+2700×20%=977(元)
    2.機器設備、車船:原值為購進價格、運輸費用、安裝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
    3.個人因購買和處置債權取得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方法
    (1)個人通過招標、競拍或其他方式購置債權以后,通過相關司法或行政程序主張債權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通過上述方式取得“打包”債權,只處置部分債權的,其應納稅所得額按以下方式確定:
    (a)以每次處置部分債權的所得,作為一次財產轉讓所得征稅。
    (b)其應稅收入按照個人取得的貨幣資產和非貨幣資產的評估價值或市場價值的合計數確定。
    (c)所處置債權成本費用(即財產原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當次處置債權成本費用=個人購置“打包”債權實際支出×當次處置債權賬面價值(或拍賣機構公布價值)÷“打包”債權賬面價值(或拍賣機構公布價值)。
    (d)個人購買和處置債權過程中發(fā)生的拍賣招標手續(xù)費、訴訟費、審計評估費以及繳納的稅金等合理稅費,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允許扣除。
    【典型例題12】(2011年多選題)下列關于個人財產轉讓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轉讓債券時,通常采用“移動平均法”確定其應予減除的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
    B.轉讓債權時,允許扣除購買和處置債權時繳納的稅金、訴訟費和審計評估費用
    C.轉讓債券時,允許從轉讓收入中扣除買價,但不能扣除轉讓和買入時發(fā)生的有關費用
    D.個人通過招標購置債權以后,處置部分債權時的應稅收入為取得的貨幣資產和非貨幣資產的評估價值或市場價值的合計數
    E.個人出售己購公有住房時的應納稅所得額,為出售公有住房的銷售價格減去住房面積標準的經濟適用房價款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
    『正確答案』BD
    『答案解析』選項A, 轉讓債券時,通常采用“加權平均法”;選項C,對于有價證券,可以扣除轉讓和買入時發(fā)生的有關費用; 選項E,個人出售已購公有住房,其應納稅所得額為個人出售已購公有住房的銷售價,減除住房面積標準的經濟適用房價款、原支付超過住房面積標準的房價款、向財政或原產權單位繳納的所得收益以及稅法規(guī)定的合理費用后的余額。
    十一、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十二、個人所得稅的特殊計稅方法:
    (一)境外繳納稅額抵免的計稅方法
    個人所得稅的抵免限額采用分國限額抵免法,多不退少要補。
    1.扣除限額如何計算。既要分國,又要分項。同一國家、地區(qū)內不同項目應納稅額之和為這個國家(地區(qū))的扣除限額。
    2.納稅人境外已納稅額指按所得來源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律,應繳實繳稅額。
    3.如何使用扣除限額在境內補稅。
    境外實際已繳數<扣除限額時,在中國補繳差額部分稅款;
    境外實際已繳數>扣除限額時,在中國本年無需補交稅款,超出部分可在以后5年中,該國家(地區(qū))扣除限額的余額中補扣。
    (二)兩個以上共同取得同一項目收入的計稅方法:先分后稅
    【典型例題3】某高校5位教師共同編寫出版一本50萬字的教材,共取得稿酬收入21 000元。其中主編一人得主編費1 000元,其余稿酬5人平分。計算各教師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1)扣除主編費后所得=21 000-1 000=20 000(元)
    (2)平均每人所得=20 000÷5=4 000(元)
    (3)主編應納稅額=[(1 000+4 000)×(1-20%)]×20%×(1-30%)=560(元)
    (4)其余四人每人應納稅額=(4 000-800)×20%×(1-30%)=448(元)
    (三)對從事建筑安裝業(yè)個人取得所得的征稅辦法
    (1)凡建筑安裝業(yè)各項工程作業(yè)實行承包經營,對承包人取得的所得,分兩種情況處理:對經營成果歸承包人個人所有的所得,或按合同(協(xié)議)規(guī)定、將一部分經營成果歸承包人個人的所得,按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項目征稅;對承包人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征稅。
    (2)從事建筑安裝業(yè)的個體工商戶和未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承攬建筑安裝業(yè)工程作業(yè)的建筑安裝隊和個人,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3)對從事建筑安裝業(yè)工程作業(yè)的其他人員取得的所得,分別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和勞務報酬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4)在異地從事建筑安裝業(yè)工程作業(yè)的單位,應在工程作業(yè)所在地扣繳個人所得稅。但所得在單位所在地分配,并能提供相關資料的,經稅務機關核準,可以回單位所在地繳納稅款。
    (5)對未領取營業(yè)執(zhí)照承攬建筑安裝工程作業(yè)的單位和個人,主管稅務機關可以根據其工程規(guī)模,責令其繳納一定數額的納稅保證金。
    (四)對從事廣告業(yè)個人取得所得的征稅辦法
    (1)納稅人在廣告設計、制作、發(fā)布過程中提供名義、形象而取得的所得,應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計算納稅。
    (2)納稅人在廣告設計、制作、發(fā)布過程中提供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視其情況分別按照稅法規(guī)定的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應稅項目計算納稅。
    (3)扣繳義務人的本單位人員在廣告設計、制作、發(fā)布過程中取得的由本單位支付的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納稅。
    (五)對演出市場個人取得所得的征稅辦法
    演職員參加非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應按勞務報酬所得項目,按次計算納稅;
    演職員參加任職單位組織的演出取得的報酬,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按月計算納稅。報酬中按規(guī)定上繳給單位和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費及收入分成,經過主管稅務機關確認后,可以扣除。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演職員,應在取得報酬的次月15日內,自行到演出所在地或單位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1)在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性質所得的,應將各處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合并計算納稅;
    (2)分次取得屬于一次勞務報酬的;
    (3)扣繳義務人沒有依法扣繳稅款的;
    (4)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其申報納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