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訓計劃

字號: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教育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市、區(qū)校長培訓、教師培訓方案的精神,結合根據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著眼于教師綜合素質、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建設更加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服務于課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使教師成為具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和自主發(fā)展能力,具有終身學習和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教師打下基礎。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yè)愛生的師德標兵。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發(fā)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學?!扒嗄旯歉山處煛?。
    三、具體目標與任務
    1.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yè)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guī)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教改新動態(tài),教育教學實踐探索研究。
    方式:講座、研討會、考察等,并與自學相結合,側重于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周五政治業(yè)務學習,不定期參加各級研討會。
    職能部門:校長室、教導處、教科室及各教研組。
    2.學歷教育
    目標:鼓勵教師參加本科進修進修,繼續(xù)提升學歷層次。
    內容:各學科專業(yè)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學。
    方式:自我進修。
    3.青年教師崗位培訓
    對象 工作未滿三年的新教師
    目標 為使剛畢業(yè)到校的教師盡快適應我校教育教學實際,幫助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教育教學業(yè)務,勝任崗位工作,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內容及要求 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法規(guī)、學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規(guī)、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藝術等。在學校安排下,青年教師要骨干教師為師,認真向師傅請教,主動請師傅指導班主任工作,聽評課和檢查教案。青年教師每學期聽課節(jié)次數,應不少于30節(jié)。
    活動形式:采取報告、講座、觀摩、討論以及師徒結對等相結合的形式。
    步驟及時間  上崗鍛煉,全學年。
    4.新課程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標準解讀,市、區(qū)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講座、研討觀摩會等,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周各年級各學科集體備課時間。
    5.教研活動
    (*注:你正瀏覽的文章由 整理,版權歸原文作者所有*)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發(fā)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內容:1)每學期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常規(guī)》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不少于四次)。
    2)繼續(xù)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有計劃,每次活動有主題,活動有記錄考勤。
    3)組織秋季、春季教學評優(yōu)活動。
    4)每學期組織10次左右的全校性教學研討活動。每次活動由各教研組、備課組集體備課,由主講教師說課,各學科全體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每學年請有關的專家、教研員等來校做專題講座。
    活動方式及時間安排:
    1)每學期開學前,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內容(1)的學習。
    2)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教研活動,方式:觀摩、考察、研討會。
    3)每學年進行優(yōu)秀論文、經驗總結、優(yōu)秀備課組評選。
     4)每學年舉辦優(yōu)質課比賽。
     5)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比。
    四、組織機構
    組 長:吳橫宇
    副組長:李莉
    成 員:各教研組長。
    承擔的任務:
    1)全面負責學校教師繼續(xù)教育的規(guī)劃、實施、管理和總結工作。
    2)負責校本培訓方案的制定、實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關繼續(xù)教育的資料、考核成績,建立培訓檔案等。
    五、保障措施
    1、設立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構建學校校本培訓管理網絡。 建立由學校長和資深教師組成的咨詢小組,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過程進行指導。
    2、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每學期請有關的教育專家、教研員來校做專題講座。以備課組為依托,開展切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推進學科教學建設;以各類培訓班、提高班、研修班為依托,開展青年教師培訓活動,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以區(qū)科研部為依托,開展專題研究,推進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出臺傾斜政策,建立激勵機制。將教師的業(yè)務培訓與崗位聘任、學期考核掛鉤,并記入教師業(yè)務檔案,努力打造一支學科齊全、素質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
    4、結合學校辦學情況和師資水平狀況,有計劃地安排學科教師參加市、區(qū)級培訓、進修和觀摩。