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任:西城區(qū)教育考試中心主任,從事高招工作多年
孩子的位置及各地區(qū)錄取形勢
尹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在填報志愿的過程當中除了要考慮院校和專業(yè),要考慮到志愿優(yōu)先、分數(shù)優(yōu)先以外,您能不能給我們舉兩個例子說明排序怎么就更科學、更準確一些。您剛剛說到一志愿錄取咱們一般能達到80%,高能達到90%,前幾年的家長他們是怎么做到的,能達到80%到90%呢?
范主任:基本上家長們在填報志愿之前應該把自己孩子所處的位置找到,這個方法還是很多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一模、二模的考試,各個區(qū)縣都會對各個區(qū)縣的考生進行排隊,通過排隊就能夠知道你在區(qū)縣的多少名,這個位置就找到了。對于高分數(shù)段的學生來說,比如拿到北大清華的招生計劃以后,如果今年招生計劃大概在四百人左右,這幾年從學生的分布來看,大概西城占三分之一、海淀三分之一、其他區(qū)縣三分之一。從去年的錄取情況來看,西城區(qū)和海淀各三分之一要比前幾年還更強一些,錄取的更好一些,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的計劃是四百人的話,排在西城區(qū)和海淀區(qū)前一二百名,報北大清華基本就靠譜。如果排在西城區(qū)和海淀區(qū)五百名以后,再報北大清華基本就沒有希望了,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排位。而大多數(shù)學生不可能都排在前面,所以各個區(qū)縣通過一二??荚嚩紩M地劃一條線,實際上是在幫考生找在群體里所處的位置。這個線雖然是一個分數(shù),但實際上是在幫你找位置。比如西城區(qū)一模結束以后,如果西城區(qū)的理科一模線劃在450的話,去年的高考的一模線大概是四百八十幾,那么有可能一模的卷子出得難了點,此外,這450分其實就相當于去年的480分,你只要考過了450實際上就進入了北京市本科一批的群體。當然在這個群體中還是相對比較差的學生,那在報志愿的時候就不可能在一批的志愿里報得很高,只能在一批的學校里找一些分數(shù)相對比較低或相對貼近一本線的學校,這樣才能把志愿報準、報好。
尹老師:每年一模完了以后劃的分數(shù)線,比如2012年的一模馬上要進行了,考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然后大致出來一個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是根據(jù)2011年,比如一本,在該區(qū)錄取了多少人,把這個人數(shù)再靠到這上來,找到這條線,大致是這么劃的。二本錄取了多少再劃到哪條線。
范主任:是這樣,各個區(qū)縣劃線不僅僅是要看錄取情況,還要看今年的報名情況,還要看這幾年的上線情況,要綜合起來去考慮,還是挺復雜的。作為家長和考生來說,只要用這個數(shù)就可以了,而這個數(shù)還是相對比較可靠的。
尹老師:每年各區(qū)縣出這樣一個分數(shù)線,還是經(jīng)過多方面的考慮,根據(jù)歷年劃線的條件,認真劃出來的,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可以依據(jù)這個去填報志愿。還有一個問題,整個報名過程,應該怎么處理好家長和學生的關系呢?剛才我們講了不要越俎代庖,不要包辦代替,但這個關系總是有些矛盾。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的話,有些家長就要包辦代替。這個關系該怎么磨合呢?
范主任:志愿應該是考生和家長共同商議的結果,我們想家長考慮的問題長遠一些,作為家長如果想考生和你的意見一致的話,應該做些引導。比如,有些家長愿意讓孩子學習基礎學科,有的學習數(shù)學,有的學習物理。家長也很明白大學里學純數(shù)學、純物理是很辛苦的,但家長有他的想法,希望學完基礎學科以后,不僅讀本科還要讀研究生。讀研究生的時候有基礎學科的底蘊,要轉到其他學科的時候更容易,而且比其他學科上去的學生顯得更強勢、更有后勁。這是家長的一種設計,而這種設計必須要跟孩子談清楚。還有的家長主要考慮分配,實際上孩子在大學學習過程中的動力,關鍵還不是就業(yè),學習動力主要是興趣愛好。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側重于完成四年學業(yè),有些事情就應該傾向于孩子。還有些孩子在報志愿的時候是要揚長避短的,比如在中學階段數(shù)學稍微差一點,家長卻非要讓在大學里學金融專業(yè),學國際貿(mào)易專業(yè),而這些專業(yè)到大學以后肯定要學高數(shù),這些學生可能在大學高數(shù)就不過去了,按大學的話叫掛科。這樣也完成不了學業(yè),也是不好的。家長和孩子之間要互相交流,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
尹老師:剛才你說的兩個問題我確實有感受,比如有的同學高中學的文科,然后報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有的是文科院校招的,有的是理科院校招的,我后來明白了文科的學生應該到文科院校去學工商管理,如果到理科院校去,數(shù)學要求很高,總是跟不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您剛剛說的提前批里有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還沒有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那些學校的報名錄取是怎么回事?
范主任:香港地區(qū)的大學在內地招生的大概有十所學校左右,納入北京市計劃的只有兩所,就是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并且是在提前批次中出現(xiàn)的。其他七八所學校是在我們計劃外的,如果考生想上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等,應該上這些大學的網(wǎng)站,上面有報名的時間、表格,并且要通過他們的要求去交費。不管計劃內或計劃外的,都要參加北京市高考,高考結束后計劃外的大學根據(jù)高考成績要劃一條線,多少分數(shù)以上的要進行外語的面試、測試,之后再進行錄取。這個錄取是香港那邊去做。我們只負責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計劃外的香港這些大學的錄取結果要在我們錄取之前結束,對于已經(jīng)被錄取的學生我們就不再錄取了。
尹老師:范主任,還有一個問題很多家長問,本市的院校、部委的院校和外地在北京招生的院校,有的家長覺得外地的招生好不太好錄取,有的家長認為外地的雖然招的少,但報的也少,好錄取。這個每年到底呈現(xiàn)一個怎樣的局面呢?有的孩子要不要報外地?
范主任:我們剛才說了,北京市的計劃大概是五萬多,接近六萬的計劃。北京市的計劃占整個總計劃的80%,外地的院校占20%左右。大多數(shù)考生還是你應該以北京為主,外地院校確實有這種情況,招生計劃比較少,甚至有些學校、有些專業(yè)就招一個人,報的也相對比較少。但的確因此更容易出現(xiàn)大小年的情況。比如北京有些高校,特別市屬一些高校都很少出現(xiàn)大小年的情況,就是因為招生計劃是比較大的。從外地院校的情況看,分數(shù)有相對低一點的大概跟地域有關系。比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這些同檔次學校招生分數(shù)并不低。相對低一點的、學校層次也蠻高的,有可能東北、西北、四川、成都一帶相對低一點。報不報外地關鍵看怎么想,還有孩子的能力能不能夠到外地去學習,現(xiàn)在很多影響學習的因素不僅僅是智力因素,有些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蠻大的,如果孩子不能適應客觀上的環(huán)境、條件,影響學業(yè)也是蠻不合算的。
尹老師:剛剛范主任還談了一個問題,我想再重復一下,我覺得非常重要。有些家長在選報志愿的時候非常實際,憑著自己的成長過程,愿意讓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這個不好。不能讓孩子去實現(xiàn)家長自己的志愿理想。還有一個就是完全從就業(yè)的角度去考慮,有的家長說哪個專業(yè)更好就業(yè)就希望孩子選擇哪個,而剛剛范主任講的一個問題,我是第聽說,覺得非常重要。孩子念四年大學,腦子里面就業(yè)這個東西非常淡薄,而是他的興趣、他的愛好和他的價值取向。所以家長和孩子選報志愿的時候,我希望家長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至于就業(yè),那是以后的事情。如果一定讓孩子選擇家長所選擇的所謂就業(yè)好的專業(yè),那孩子讀四年可能很不認真,還有可能讀出問題。有關這些方面的問題又回到了我們之前說的報考志愿是孩子報考志愿,他將來要從事這個專業(yè)學習、這個專業(yè)工作,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以足夠的尊重,家長應該是指導、引導他們,和他們一起商量,千萬不能夠越俎代庖,也不能夠所謂的分工合作。好,非常高興請來范主任給我們微課網(wǎng)的同學、家長做北京市高考志愿報名的輔導,我們再感謝范主任。有什么問題也希望大家通過微課網(wǎng)來提,我們再請范主任來為大家解答。謝謝大家,再見。
孩子的位置及各地區(qū)錄取形勢
尹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在填報志愿的過程當中除了要考慮院校和專業(yè),要考慮到志愿優(yōu)先、分數(shù)優(yōu)先以外,您能不能給我們舉兩個例子說明排序怎么就更科學、更準確一些。您剛剛說到一志愿錄取咱們一般能達到80%,高能達到90%,前幾年的家長他們是怎么做到的,能達到80%到90%呢?
范主任:基本上家長們在填報志愿之前應該把自己孩子所處的位置找到,這個方法還是很多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一模、二模的考試,各個區(qū)縣都會對各個區(qū)縣的考生進行排隊,通過排隊就能夠知道你在區(qū)縣的多少名,這個位置就找到了。對于高分數(shù)段的學生來說,比如拿到北大清華的招生計劃以后,如果今年招生計劃大概在四百人左右,這幾年從學生的分布來看,大概西城占三分之一、海淀三分之一、其他區(qū)縣三分之一。從去年的錄取情況來看,西城區(qū)和海淀各三分之一要比前幾年還更強一些,錄取的更好一些,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的計劃是四百人的話,排在西城區(qū)和海淀區(qū)前一二百名,報北大清華基本就靠譜。如果排在西城區(qū)和海淀區(qū)五百名以后,再報北大清華基本就沒有希望了,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排位。而大多數(shù)學生不可能都排在前面,所以各個區(qū)縣通過一二??荚嚩紩M地劃一條線,實際上是在幫考生找在群體里所處的位置。這個線雖然是一個分數(shù),但實際上是在幫你找位置。比如西城區(qū)一模結束以后,如果西城區(qū)的理科一模線劃在450的話,去年的高考的一模線大概是四百八十幾,那么有可能一模的卷子出得難了點,此外,這450分其實就相當于去年的480分,你只要考過了450實際上就進入了北京市本科一批的群體。當然在這個群體中還是相對比較差的學生,那在報志愿的時候就不可能在一批的志愿里報得很高,只能在一批的學校里找一些分數(shù)相對比較低或相對貼近一本線的學校,這樣才能把志愿報準、報好。
尹老師:每年一模完了以后劃的分數(shù)線,比如2012年的一模馬上要進行了,考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然后大致出來一個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是根據(jù)2011年,比如一本,在該區(qū)錄取了多少人,把這個人數(shù)再靠到這上來,找到這條線,大致是這么劃的。二本錄取了多少再劃到哪條線。
范主任:是這樣,各個區(qū)縣劃線不僅僅是要看錄取情況,還要看今年的報名情況,還要看這幾年的上線情況,要綜合起來去考慮,還是挺復雜的。作為家長和考生來說,只要用這個數(shù)就可以了,而這個數(shù)還是相對比較可靠的。
尹老師:每年各區(qū)縣出這樣一個分數(shù)線,還是經(jīng)過多方面的考慮,根據(jù)歷年劃線的條件,認真劃出來的,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可以依據(jù)這個去填報志愿。還有一個問題,整個報名過程,應該怎么處理好家長和學生的關系呢?剛才我們講了不要越俎代庖,不要包辦代替,但這個關系總是有些矛盾。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的話,有些家長就要包辦代替。這個關系該怎么磨合呢?
范主任:志愿應該是考生和家長共同商議的結果,我們想家長考慮的問題長遠一些,作為家長如果想考生和你的意見一致的話,應該做些引導。比如,有些家長愿意讓孩子學習基礎學科,有的學習數(shù)學,有的學習物理。家長也很明白大學里學純數(shù)學、純物理是很辛苦的,但家長有他的想法,希望學完基礎學科以后,不僅讀本科還要讀研究生。讀研究生的時候有基礎學科的底蘊,要轉到其他學科的時候更容易,而且比其他學科上去的學生顯得更強勢、更有后勁。這是家長的一種設計,而這種設計必須要跟孩子談清楚。還有的家長主要考慮分配,實際上孩子在大學學習過程中的動力,關鍵還不是就業(yè),學習動力主要是興趣愛好。所以作為家長應該側重于完成四年學業(yè),有些事情就應該傾向于孩子。還有些孩子在報志愿的時候是要揚長避短的,比如在中學階段數(shù)學稍微差一點,家長卻非要讓在大學里學金融專業(yè),學國際貿(mào)易專業(yè),而這些專業(yè)到大學以后肯定要學高數(shù),這些學生可能在大學高數(shù)就不過去了,按大學的話叫掛科。這樣也完成不了學業(yè),也是不好的。家長和孩子之間要互相交流,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
尹老師:剛才你說的兩個問題我確實有感受,比如有的同學高中學的文科,然后報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有的是文科院校招的,有的是理科院校招的,我后來明白了文科的學生應該到文科院校去學工商管理,如果到理科院校去,數(shù)學要求很高,總是跟不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您剛剛說的提前批里有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還沒有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那些學校的報名錄取是怎么回事?
范主任:香港地區(qū)的大學在內地招生的大概有十所學校左右,納入北京市計劃的只有兩所,就是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并且是在提前批次中出現(xiàn)的。其他七八所學校是在我們計劃外的,如果考生想上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等,應該上這些大學的網(wǎng)站,上面有報名的時間、表格,并且要通過他們的要求去交費。不管計劃內或計劃外的,都要參加北京市高考,高考結束后計劃外的大學根據(jù)高考成績要劃一條線,多少分數(shù)以上的要進行外語的面試、測試,之后再進行錄取。這個錄取是香港那邊去做。我們只負責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計劃外的香港這些大學的錄取結果要在我們錄取之前結束,對于已經(jīng)被錄取的學生我們就不再錄取了。
尹老師:范主任,還有一個問題很多家長問,本市的院校、部委的院校和外地在北京招生的院校,有的家長覺得外地的招生好不太好錄取,有的家長認為外地的雖然招的少,但報的也少,好錄取。這個每年到底呈現(xiàn)一個怎樣的局面呢?有的孩子要不要報外地?
范主任:我們剛才說了,北京市的計劃大概是五萬多,接近六萬的計劃。北京市的計劃占整個總計劃的80%,外地的院校占20%左右。大多數(shù)考生還是你應該以北京為主,外地院校確實有這種情況,招生計劃比較少,甚至有些學校、有些專業(yè)就招一個人,報的也相對比較少。但的確因此更容易出現(xiàn)大小年的情況。比如北京有些高校,特別市屬一些高校都很少出現(xiàn)大小年的情況,就是因為招生計劃是比較大的。從外地院校的情況看,分數(shù)有相對低一點的大概跟地域有關系。比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這些同檔次學校招生分數(shù)并不低。相對低一點的、學校層次也蠻高的,有可能東北、西北、四川、成都一帶相對低一點。報不報外地關鍵看怎么想,還有孩子的能力能不能夠到外地去學習,現(xiàn)在很多影響學習的因素不僅僅是智力因素,有些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對孩子的影響也是蠻大的,如果孩子不能適應客觀上的環(huán)境、條件,影響學業(yè)也是蠻不合算的。
尹老師:剛剛范主任還談了一個問題,我想再重復一下,我覺得非常重要。有些家長在選報志愿的時候非常實際,憑著自己的成長過程,愿意讓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這個不好。不能讓孩子去實現(xiàn)家長自己的志愿理想。還有一個就是完全從就業(yè)的角度去考慮,有的家長說哪個專業(yè)更好就業(yè)就希望孩子選擇哪個,而剛剛范主任講的一個問題,我是第聽說,覺得非常重要。孩子念四年大學,腦子里面就業(yè)這個東西非常淡薄,而是他的興趣、他的愛好和他的價值取向。所以家長和孩子選報志愿的時候,我希望家長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價值取向,至于就業(yè),那是以后的事情。如果一定讓孩子選擇家長所選擇的所謂就業(yè)好的專業(yè),那孩子讀四年可能很不認真,還有可能讀出問題。有關這些方面的問題又回到了我們之前說的報考志愿是孩子報考志愿,他將來要從事這個專業(yè)學習、這個專業(yè)工作,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以足夠的尊重,家長應該是指導、引導他們,和他們一起商量,千萬不能夠越俎代庖,也不能夠所謂的分工合作。好,非常高興請來范主任給我們微課網(wǎng)的同學、家長做北京市高考志愿報名的輔導,我們再感謝范主任。有什么問題也希望大家通過微課網(wǎng)來提,我們再請范主任來為大家解答。謝謝大家,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